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3180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41021.8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22 , C22C38/32 , C22C38/28 , C22C33/04 , C21C7/06 , C21C7/072 , B21C37/06 , C21D8/10
Abstract: 一种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其化学成分按质量分数为:C:0.06~0.20%,Si:0.1~0.4%,Mn:0.8~2.0%,P:0.005~0.015%,S:0.002~0.01%,Ti:0.005~0.02%,Al:0.005~0.02%,N:0.002~0.007%,O:0.001~0.005%,Cr:0~0.5%,Mo:0~0.5%,V:0~0.05%,B:0~0.002%,余量为Fe和杂质元素,其中Ti、Al、O、N的质量分数满足关系式:2.5N≤Ti+Al-1.2×O≤5N;制备方法:1)将铁水和/或废钢料熔炼成钢水并进行脱氧合金化;然后进行LF精炼,生成氧化物;全保护浇铸,得到管坯;2)加热保温;3)定心、穿孔、轧制、定减径后得到轧后钢管;4)冷却后得到外径为100~500mm,壁厚为10~50mm的高强韧性热轧无缝钢管。
-
公开(公告)号:CN103605390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10485115.X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5D27/02
Abstract: 一种热连轧线超快速冷却系统的供水控制方法,属于热轧带钢轧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对液力耦合器开口度—泵站流量曲线标定;步骤二:判断带钢头部是否到达升速点,若是,则由轧线向泵站发送设定压力和总流量,执行步骤三;若否,执行步骤二;步骤三:判断轧线发送给泵站的设定压力和设定总流量是否满足设定范围,若是,打开超快冷集管,泵站进行流量开环控制,并进行升速,执行步骤四;若否,报警;步骤四:判断升速过程是否完成,若是,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轧线压力动态调节;若否,则执行步骤四;步骤五:判断带钢尾部是否离开超快冷区域,若是,流量开环控制断开,泵站降速至基速,轧线压力动态调节闭环断开;若否,则执行步骤五。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9492.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润湿性硬质相颗粒强化高强钢的制备方法。采用气固两相流辅助喷射沉积快速凝固与高真空条件频感应熔炼技术相结合。精确控制熔炼参数、喷射参数及喷嘴布局等,确保钢液喷射过程为细小液滴,避免了传统粉末冶金、铸造等方法中出现的第二相粒子团聚现象。采用负压环境喷射,降低凝固界面上的气孔等缺陷,并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提升了硬质相颗粒与钢液的润湿性。实现第二相强化粒子弥散分布于高强钢之中,无晶界偏聚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364953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0901866.X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辊薄带连铸的侧封板及其使用方法,该侧封板包括侧封板主体、定位块和背板;所述侧封板主体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双辊的端部贴合,所述定位块连接在所述侧封板主体的第二侧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定位块将所述背板定位在所述侧封板主体的第二侧面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辊薄带连铸的侧封板,能够对双辊的端部进行良好地密封,与铸辊形成闭合的区域,有效防止金属液从双辊的端部泄漏,实现稳定浇铸。
-
公开(公告)号:CN118143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81578.4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5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铸带厚度的预测与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数据矩阵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数据矩阵中包括多个时刻的第一参数;基于预设数据对齐算法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二参数,第二参数包括凝固系数以及轧制系数;基于第一参数、第二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凝固‑轧制耦合模型确定铸辊中心连线中点处在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基于预先构建的铸辊拉速PI型控制器,结合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控制铸辊的拉速;基于预先构建的铸轧力PD型控制器,结合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控制铸辊的铸轧力。本申请能够预测铸辊生产的实时铸带厚度,并据此对拉速与铸轧力进行智能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49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011174206.8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0 , B22D11/06 , B22D11/16 , G05B11/4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活套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活套姿态的近似数学模型;计算活套近似模型最低点的运动轨迹;对计算出的活套最低点运动轨迹进行一次拟合,并据此计算活套扫描仪安装位置与角度;对活套扫描仪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避免数据跳变,同时使数据变化平滑;设计带前馈的PID控制器,精确控制活套位置。