-
公开(公告)号:CN11321588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82088.2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0 , E01C1/0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道路地下空间布置的互通立交,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主隧道,主隧道设置于地下,主隧道用于连接被障碍物分隔的两侧路网;分流道路,主隧道的两端分别衔接有分流道路;连接匝道,连接匝道连接所述主隧道和所述分流道路,所述连接匝道位于所述主隧道和所述分流道路的单侧或双侧,所述连接匝道紧贴所述主隧道或所述分流道路布置,所述连接匝道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平行于所述主隧道或所述分流道路。主隧道的两端分别衔接了多条分流道路,以实现主隧道的多点进出,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提升了主隧道的分流功能。主隧道布置在现有道路的地下空间,连接匝道紧贴主隧道或分流道路布置,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征地拆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19929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8627.6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包括上层既有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新建隧道。上层既有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上层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和初期支护结构,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下层新建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其中,斜向桩在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竖直方向多排设置,各排斜向桩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的仰角为30~60°。下层新建隧道总宽小于上层既有隧道总宽。通过将上层既有隧道的检修道调整为下层新建隧道的防撞墙,保证下层新建隧道的车行道宽度,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将上层既有隧道的通行能力提升0.6~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0972299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71454.9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道路防护领域,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包括挡土墙,挡土墙设在道路靠近山体侧;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与挡土墙的顶部连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遮挡在道路上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挡土墙步骤,在道路靠近山体侧施工挡土墙,挡土墙顶部预设连接结构;施工支撑结构步骤,在道路远离山体侧施工支撑结构;施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步骤,在挡土墙的连接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施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遮挡在道路上方。该技术方案防护落石能力强、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和工程费用不高,在落石防护区特别是景观要求高的城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16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15229.9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堤式堆载预压法,包括以下步骤:A、围绕预压场地的周边堆载形成堆载体,堆载体的部分主体落在预压场地的周边内侧,堆载体的部分主体落在预压场地的周边外侧,在堆载体的重力作用下,预压场地发生第一次沉降;B、在第一次沉降收敛后,将预压场地周边外侧的部分堆载体移除并填入至空载区,堆载体形成一个整块的填筑块,在空载区内堆载体的重力作用下,预压场地发生第二次沉降,第一次沉降所对应的第一沉降曲线与第二次沉降所对应的第二沉降曲线叠加为总沉降曲线;C、在第二次沉降收敛后,移除填筑块超出设计场平标高的部分。采用本发明使得场地的沉降更加均匀,减少工后使用阶段的不均匀沉降,大大改善了场地的使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635753.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扩大头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柔性垫、环管型承载件、圆型承载件、表层连续的固化层以及间隔设置的刚性桩,环管型承载件的一端与刚性桩之间通过柔性垫连接,圆型承载件封堵环管型承载件的另一端,环管型承载件的直径与刚性桩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3~6,环管型承载件以及柔性垫均处于固化层,圆型承载件持平固化层,固化层上方设置有填土层,环管型承载件包括环管和至少三片隔片,多片隔片的一端连接环管,另一端相交于环管的中心且将环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三份。本发明的复合地基,通过对桩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大桩间距、协调刚性桩与桩间土沉降、降低成本,应用于道路软基处理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桩帽脱空。
-
公开(公告)号:CN114016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85088.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定位环压入地基中;将管桩对应压入定位环中,并穿入地基的持力层中,管桩的上方形成有腔室;将环形空腔中的土体清理至管桩的内腔中,环形空腔和腔室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在管桩的顶部安装限位器,并使限位器连接或抵接于管桩和定位环;在圆柱形空腔中依次填入轻型柔性填充物和散体填充物;在原地面上设置土工格室层。利用定位环和管桩的依次压入即可形成圆柱形空腔,无需开挖表层土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即圆柱形空腔中放置填充组件,从而形成土拱效果,减少路面沉降。此外,管桩的底端可穿入到地基的持力层中,管桩的顶端由定位环和限位器进行约束,从而避免管桩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2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1872.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用于建造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地基施工准备、预制支承件及桩帽盖板预制施工;固化土层施工,对地基表层设定深度范围固化获得固化土层;预制支承件施工,就地固化土施工完成后设定时间内,测量预制支承件的位置,将预制支承件布置在固化土层;刚性桩施工准备,固化土层施工后设定时间,固化土层达到设定指标时,清理预制支承件中的土方,重新对刚性桩位置测量放样;刚性桩施工,将预制的桩本体从预制支承件插入软土地基,桩本体的桩底进入地基的设定土层或设定深度;清理预制支承件和桩头,桩本体的桩头低于预制支承件的内环支承结构的工作面;安装预制的桩帽盖板;路基填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0311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25255.X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查井注浆系统及方法,包括检查井、排水管和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管和送浆管,所述注浆管设在所述检查井和所述排水管的衔接处,所述注浆管呈环状,所述注浆管套装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注浆管上设有注浆孔,所述送浆管与所述注浆管连接,所述送浆管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管口。在新建检查井侧壁设置附着式注浆管和送浆管,待检查井施工完成、排水管回填完成后,通过对检查井注浆,使检查井与排水管衔接处形成环形水泥加固土,避免因渗漏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引起路面坍塌,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维护城市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16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815229.9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堤式堆载预压法,包括以下步骤:A、围绕预压场地的周边堆载形成堆载体,堆载体的部分主体落在预压场地的周边内侧,堆载体的部分主体落在预压场地的周边外侧,在堆载体的重力作用下,预压场地发生第一次沉降;B、在第一次沉降收敛后,将预压场地周边外侧的部分堆载体移除并填入至空载区,堆载体形成一个整块的填筑块,在空载区内堆载体的重力作用下,预压场地发生第二次沉降,第一次沉降所对应的第一沉降曲线与第二次沉降所对应的第二沉降曲线叠加为总沉降曲线;C、在第二次沉降收敛后,移除填筑块超出设计场平标高的部分。采用本发明使得场地的沉降更加均匀,减少工后使用阶段的不均匀沉降,大大改善了场地的使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3549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31303.X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型钻头及复合桩基施工方法,套管型钻头包括圆管状的钻头本体,钻头本体的内径大于芯桩的直径;叶片,叶片焊接在钻头本体上,叶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在钻头本体的外侧圆周阵列排布,叶片成对设置且各对叶片沿钻头本体的形体方向错开;送浆管,送浆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钻头本体的侧壁;喷浆口,其位于送浆管底部,包括外喷浆口和内喷浆口。本发明通过先施工芯桩,再在其外表面施工水泥桩的方式进行复合桩基的施工,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法,无需赶在水泥搅拌桩凝固前再施工芯桩,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水泥用量,节省投资并降低了施工要求。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