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45864.8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4 , B60H2001/3291 , B60H2001/3297 , B60H2001/3298 , F04B41/06 , F04F5/46 , F25B6/04 , F25B41/00 , F25B2341/0012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具有将气液分离装置一体地构成的喷射器组件(13)。将喷射器组件(13)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和蒸发器(14)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起来的入口配管(15d)的长度比将喷射器组件(13)的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和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起来的吸入配管(15c)的长度短。由此,抑制在入口配管(15d)中流通的液相制冷剂吸收发动机室内的热量,抑制蒸发器(14)所发挥的制冷能力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492841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80047610.5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2 , B60H2001/3298 , F25B40/00 , F25B40/06 , F25B41/00 , F25B41/067 , F25B43/006 , F25B2341/0012 , F25B2400/051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有:对从喷射器(20)的扩散部(22b)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使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不被存储而向蒸发器(16)侧流出的上游侧气液分离器(14);对从上游侧气液分离器(14)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存储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且使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的下游侧气液分离器(17)。并且,设置有将扩散部(22b)内的制冷机油向下游侧气液分离器(17)内引导的制冷机油旁通通路(23)。由此,能够调节向上游侧气液分离器(14)流入的制冷剂中的制冷机油的浓度,能够调节从上游侧气液分离器(14)向蒸发器(16)侧流出的液相制冷剂中的制冷机油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64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80035574.3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5B3/84 , B60Q1/04 , B60S1/60 , F21S45/00 , F21S45/60 , F21V23/00 , F21W102/00 , F21W102/30 , F21Y101/00
Abstract: 除雪装置应用于具备灯(10)和清洁器(30)的移动体,该灯具有罩(11),该罩(11)形成为向所述移动体的外侧露出并覆盖光源(12),并且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通过,该清洁器(30)朝向所述罩的外表面喷出洗涤液,该除雪装置具备:加热器(20),该加热器(20)对所述罩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S110、S130),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加热器以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罩进行加热,之后,该控制部控制所述清洁器以从所述清洁器朝向所述罩的外表面喷出洗涤液。
-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5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80045864.8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具有将气液分离装置一体地构成的喷射器组件(13)。将喷射器组件(13)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和蒸发器(14)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起来的入口配管(15d)的长度比将喷射器组件(13)的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和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起来的吸入配管(15c)的长度短。由此,抑制在入口配管(15d)中流通的液相制冷剂吸收发动机室内的热量,抑制蒸发器(14)所发挥的制冷能力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71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4417.0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F5/461 , F04F5/18 , F04F5/44 , F04F5/46 , F04F5/50 , F25B1/00 , F25B41/00 , F25B41/06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 F25B250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喷射器具备:喷嘴(21、32),该喷嘴喷射制冷剂;主体(22、30),该主体具有制冷剂吸引口(22a、31b)、及升压部(20g);通路形成部件(23、35),该通路形成部件插入于喷嘴内;及驱动装置(23a、37),该驱动装置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在形成于喷嘴与通路形成部件之间的喷嘴通路(20a、25a)中设有:最小通路截面积部(20b、25b);顶端变细部(20c、25c);及扩开部(20d、25d)。将通路形成部件中的、使最小通路截面积变化的部位定义为顶端部(23b、35a),将通路形成部件向使最小通路截面积增加的一侧位移时的位移量定义为增加侧位移量(δ)。顶端部形成为伴随着增加侧位移量的增加而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增加程度变大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240.0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散热器(12),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喷射器组件(13),使由散热器(12)冷却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14),使在喷射器组件(13)的气液分离空间(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此外,在散热器(12)与将外气向散热器(12)吹送的冷却风扇(12d)之间配置作为流入压力上升部的格栅风门(16)。并且,在外气温(Tam)变成预定的基准外气温(KTam)以下时,使格栅风门(16)动作以使向散热器(12)吹送的外气的风量减少,使向喷射器组件(13)的喷嘴通路(13a)流入的流入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605109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80045716.6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29 , B60H1/3204 , B60H2001/3297 , B60H2001/3298 , F25B41/00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 F25B2500/18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具有与气液分离装置一体地构成的喷射器组件(13)。喷射器组件(13)配置于发动机室(61)内的悬架塔(65a)的附近的后方侧,由此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时配置于与发动机(70)重叠的范围外。此外,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配置于与发动机(70)重叠的范围外且比侧梁(62a、62b)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抑制由气液分离空间(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吸收因发动机(70)的余热而成为高温的空间的热量,抑制蒸发器(14)的制冷能力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81311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60388.8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F5/46 , F25B41/003 , F25B41/062 , F25B2341/0012 , F25B2600/0253 , Y02B30/741
Abstract: 喷射器具备:主体部(30),其具有使从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冷媒减压的减压用空间(30b)、从外部吸引冷媒的吸引用通路(13b)以及使从减压用空间(30b)喷射出的喷射冷媒与从吸引用通路(13b)吸引来的吸引冷媒混合并升压的升压用空间(30e);以及在主体部(30)的内部配置的圆锥状的通路形成构件(35),在减压用空间(30b)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喷嘴通路(13a),在形成升压用空间(30e)的部位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扩压通路(13c),并且设有由促进在扩压通路(13c)中流通的冷媒的回旋流动的整流板(38a)构成的回旋促进部。由此,不会导致外形的大型化,且无论制冷循环系统的负荷变动如何都能够发挥较高的喷嘴效率以及较高的升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452675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80043213.0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B60H2001/3298 , F04F5/10 , F04F5/44 , F04F5/463 , F25B5/02 , F25B6/02 , F25B9/08 , F25B40/02 , F25B41/062 , F25B2327/001 , F25B2341/0012 , F25B2400/0407 , F25B2400/23 , F25B2500/18
Abstract: 在喷射器中,在内部形成空间的主体(30)的内部配置有通路形成部件(35)。在主体(30)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35)之间设置有:起到喷嘴的作用的喷嘴通路(13a)、使从喷嘴通路(13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与从吸引用通路(13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的混合通路(13d)、及使从混合通路(13d)流出的制冷剂的运动能量转换成压力能量的扩散通路(13c)。此外,混合通路(13d)具有通路截面积朝向制冷剂流下游侧而逐渐缩小的形状。由此,使喷射制冷剂中的液滴与混合制冷剂中的气相制冷剂充分混合,抑制喷射器效率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06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80007138.8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F5/463 , B60H2001/3298 , F04F5/46 , F04F5/462 , F04F5/50 , F25B39/028 , F25B41/00 , F25B2341/0012 , F25B2341/0014 , F25B2400/23 , F25B2500/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包括具有使旋转制冷剂的涡旋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的减压空间(202)、从外部抽吸制冷剂的抽吸通道(120),以及使从减压空间(202)喷出的制冷剂与从抽吸通道(120)被抽吸的制冷剂混合并使该被混合的制冷剂增压的增压空间(205),以及被布置在减压空间(202)和增压空间(205)中的圆锥形通道形成部件(151)。喷嘴通道(110)被形成为减压空间(202)的内周表面和通道形成部件(151)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制冷剂通道,且扩散器通道(130)被形成为限定增压空间(205)的一部分的内周表面和通道形成部件(151)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制冷剂通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