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76309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156377.6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压器膜盒压力循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该系统包括供气组件、动力设备、液压设备、采集组件和压力脉冲结构,其中压力脉冲结构包括作动腔、冲击腔、活塞和连接工装,其中活塞一端与动力设备连接,另一端位于作动腔内,并沿作动腔作垂直运动,作动腔与冲击腔通过连接工装连接形成密闭腔体结构,密闭腔体结构内填充液态工质,连接工装上还安装待测试蓄压器膜盒;液压设备为密闭腔体结构提供所需压力,供气组件用于为作动腔提供平衡气压,动力设备为活塞垂直运动提供动力,采集组件采集密闭腔体结构内的压力信号,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大容积蓄压器膜盒,实现大幅值脉动压力功能,真实准确考核蓄压器膜盒耐压力脉动疲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547661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410602368.5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系统流阻匹配验收试验装置,包括两个模拟贮箱,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泵、阀门和流量传感器,模拟贮箱底部的内部流道与需要验收的输送系统中的贮箱底部的内部流道一致,在两个模拟贮箱之间连通有压差传感器,使用状态下,一个模拟贮箱的底部与待测试件的一条分支管的入口连通,另一个模拟贮箱的底部与待测试件的另一条分支管的入口连通,泵的入口与待测试件的出口连通。本发明的输送系统流阻匹配验收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能够方便的对试件两分支管路流阻进行测试,且本发明中的模拟贮箱能够模拟贮箱的真实状态,保证模拟贮箱与真实贮箱的流动边界相同,消除了地面试验工装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6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51426.6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挥式保险阀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计算机、控制单元、采集单元和供排气系统、压力监测单元。供排气系统可对气源气体进行过滤、按需求进行减压至目标压力值,然后输送至保险阀指挥阀,并实现测试过程中及测试完成后的放气功能;控制计算机用于测试系统终端控制,数据显示;采集单元用于测试系统中各关键位置点的压力数据采集及向控制计算机传输;控制单元用于将控制计算机输出的动作及减压指令输送至受控制的减压器、截止阀、排气阀等,以实现气体减压、气路通断控制、排气控制。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对贮箱充气至工作压力,在保证贮箱安全的同时能够使保险阀达到工作压力完成启闭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367080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77108.2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推进剂管路交叉输送系统,包括氧化剂单向阀(1)、第一氧化剂隔离阀(2)、氧化剂分离阀(3)、第二氧化剂隔离阀(4)、氧化剂交叉输送管路(5)、燃烧剂单向阀(6)、第一燃烧剂隔离阀(7)、燃烧剂分离阀(8)、第二燃烧剂隔离阀(9)、燃烧剂交叉输送管路(10)、燃烧剂启动隔离阀(11)、氧化剂启动隔离阀(12)、助推燃烧剂输送管(13)、助推氧化剂输送管(14)、芯一级氧化剂输送管(15)和芯一级燃烧剂输送管(16)。本系统可以提高液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使其能够达到三级火箭的效率。当助推飞行段,其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推进剂可通过交叉输送管路继续输送给其他发动机使用,从而实现了动力系统冗余。
-
公开(公告)号:CN10367079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56828.0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02K9/50
Abstract: 一种具有冗余功能的常温补压系统,包括氢箱补压系统和氧箱补压系统。氧补压系统由两个电磁阀、压力信号器、孔板以及相应的导管组成,电磁阀的开闭由压力信号器控制;通过对两个压力信号器的开闭压力进行控制,实现氧箱补压系统的冗余设计。氢补压系统由两个电磁阀、压力信号器、孔板、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导管组成,通过对电磁阀的供电时间进行控制,实现氢箱补压系统的冗余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65907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11784.7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1/02 , B23K37/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载火箭管路焊接装配方法,通过设计专用焊接工装,借助焊接工装首先在地面完成管路阀门焊接,再安装在运载火箭上,实现了运载火箭管路的集成化焊接安装,其中焊接工装包括底座、若干支架和调节装置,底座为扇形平板结构,若干支架安装在底座上,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本发明装配方法通过集成安装,大大提高了运载火箭管路和阀门的安装质量,并提升了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工序,尤其适用于复杂三维空间下焊接管路的总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240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40368.7
申请日:2010-07-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02K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微调相结合的压力信号器,该信号器包括插座、壳体、微动开关、硬芯、膜片、调节弹簧、弹簧盘、调整螺栓、接管嘴、碟簧、调整螺套和限位螺套,通过采用碟簧作为敏感元件控制工作压力,并采用调整螺套和限位螺套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工作压力点的粗调;在粗调的基础上增加了调节弹簧、弹簧盘和调整螺栓,调节弹簧被膜片与弹簧盘压紧,弹簧盘由螺栓限位,通过转动调整螺栓可以实现工作压力点的精细调节,解决了现有压力信号器调点困难,精度不高,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782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0524484.X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学单元的液路固有频率仿真方法,可用于火箭输送系统液路频率特性分析,属于结构模态分析技术领域。一种基于声学单元的液路固有频率仿真方法,该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声学单元的液路固有频率进行仿真分析,主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声学单元模拟液路系统结构,赋予声学单元材料性能,包括密度和体积模量,建立液路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液路结构开展模态分析,获得液路系统的频率特性,该基于声学单元的液路固有频率仿真分析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复杂液路系统的固有频率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06900.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适应于无人值守的气瓶充放气子系统,系统包含动力测控子系统、地面供配气子系统和箭上气瓶充放气子系统。动力测控子系统发出控制指令,经PLC测控组合、继电器执行组合实现远距离对地面供配气子系统电控减压器、电磁阀及箭上电磁阀闭环控制,控制电磁阀启闭及电控减压器出口压力,实现气瓶充气速率可控、可调,及气瓶自动充放气功能,实现气瓶充放气无人值守,提高火箭发射人员安全性。箭上气瓶充放气子系统公用管路上设置过滤器和两个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同时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压力更高的气瓶分支路上设置一个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实现一套供气系统同时为两气瓶充放气,消除了系统关不上的单点故障,密封可靠性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35989.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丁丁 , 刘文川 , 武园浩 , 卫强 , 穆俊宇 , 曹文利 , 税晓菊 , 周冠宇 , 李林 , 王儒文 , 肖耘 , 吴义田 , 宋征宇 , 张萌 , 胡辉彪 , 朱锡川 , 张隽宁 , 霍毅 , 殷明霞 , 刘艳 , 张翼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修正的复杂管路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复杂管路结构的动强度危险点进行识别;确定动强度危险点的应力谱密度曲线G(f);解算得到随机响应信号的峰值穿越率E(p)和应力幅值S的概率密度函数p(S);考虑材料性质和振动环境,对复杂管路结构的预应力进行修正;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根据得到的修正后的复杂管路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判断动强度危险点是否发生随机振动疲劳破坏。本发明可根据随机振动应力幅值和材料屈服强度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等效,从而充分考虑到其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结构预应力进行合理修正,给出结构危险点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坏的量化判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