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227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0648770.6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1M7/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反应堆燃料组件抗震分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反应堆抗震分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设计加速度响应谱输入转换程序生成相应时程,并实时调整中间过程的响应谱,得到地震加速度时程;将地震加速度时程输入反应堆结构系统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吊篮围板和上下堆芯地震时程;将吊篮围板和上下堆芯地震时程输入抗震载荷分配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燃料组件各个部位的地震载荷;将燃料组件的地震载荷与其它非地震载荷一起输入应力分析程序,得到燃料组件基准事故分析结果。本发明能够得到满足规范参数和保证安全裕度合理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提高燃料组件抗震分析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数据传递、载荷组合出现的错误和遗漏。
-
公开(公告)号:CN1088299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810651573.9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驱动型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动力分析,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建立描述主系统关键参数到载荷分配的输入输出关系;通过参数空间中的采样,建立由大量样本点组成的数据库,通过相关评价规范和设计规格说明,对数据进行标签赋予;基于所得数据库,应用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和分类算法,建立输入输出的代理模型;计算参数空间中部件失效的边界,并获得关键参数和失效概率的对应关系;对于新的参数组合,利用代理模型和失效边界,可快速对主系统的载荷分配和部件失效概率进行评估,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关键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8299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51573.9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驱动型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动力分析,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建立描述主系统关键参数到载荷分配的输入输出关系;通过参数空间中的采样,建立由大量样本点组成的数据库,通过相关评价规范和设计规格说明,对数据进行标签赋予;基于所得数据库,应用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和分类算法,建立输入输出的代理模型;计算参数空间中部件失效的边界,并获得关键参数和失效概率的对应关系;对于新的参数组合,利用代理模型和失效边界,可快速对主系统的载荷分配和部件失效概率进行评估,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关键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9929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910276526.5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泵致脉动压力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微动磨蚀计算方法,包括:获得泵致脉动压力的轴频、轴频倍频、一次叶频和二次叶频;计算得到泵致脉动压力在该传热管弯管段的弯管平面内产生的正对称与反对称的泵致脉动压力载荷;通过模态分析初步确定对泵致脉动压力敏感的传热管;通过分析确定最敏感的传热管;建立传热管的非线性接触模型;得到传热管在支承板位置的接触力和滑移位移;计算传热管在支承板位置的磨蚀功率与磨蚀深度;计算得到传热管在防振条位置的接触力和滑移位移,计算传热管在防振条位置的磨蚀功率与磨蚀深度;为传热管在泵致脉动压力作用下的振动与微动磨蚀,以及传热管的设计改进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72350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573155.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分析模型各部件动力贡献度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反应堆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提取全局质量矩阵和全局刚度矩阵;对动力分析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动力分析模型的模态应变能方程,并获取各阶模态下各单一部件的模态应变能;获取归一化模态应变能,并获取各单一部件的动力贡献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分析模型各部件动力贡献度分析系统。本发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够定量研究和考察系统级动力分析模型中各设备或部件在特定自由度下的动力贡献程度,且在设备或部件设计初期就可充分掌握其在存在系统耦合作用下的动态贡献程度,为设备和部件的初步力学设计和后续结构优化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63313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710843884.0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7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的分析方法,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传热管的磨损深度的范围;根据传热管和防振条的位置限制,确定防振条扭转角度的范围,结合传热管与防振条接触方式,利用公式(1)确定磨损的传热管横截面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2)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当传热管磨损深度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利用公式(3)计算传热管磨损体积。该分析方法便捷、高效、全面地实现了防振条扭转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对传热管和防振条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02047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80779.X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的分析方法,包括:获得流体在圆筒壳体表面分布的流场参数;确定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基于圆筒结构的空间相关函数,计算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功率谱密度;得到作用在圆筒结构表面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将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转换到频域;计算圆筒结构表面各离散区域对应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曲线之间的相干系数,并对各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之间的相干性进行验证;将通过验证的随机湍流激励力时程施加到圆筒结构上,计算圆筒结构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响应,为圆筒结构随机湍流激励诱发振动计算提供一种更为准确的通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48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044748.7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声学有限元反应堆失水事故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及系统,涉及反应堆流固耦合力学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建立固体区域与流体区域的几何模型,并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固体区域与流体区域的有限元模型;对失水事故工况下压力容器破口的压力变化进行求解,并获取压力边界条件;对有限元模型中固体区域进行二次建模;对有限元模型中流体区域进行二次建模;对完成固体区域和固体区域二次建模后的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得到流固耦合模拟分析结果。本发明可以有效得模拟LOCA事故下压力容器内部工况,从而满足对于极端工况下含非线性因素的压力容器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的要求,更加适用于实际工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9290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76526.5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泵致脉动压力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微动磨蚀计算方法,包括:获得泵致脉动压力的轴频、轴频倍频、一次叶频和二次叶频;计算得到泵致脉动压力在该传热管弯管段的弯管平面内产生的正对称与反对称的泵致脉动压力载荷;通过模态分析初步确定对泵致脉动压力敏感的传热管;通过分析确定最敏感的传热管;建立传热管的非线性接触模型;得到传热管在支承板位置的接触力和滑移位移;计算传热管在支承板位置的磨蚀功率与磨蚀深度;计算得到传热管在防振条位置的接触力和滑移位移,计算传热管在防振条位置的磨蚀功率与磨蚀深度;为传热管在泵致脉动压力作用下的振动与微动磨蚀,以及传热管的设计改进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99290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76105.2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作用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上的泵致脉动压力载荷计算方法,包括:计算获得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对应主泵进出口的脉动压力时程数据;获得主泵位置的脉动压力幅值,获得泵位置的脉动压力;获得泵致脉动压力从泵位置传播到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弯管位置的缩放系数;获得传热管弯管位置的泵致脉动压力幅值;获得关于传热管弯管顶点对称与反对称的脉动压力幅值分布函数;计算得到泵致脉动压力在该弯管段的弯管平面内产生的正对称与反对称的泵致脉动压力载荷;建立起使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产生振动的泵致脉动压力载荷,为分析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泵致脉动压力下的不利振动提供可用的载荷,为完善传热管的流致振动分析提供载荷输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