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07442.4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金属C形环结构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建立弹簧金属C形环三维几何模型;基于建立的三维几何模型,建立C形环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建立DOE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建立梯度优化模型;根据DOE模型和梯度优化模型,建立组合优化模型,以DOE分析所得最优设计点作为梯度优化的初始设计点,进行梯度优化,得到弹簧金属C形环结构参数最优解。本发明通过试验设计方法(DOE)捕捉全局设计空间的最有效区域,再采用梯度优化算法在有效区域内进行精确寻优,能够准确快速获得结构尺寸的最优设计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71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19176.6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路自由振动特性的分析方法:在欧拉-伯努利梁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管路横向振动方程;基于锥管路的几何特征,将锥管的截面惯性矩和面积随轴向长度变化的变量代入横向振动方程;根据锥管的几何特征忽略二阶小量,将微分算子代入获得简化锥管横向振动方程;求解变系数常微分方程,得到含有贝塞尔函数的理论解析解;根据锥管的挠度等求解锥管参量的传递关系,进一步得到锥管参数传递矩阵;基于锥管路的边界条件特性,重组锥管的传递矩阵,获得场传递矩阵下的奇异子矩阵,推导得到超越方程,求解方程得到锥管路的自由振动频率特性及模态特性。解决了现有管路系统链式传递分析过程中无法将锥形管路部分准确表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4132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639350.6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17/5086 , G06F2217/34 , G06F2217/78 ,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核级设备和管道疲劳损伤的方法,所述方法实现在线计算疲劳使用系数的关键在于快速计算热应力场,基于线性叠加原理,可采用格林函数法快速计算结构热应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在线计算疲劳使用系数,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应用格林函数法实现了在线计算核级设备和管道的疲劳使用系数,计算所需的流体温度和压力数据通过现有或新增监测设备实时测量,最终在主控室显示终端实时输出疲劳损伤评定结果,实现了降低了疲劳计算的保守性,简化核级设备和管道的疲劳设计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6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758134.X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热工水力系统分析软件对换热器二次侧的流场进行计算,获得所述二次侧流体沿传热管分布的流场参数;基于所述流场参数和所述传热管的结构参数,判断所述流场参数是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流场参数属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公式(6)计算得到激振力的参考等效功率谱密度函数;基于密度函数利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得到紊流抖振的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利用所述均方根值进行流致振动评价,实现了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计算分析输入更为合理,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62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415040.8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失水事故动力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LOCA分析模型快速建立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1、将反应堆冷却系统LOCA分析模型分解为几类主要的部件,分别建立这几类部件的模型;2、利用APDL语言将步骤1中分解出来的各类部件模型的几何属性、材料属性进行参数化,建立各类部件各种型号的新模型;3、利用UIDL语言在ANSYS中建立步骤2中各类部件各种型号模型的界面,形成专用的LOCA模块;4、在步骤3中的LOCA模块中通过选择LOCA分析所需的水力载荷,形成所需的反应堆冷却系统LOCA分析模型。该建模方法建模过程更直观、更简便、纠错更方便;该方法较好扩展性,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可以形成完备的模型库,建模效率可提高几十倍。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91985.2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2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设备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反应堆结构力学领域;适用于反应堆设备结构常规的疲劳分析计算,本方案将各输入参数的随机性引入到计算中,涉及到几何、材料及载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建立起完整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流程,得到疲劳强度的失效概率及疲劳强度对各个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实现了反应堆设备结构疲劳分析由确定论向概率论的过渡;此外,本发明方案能够支持后续开展涉及各输入参数的结构优化,满足一系列工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474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85266.2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反应堆设备结构应力评定路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反应堆设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任意载荷获得模型的应力分布;划分待生成评定路径的区域,定义内表面节点集,提取内表面节点集里所有节点的应力强度并按降序排列;确定评定路径数量,确定评定路径的区间;根据评定路径的区间,在评定路径的区间内确定评定路径内表面节点编号;对于每条评定路径的内表面节点,计算所有外表面节点与该内表面节点的距离,利用距离最小原理确定该评定路径的外表面节点;根据每条评定路径的内、外表面节点编号,在有限元软件中生成所有评定路径的内外表面节点编号。本发明可实现应力评定路径的自动生成,彻底消除了网格依赖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69300.7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T17/20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3/14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算轴向圆形角裂纹最深点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断裂力学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结合分析对象建立无裂纹网格有限元模型且完成内压载荷下弹性计算;内隅角区域假设一定尺寸的轴向圆形角裂纹并计算裂纹深度与壳体壁厚的比值;结合有限元计算的裂纹面法向应力和假设裂纹获得拟合系数;按照分类依据将假设裂纹进行尺寸分类;利用所建立的接管内隅角轴向圆形角裂纹最深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获得应力强度因子。本发明适用于不同裂纹尺寸假设的接管内隅角轴向圆形角裂纹最深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6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725308.3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唐传宝 , 白晓明 , 崔怀明 , 艾红雷 , 王新军 , 张毅雄 , 曾忠秀 , 曹锐 , 王明利 , 李海颖 , 熊夫睿 , 文毅 , 谢海 , 黄代顺 , 郑连纲 , 刘佳 , 王岩
IPC: G06F18/24 , G06F18/241 , G06F18/22 , G21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运行瞬态快速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核反应堆运行时关键位置的运行数据;进行瞬态识别;分别提取瞬态开始和结束时的功率值,进行第一次瞬态分类;分别提取瞬态数据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值,并依次计算其与第一次瞬态分类后对应的参考瞬态数据库中的参考瞬态的相似度;对相似度进行排序,并将相似度与阈值相比,如果最大相似度大于阈值,则选取最大相似度值对应的运行瞬态归类为参考瞬态;如果最大相似度小于阈值,则将该运行瞬态标记为未知瞬态。本发明采用两级检测识别方式,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将冷却剂系统发生的运行瞬态进行识别并归类,同时统计各类瞬态发生的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9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394982.1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声子晶体载流管路能带结构分析方法,在考虑泊松、摩擦和连接耦合的基础上,建立载流管路结构轴向、横向和扭转振动的三维振动微分方程组;对方程组两端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将振动特征参量转换到频域区间,得到载流管路结构的场传递矩阵;结合阻振质量与弹性支承引入对应频域上的点传递矩阵,根据管路周期单元中特征结构的设计连接情况,将对应的场传递矩阵与点传递矩阵按照排列情况依次相乘,得到管路周期单元总体传递矩阵。结合线性Bloch理论,求解由周期单元组成的声子晶体载流管路系统能带结构。本发明简化了求解过程,减少了累积误差的产生;能快速计算三维能带结构的禁带与通带分布,以及对应禁带范围内声振的衰减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