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隧道结构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6898.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所述抗震隧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所述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形状均为圆环状;所述外层衬砌(10)的外圆周测均匀的连接有若干锚杆(11),所述防排水层(20)贴在所述外层衬砌(10)的内壁上,所述柔性填充层(30)由填充物组成,且所述柔性填充层(30)的变形性能大于所述内层衬砌(40)的变形性能;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内层衬砌(40)和所述防排水层(20)之间,并具有离散性。通过在外层衬砌和内层衬砌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有效提高了内层衬砌的结构抗震性能。

    隧道结构的建造方法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0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07312.4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结构的建造方法。该隧道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建立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位于隧道侧部和顶部的岩体上;挖掘隧道的底部以使隧道的底部形成凹槽;铺设隔水层,隔水层位于凹槽的底部;铺设缓冲层,缓冲层包括多个碎石笼,碎石笼铺设在隔水层上方;在缓冲层上方依次铺设仰拱初支层、仰拱层和仰拱填充层,仰拱初支层、仰拱层和仰拱填充层中预留有多个注浆孔,注浆孔贯穿仰拱初支层、仰拱层和仰拱填充层并延伸至缓冲层,注浆孔用于向碎石笼注入水泥浆;在初期支护上设置二次衬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轻隧道底部岩体对仰拱初支层、仰拱层和仰拱填充层的破坏。

    用于滨海软土吹填造陆的围堰挡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4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35720.4

    申请日:2020-0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滨海软土吹填造陆的围堰挡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堰挡护结构包括纵向的堰体防渗体,堰体防渗体包括围堰基底标高以下的堰体下部防渗体和围堰基底标高以上的堰体上部防渗体;堰体上部防渗体外侧堆砌有袋装素土,堰体上部防渗体与袋装素土之间填筑有防渗黏土,袋装素土和防渗黏土坡面敷设有复合土工膜;堰体上部防渗体内侧设置有纵向的施工便道,堰体上部防渗体与施工便道之间填筑有防渗黏土,防渗黏土坡面采用喷混层防护。本发明在保障围堰围护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车站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当需要进行局部加固修整时,可利用施工便道平台,对围堰中部防渗黏土采用掺入法、灌浆法或打桩法等进行加固操作,提高围堰整体安全度。

    适用于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基坑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519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2283.7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基坑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护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其靠近既有地下建筑物一侧的内部竖向通长配筋,靠近另一侧基坑底部以上的部分局部不配筋,形成后期凿除素混凝土部分。本发明涉及的基坑围护桩结构,通过合理灵活的配筋方式构建了围护桩结构中的素混凝土部分,通过后期凿除桩体的素混凝土部分,缩小围护桩结构的横截面积和桩体体积,从而相对扩大了围护桩内侧的结构实施空间,在空间区域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预留出更大的新建结构实施空间,不仅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围护桩承载力和围护体系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既有结构影响,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区域。

    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380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99172.0

    申请日:2014-08-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地质复杂区域的喇叭口结构两并行隧道逐渐靠近过程中,结构稳定性较差。本发明于喇叭口并行隧道小净距段的两线隧道内,设置多道封闭的初期支护钢架并喷混凝土初期支护,两线隧道的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固定有穿入围岩的多道上下平行的对拉锚杆,对拉锚杆端部通过钢板和螺栓固定于初期支护钢架,对拉锚杆、钢板和螺栓、以及初期支护钢架利用围岩变形自动锁紧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本发明针对上述特殊围岩在两线小净距段设置对拉锚杆稳定中间岩柱及两侧墙结构,使之整体受力,效果较好,其结构科学合理,施工简便易行,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