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结构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5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81365.2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后方碰撞时的载荷难以施加于在后副车架的后部配置的驱动源。车体后部结构(1)具有:左右的后侧车架(71);后副车架(72),其安装于左右的后侧车架;后轮(74),其经由悬架(73)而支承于后副车架;以及驱动源(75),其安装于后副车架的上侧,驱动源配置成其重心(G)位于比后轮的旋转轴(O)靠后方的位置,后副车架具有:左右一对后副车架纵梁(91),其前后延伸;以及后副车架横梁(93),其左右延伸,并与左右的后副车架纵梁结合,后副车架横梁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93L),突出部的后端位于比驱动源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车体后部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80538.9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在后方碰撞的载荷大时使载荷传递至后副车架。车体后部结构(1)具有:左右一对后侧车架(71),其在车辆(2)的后部前后延伸;后副车架(72),其安装于左右的后侧车架;以及左右一对冲击吸收结构(130),其设置于后侧车架各自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后副车架具有:左右一对后副车架纵梁(91),其前后延伸;以及后副车架横梁(93),其左右延伸,并与左右的后副车架纵梁结合,后副车架横梁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93L),突出部的后端位于比后侧车架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且位于比冲击吸收结构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

    车辆后部结构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72057.6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能够将输入到后侧车架的碰撞载荷向车体前方高效地传递,并且支架的接合强度优异。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S)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电池壳(8),其收纳电池;作为后载荷传递部件的后侧车架(2)、后横梁(3)及角撑板,它们配置在比所述电池壳(8)靠后方的位置,将从后方受到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向前方传递;以及支架(7),其将碰撞载荷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向所述电池壳(8)传递,所述支架(7)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延伸到所述电池壳(8)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壳(8)的底面接合。

    车辆后部结构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0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70819.9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不受车型限制且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比以往优异。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S)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后侧车架(2),其配置在车体后部两侧;以及后横梁(3),其将所述后侧车架(2)彼此之间连结起来,所述后侧车架(2)具备:前后部(2a),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倾斜部(2b),其从所述前后部(2a)的前端以越朝向前方就越向车宽方向外侧移位的方式倾斜地延伸,所述倾斜部(2b)具备封闭截面积最窄的最窄部,所述后横梁(3)将所述最窄部彼此连结起来。

    车辆前部结构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23875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17908.9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副车架与减振器壳体之间存在组装误差,且可使动力单元有充裕的配置空间。一对减振器壳体,分别位于车辆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支撑来自悬吊减振器的负载;一对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减振器壳体的下方且将前后方向上的碰撞负载传递至底板部件;以及副车架,设置于所述一对连接部的下方且支撑动力单元及悬吊单元,所述一对减振器壳体、所述一对连接部及所述副车架一体成型,所述副车架从下方连接所述一对连接部。

    车辆前部结构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23876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17910.6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具有高刚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减震器壳体以及上构件。减震器壳体包括:上构件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上构件;壁部,从上构件紧固面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向车辆的下方侧延伸;以及第一凸缘部,从壁部朝向上构件的下表面而往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上构件包括:第二凸缘部,朝向上构件紧固面部而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以及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减震器壳体。减震器壳体的第一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下方被紧固固定于上构件的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的下表面上,且上构件的第二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上方被紧固固定于减震器壳体的上构件紧固面部的上表面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