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力赋予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956C

    公开(公告)日:2002-05-01

    申请号:CN95198007.6

    申请日:1995-12-21

    Abstract: 一种推进力赋予装置,将前端抵接在被推进部件上、而且至少在后端的内周具有内螺纹且制成圆筒状的推压体,禁止绕其轴线旋转、但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承在固定的外壳上,在前端具有与上述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部的旋转轴的基端和外壳之间,介设有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轴向支承该旋转轴的轴承部件,在外壳和旋转轴之间设有使旋转轴沿着使推压体前进的方向弹压的弹簧。旋转轴7和轴承部件8之间的有效摩擦直径d1设计得比外螺纹部7a旋入内螺纹18的旋合部的有效直径d2大,因此,即使由于长期使用摩擦系数降低,也能极力防止推压体急速后退。

    车载电动机的冷却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89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80064612.8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在用于车载电动机的这一冷却结构中,在车载电动机(30)外围布置以下结构:压缩空气的压缩机(50);形成直管形式的涡流管(60),用于将压缩机(50)供给的压缩空气分离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并且分开地排出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及冷却导管(70),用于将从涡流管(60)排出的冷空气引导至车载电动机(30)。作为结果,能够高效地冷却电动机,并进而增加电动机的电力消耗率。

    内燃机中润滑油通道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77044C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02817054.7

    申请日:2002-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08 F01M2001/083 F01M2001/0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设在润滑油通道上的喷射口(25)把在润滑油通道(21)中流动的加压润滑油喷射在被润滑部分的内燃机的润滑油通道结构,在喷射口(25)的入口处设有向润滑油通道(21)一侧敞开的,从喷射口(25)的中心沿着径向延伸的十字形油槽(26)。由此,喷射口的入口设在内燃机润滑油通道的合适的位置上,而且还能阻止混入在润滑油通道内流动的润滑油中的金属粉末、尘埃等物质堵塞喷射口的入口。

    切换离合器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84295A

    公开(公告)日:2002-12-11

    申请号:CN02124680.7

    申请日:2002-03-22

    Abstract: 一种切换离合器,其中,在通过在内燃机的输出轴和由变速操作切换变速比的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安装的、通过切换操作进行离合器离合的切换离合器中,当切换离合器接合时,防止了在齿轮变速器上作用较大的力矩。在切换离合器的输出部件和与所述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的从动部件之间装有减振器。

    齿轮位置检测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57295A

    公开(公告)日:2000-06-21

    申请号:CN99124436.2

    申请日:1999-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70 F16H63/18

    Abstract: 齿轮位置检测装置,其开关构造简单、并可实现小型化和高精度化。将接点板39直接安装在由曲柄箱20、21支撑的变速滚筒1的端面上。开关座43嵌合在曲柄箱20上,在与接点板39相对的面上具有与齿轮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固定接点。因为在变速滚筒1与接点板39之间没有占取大空间的中间构件,所以变速滚筒1的轴向尺寸被缩小了。变速滚筒1的转动位置直接反映在接点板39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正确地检测出齿轮位置。

    推进力赋予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5060A

    公开(公告)日:1999-01-13

    申请号:CN95198007.6

    申请日:1995-12-21

    Abstract: 一种推进力赋予装置,将前端抵接在被推进部件上、而且至少在后端的内周具有内螺纹且制成圆筒状的推压体,禁止绕其轴线旋转、但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承在固定的外壳上,在前端具有与上述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部的旋转轴的基端和外壳之间,介设有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轴向支承该旋转轴的轴承部件,在外壳和旋转轴之间设有使旋转轴沿着使推压体前进的方向弹压的弹簧。旋转轴7和轴承部件8之间的有效摩擦直径d1设计得比外螺纹部7a旋入内螺纹18的旋合部的有效直径d2大,因此,即使由于长期使用摩擦系数降低,也能极力防止推压体急速后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