使用该方法中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的活套安装位置利于维护,抗干扰能力强,小套量时检测准确;使用该方法中的控制方法对活套进行控制,活套稳定,速度波动小,提高了生产过程中铸带运行的稳定性,以使得稳定状态下活套误差在预设范围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2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49062.0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铸圆坯凝固末端压下的孔型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据压下辊数量确定压下装置的第一孔型形状参数、第二孔型形状参数和第三孔型形状参数;依据连铸圆坯初始半径、第一目标半径减少量以及第一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一个孔的第一孔型曲线;基于连铸圆坯初始半径、第一目标半径减少量以及预设的第二目标半径减少量计算连铸圆坯目标半径,并依据连铸圆坯目标半径、连铸圆坯初始半径以及第二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二个孔的第二孔型曲线;依据连铸圆坯目标半径以及第三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三个孔的第三孔型曲线;制作连铸机压下装置的三个孔型。本申请有助于防止连铸圆坯出现凸缘,减小压下辊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2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49062.0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铸圆坯凝固末端压下的孔型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据压下辊数量确定压下装置的第一孔型形状参数、第二孔型形状参数和第三孔型形状参数;依据连铸圆坯初始半径、第一目标半径减少量以及第一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一个孔的第一孔型曲线;基于连铸圆坯初始半径、第一目标半径减少量以及预设的第二目标半径减少量计算连铸圆坯目标半径,并依据连铸圆坯目标半径、连铸圆坯初始半径以及第二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二个孔的第二孔型曲线;依据连铸圆坯目标半径以及第三孔型形状参数计算第三个孔的第三孔型曲线;制作连铸机压下装置的三个孔型。本申请有助于防止连铸圆坯出现凸缘,减小压下辊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8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0007.2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Abstract: 一种兼具低温焊接和高热输入焊接性能的高强度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该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分数包括:C:0.03~0.16%,Si:0.05~0.5%,Mn:1.0~1.9%,P:0.002~0.02%,S:0.001~0.01%,Al:0.005~0.07%,Ti:0.005~0.04%,Cr:0.1~0.5%,B:0.0005~0.005%,Mg+Zr:0.002~0.01%,O:0.001~0.008%,N:0.004~0.01%,余量为Fe和残余元素。添加镁、锆以形成镁/锆氧化物,添加钛、硼以形成钛/硼氮化物,两种类型析出物协同发挥作用,起到改善热影响区组织的作用;并针对现有高强度钢成分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在目前已有生产技术下,通过调整合金成分与冶炼工艺,对多种氮化物和氧化物的数目与形态均进行控制,实现在具低温焊接性能的同时,兼顾高热输入焊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50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89954.X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C7/00 , C21D1/28 , C21D6/00 , C21D8/02 , C21D11/00 , C22C33/06
Abstract: 一种抗大线能量焊接的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该建筑用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分数包括:C:0.05~0.18%,Si:0.05~0.75%,Mn:0.65~1.75%,P:0.003~0.02%,S:0.001~0.015%,Al:0.005~0.075%,Nb:0.01~0.05%,V:0.01~0.07%,Ti:0.005~0.04%,Mg+Ca:0.001~0.01%,O:0.002~0.01%,N:0.005~0.015%,余量为Fe和残余元素;V、Ti、N的含量同时还满足关系式:1.06[Ti]<3.64[N]<[V]+1.06[Ti]。钛、铌、钒的氮化物与镁、钙的氧化物所形成的析出粒子起到钉扎奥氏体晶粒和促进铁素体形核的作用;并通过调整合金成分与冶炼工艺,对多种氮化物和氧化物的数目与形态进行合理有效控制,消除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粗大组织,提高建筑用钢的焊接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