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3313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710843884.0

    申请日:2017-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传热管的磨损深度的范围;根据传热管和防振条的位置限制,确定防振条扭转角度的范围,结合传热管与防振条接触方式,利用公式(1)确定磨损的传热管横截面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2)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3)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该分析方法便捷、高效、全面地实现了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对传热管和防振条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一种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047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80779.X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包括:获得流体在圆筒壳体表面分布的流场参数;确定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基于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计算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功率谱密度;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将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转换到频域;计算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对应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曲线之间的相干系数,并对各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之间的相干性进行验证;将通过验证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施加到圆筒结构上,计算圆筒结构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响应,为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计算提供一种更为准确的通用方法。

    一种换热器传热管漩涡脱落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5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05752.5

    申请日:2015-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传热管漩涡脱落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换热器一次侧及二次侧流体沿传热管分布的流场参数,基于流场参数和传热管的结构参数判断流场参数属哪一范围,若流场参数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利用流体力系数数据库获得具体流场参数下的流体力系数;若流场参数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4)计算换热器传热管的振动响应;若流场参数属于所述第三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2)、(5)、(6)计算换热器传热管的振动响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考虑传热管内流体的流动,也可以考虑传热管内流体-传热管外流体-传热管振动的耦合作用,便捷、高效地实现了传热管的漩涡脱落诱发振动计算。

    一种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6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758134.X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热工水力系统分析软件对换热器二次侧的流场进行计算,获得所述二次侧流体沿传热管分布的流场参数;基于所述流场参数和所述传热管的结构参数,判断所述流场参数是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流场参数属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公式(6)计算得到激振力的参考等效功率谱密度函数;基于密度函数利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得到紊流抖振的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利用所述均方根值进行流致振动评价,实现了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计算分析输入更为合理,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的技术效果。

    一种圆柱类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1335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00825.5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类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所述抑制装置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圆形筒段和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多边形筒段,上述两种不同截面的筒段在作为整流罩时,通过如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抑制装置整体,并套在圆柱类结构外侧。本发明通过改变整流罩的截面形状来改变周围的流场形态,使整流罩受到涡激力和驰振力的耦合作用,在此耦合作用下其振动幅度将明显减弱,有效降低了涡激振动的强度,减少了结构疲劳产生的危害,延长了圆柱类结构及其附属涡激振动抑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于各个方向的来流,均能做到抑制振动的效果,增强了整流罩的环境适应能力;并通过强度分摊和隔离保护,有效优化圆柱类结构的受力、延长圆柱类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6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58134.X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热工水力系统分析软件对换热器二次侧的流场进行计算,获得所述二次侧流体沿传热管分布的流场参数;基于所述流场参数和所述传热管的结构参数,判断所述流场参数是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流场参数属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公式(6)计算得到激振力的参考等效功率谱密度函数;基于密度函数利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得到紊流抖振的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利用所述均方根值进行流致振动评价,实现了换热器紊流抖振响应计算分析输入更为合理,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的技术效果。

    一种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047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10280779.X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包括:获得流体在圆筒壳体表面分布的流场参数;确定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基于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计算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功率谱密度;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将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转换到频域;计算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对应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曲线之间的相干系数,并对各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之间的相干性进行验证;将通过验证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施加到圆筒结构上,计算圆筒结构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响应,为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计算提供一种更为准确的通用方法。

    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33134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43884.0

    申请日:2017-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传热管的磨损深度的范围;根据传热管和防振条的位置限制,确定防振条扭转角度的范围,结合传热管与防振条接触方式,利用公式(1)确定磨损的传热管横截面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2)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3)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该分析方法便捷、高效、全面地实现了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对传热管和防振条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一种圆柱类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133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500825.5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类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所述抑制装置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圆形筒段和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多边形筒段,上述两种不同截面的筒段在作为整流罩时,通过如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抑制装置整体,并套在圆柱类结构外侧。本发明通过改变整流罩的截面形状来改变周围的流场形态,使整流罩受到涡激力和驰振力的耦合作用,在此耦合作用下其振动幅度将明显减弱,有效降低了涡激振动的强度,减少了结构疲劳产生的危害,延长了圆柱类结构及其附属涡激振动抑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于各个方向的来流,均能做到抑制振动的效果,增强了整流罩的环境适应能力;并通过强度分摊和隔离保护,有效优化圆柱类结构的受力、延长圆柱类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换热器传热管漩涡脱落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58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605752.5

    申请日:2015-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传热管漩涡脱落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换热器一次侧及二次侧流体沿传热管分布的流场参数,基于流场参数和传热管的结构参数判断流场参数属哪一范围,若流场参数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利用流体力系数数据库获得具体流场参数下的流体力系数;若流场参数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4)计算换热器传热管的振动响应;若流场参数属于所述第三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1)、(2)、(5)、(6)计算换热器传热管的振动响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考虑传热管内流体的流动,也可以考虑传热管内流体‑传热管外流体‑传热管振动的耦合作用,便捷、高效地实现了传热管的漩涡脱落诱发振动计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