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立辊轧机机架辊寿命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257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610378157.7

    申请日:2016-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27/06 F16N7/38

    Abstract: 一种延长立辊轧机机架辊寿命装置及方法,增设挡水装置及包括电机、干油泵、溢流阀、单向阀、手阀A、B、电磁换向阀、压力继电器A、B、双线给油器及干油分配器在内的独立润滑系统,并在轴承座上新增供油点B。关闭手阀A,开启手阀B,电磁换向阀的2DT得电,独立润滑系统向立辊轧机出口机架辊轴承座打油;当压力继电器B检测压力>12MPa时,电磁换向阀的1DT得电,独立润滑系统向立辊轧机入口机架辊轴承座打油;当压力继电器A检测到压力>12MPa时,关闭干油泵,电磁换向阀的1DT、2DT失电,电磁换向阀处中位,1h后自动重复以上步骤。本发明可避免高压水和冷却水进入轴承座,实现双倍供油,提高机架辊使用寿命2倍,减少停产事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大型电机轴向窜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9709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079044.8

    申请日:2014-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电机轴向窜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位移传感器、支架、磁环、固定架、PLC和PDA主机,磁环固定在电机传动轴上,位移传感器检测细管连接在支架套管内,细管前端穿过磁环后对正于电机传动轴,位移传感器通过电缆与连接在PDA主机上的PLC连接。电机传动轴出现轴向窜动时,磁环与位移传感器产生相对位移,位移传感器的电流脉冲信号所产生的磁场与磁环所产生的磁场相交瞬间产生一个应变脉冲,当应变脉冲返回到接收端所用的时间被记录下来,通过应变脉冲的返回时间和速度,计算出准确的距离。本发明检测手段科学合理,实时性好,安全性高,可极大提高检测精度,使检测精度由原来的1毫米提高至0.004mm。

    一种热轧分卷线自动对中上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3366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098199.1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分卷线自动对中上卷装置及方法,在上卷车运行方向安装编码器,入口步进梁和准备站中心线上分设限位开关,并在增设功能控制块FC内加入上卷车自动定位控制程序,设定上卷车实际停止位置D满足:L-△L≤D≤L+△L。当上卷车挡铁接触到步进梁上的限位开关时,编码器码值清零;上卷车挡铁接触到准备站限位开关时,记录初始码值X;上卷车停止时,记录即时码值Y,计算出上卷车位置偏移量△L及上卷车停止位置D;若D>L+△L,则控制上卷车后退设定距离;若D<L-△L,则控制上卷车前进设定距离。从而使上卷车位置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并缩短上卷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避免钢卷掉落事故。

    一种热轧卷取机导尺薄材穿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8359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10559466.6

    申请日:201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卷取机导尺薄材穿带控制方法,增设压力传感器,在PLC内增设模拟量输入板和相应程序。当第二机架进钢时,导尺执行二级计算机设定开口度:当带钢头部到达导尺中间位置时,PLC控制导尺工作侧和传动侧依次启动一次短行程和二次短行程;完成后PLC判断此时导尺工作侧WS夹持力反馈是否≥7KN且持续50ms,若满足则直接切换到导尺工作侧压力自动控制方式;否则执行三次短行程设定:如导尺工作侧一直没有满足切换条件,则导尺工作侧三次短行程完成后直接切换成AFC方式。本发明可消除钢卷的“内塔”现象和头部切除损失,总封锁率控制在1.8%以下,极大提高热轧卷取质量和轧线成材率,减少分卷重卷量30%以上。

    一种热轧薄带钢尾部的稳定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07218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248748.2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1.2~3.0mm热轧薄带钢尾部的稳定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上游机架的抛钢下降沿信号,控制后续机架监控AGC功能的切入,同时,取上一机架负荷的抛钢下降沿信号,作为启用下一机架带钢AGC压尾补偿的控制信号,压尾补偿量中增加压尾补偿系数ai,与压力相对AGC、AGC油膜补偿一起对带钢厚度进行综合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监控AGC和AGC压尾补偿组合的方案合理设计,在保证带钢尾部厚度的同时,避免监控AGC调整过大、过快而导致的带钢尾部失去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带钢尾部轧制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事故,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轧机内提升轨道用液压缸故障时应急装置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06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97889.7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内提升轨道用液压缸故障时应急装置及处理方法,一种轧机内提升轨道用液压缸故障时应急装置,包括提升轨道延长段、上固定支架、上凸台、下固定支架、下凸台,上固定支架的一侧与提升轨道延长段固定连接,上固定支架的另一侧设置上凸台,下固定支架的下端的侧部设置下凸台,下凸台位于上凸台的正下方,上固定支架的底端与下固定支架的顶端抵靠。本发明的优点是:上固定支架的另一侧设置上凸台,下固定支架的下端的侧部设置下凸台,上固定支架和上凸台为一体结构,下固定支架和下凸台为一体结构,凸台为事故应急处置时使用,设计为一体结构,增大强度,便于加工,免除维护。

    基于产品质量综合协调控制的热轧AGC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08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282338.3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产品质量综合协调控制的热轧AGC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控制方法;1)厚度AGC与板形控制的协调;2)厚度AGC与板形ASC解耦;3)厚度AGC与宽度控制的协调。本发明在提高带钢的厚度控制精度的同时,兼顾提高板形、宽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轧制稳定性;在控制精度方面,通过与二级的共同调整,AGC控制精度逐步提高,带钢板形质量和宽度质量也同步提升,满足了工艺质量的要求。

    一种热轧钢卷扁卷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097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127531.2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钢卷扁卷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液压横移装置、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待处理钢卷置于转卷器上,液压涨卷装置由双作用液压缸及弧形撑板组成,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及液压横移装置通过液压系统相连,且分别设有位置检测装置;转卷器一侧还设有红外线温度检测仪;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液压横移装置动作的电动阀,各个位置检测装置,以及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本发明用于对出卷取机的扁卷进行带温处理,通过转卷机将扁卷最窄直径转至水平位置,通过双作用液压缸施加压力,通过测定钢卷温度确定施力时间,最终使钢卷精确回复到正常形状。

    一种热轧钢卷扁卷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097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27531.2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钢卷扁卷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液压横移装置、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待处理钢卷置于转卷器上,液压涨卷装置由双作用液压缸及弧形撑板组成,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及液压横移装置通过液压系统相连,且分别设有位置检测装置;转卷器一侧还设有红外线温度检测仪;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液压涨卷装置、液压升降装置、液压横移装置动作的电动阀,各个位置检测装置,以及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本发明用于对出卷取机的扁卷进行带温处理,通过转卷机将扁卷最窄直径转至水平位置,通过双作用液压缸施加压力,通过测定钢卷温度确定施力时间,最终使钢卷精确回复到正常形状。

    基于产品质量综合协调控制的热轧AGC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0860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82338.3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产品质量综合协调控制的热轧AGC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控制方法;1)厚度AGC与板形控制的协调;2)厚度AGC与板形ASC解耦;3)厚度AGC与宽度控制的协调。本发明在提高带钢的厚度控制精度的同时,兼顾提高板形、宽度的控制精度,提高了轧制稳定性;在控制精度方面,通过与二级的共同调整,AGC控制精度逐步提高,带钢板形质量和宽度质量也同步提升,满足了工艺质量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