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52335.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B63B35/44 ,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节浮运转向系统及实现方法,所述变截面管节浮运转向系统包括钢制转向架、转向舵、转向舵控制装置、水速测试器和远程控制端;所述钢制转向架布置于变截面管节的后部;转向舵通过转向舵连接件布置于钢制转向架的下部;转向舵控制装置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转向舵传动连接;远程控制端与转向舵控制装置通过通信连接;变截面管节浮运时,需要进行转向,结合水速测试器检测的水流速度,通过远程控制端计算转向舵转角及该转角下作用于结构中心点的转动弯矩,达到所需转向角,使得变截面管节完成转向。本发明结合水流速度控制浮运转向;并通过转向舵上水流力与重心距离远产生的较大力矩来完成转向。
-
公开(公告)号:CN119901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14085.4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接头多工况下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顶管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在基座上分别设置压载模块、安装模块、扰动模拟模块、充水模块和测试模块,将压载模块、安装模块、扰动模拟模块、充水模块和测试模块相互配合,使现场数据便捷获取和精确表征,解决了现场数据获取困难和缺乏表征施工效应与接头变形作用的试验手段的问题,同时,可以针对矩形顶管接头施工安装后面对后期运营时不同扰动下发生的接头错动、张开及扭转,测试矩形顶管接头的防水性能,确定矩形顶管接头的安全性能控制指标,掌控矩形顶管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性,解决了矩形顶管接头在地下复杂环境下扰动后的安全性控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08234.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B7/20 , B64U20/87 , B66D1/74 , B66D1/40 , E02D29/073 , G06F17/12 , G06V10/30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N3/084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工程领域,尤指一种沉管隧道干坞钢坞门绞拉启闭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连接的牵引模块、智能接离模块和智控模块,其中:牵引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遥控绞盘控制钢坞门的开启、停靠、关闭和固定;智能接离模块用于通过机械臂和无人机的搭配使缆绳与钢坞门实现连接和分离;智控模块用于通过遥控绞盘、缆绳、钢坞门和无人机上的传感器获取传感数据,经过处理后完成对钢坞门各状态的分析下达控制指令。通过远程操控使钢坞门能够达到开启、停靠和闭合的状态,且在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控获取数据,以预判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及时给出建议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9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92436.8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15/08 , E04G21/18 , E04G21/12 , E04C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对接施工的短管节拉合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短管节是本说明书中的滑动管段,通过于滑动管段端面的中间设置有千斤顶组以及于滑动管段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千斤顶组,辅助千斤顶和千斤顶均通过同一控制系统控制,这样的设置,能确保辅助千斤顶和千斤顶的输出端能同时进行伸出或收缩,确保滑动管段在移动时,其端面与固定管段的端面相互保持平行,当滑动管段与固定管段完成压合处理时,设置于滑动管段和固定管段之间的止水带各处的压缩程度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4321.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化现场工艺试验流程,结合室内岩石落锤试验与数值仿真试验快速确定凿岩工艺参数,有效提高水下重锤凿岩效率的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场地基岩类型选取相应类型的凿岩锤;钻取场地基岩芯样,对基岩芯样开展不同落锤速度的基岩岩石落锤试验;对比基岩岩石落锤试验数值与仿真计算结果,反演生成基岩岩石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不同刃角的凿岩锤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凿岩锤刃角;通过岩石塑性损伤体积与落锤速度平方比值,确定最优落锤速度及对应最优落锤高度;开展单点多次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落锤次数。本发明应用于优选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9496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910241497.9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竖井垂直顶升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盾构隧道、顶管隧道、土体以及监测系统,该试验装置采用相似理论、刚度等效理论和对称性搭建,而且结构简单,零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替换。试验方法模拟实际盾构竖井垂直顶升的过程,监测系统既可以精细化反馈盾构隧道和土体的结构变化,也可以让试验者直观地感受到土体的结构变化,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此发明用于地下建筑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0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1358113.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边坡专护用双排扩底长短组合抗滑桩,包括长桩和短桩,所述长桩的外壁设置有联接机构,且长桩通过连接机构与短桩连接,所述长桩的高度高于短桩,所述长桩和短桩包括外壳和储废机构,所述储废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底端,所述储废机构的底端连接有钻头,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扩底机构,所述外壳的一侧内壁连接有支板,所述扩底机构穿过支板,所述扩底机构包括支轴,所述支轴的顶端外壁连接有卡接块,所述支轴的底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垂直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本发明公开的边坡专护用双排扩底长短组合抗滑桩具有通过扩底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扩底难度,增强安全性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6554.X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IPC: G06Q10/0635 , E21D9/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盾构隧道开挖评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检测水下盾构隧道结构震动数据和承受的水压大小,依据水下盾构隧道结构震动数据和承受的水压大小,盾构设备对水下盾构隧道进行施工开挖,获取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开挖面参数,依据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开挖面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估,从而实现水下盾构隧道开挖的评估;通过获取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开挖面参数,并依据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开挖面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估,能够有效实现对水下盾构隧道开挖情况进行有效检测的效果,从而降低水下盾构隧道开挖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649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21163.8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SPMT小车装船用船岸连接装置,包括:跳板,架设在码头与船舶的甲板之间;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缓冲件固定在码头的侧面,第一缓冲件设置有第一缓冲面;第二缓冲件固定在船舶的船舷侧,第二缓冲件设置有第二缓冲面;连接组件,设置于跳板的下方,一端转动连接在码头的侧面,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船舷侧;连接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测量组件,用于检测跳板与甲板之间的高度差。本发明可使得船舶与码头的相对位移和转角均位于设定的范围内,使得船舶与跳板之间高度差和夹角位于允许范围内,避免因高度差导致小车支座脱落或大型结构物应力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48476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52674.9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顶管侧向开大洞口的施做方法,在顶管工作井内将两段或两段以上的钢管节段沿纵向依次连接成开洞口型顶管管片结构,相邻的钢管节段由螺栓部件连接固定,之后在至少两段钢管节段侧面开设一连续的洞口。本发明的开洞口型顶管管片结构是在顶管工作井内将钢管节段依次连接而成,能够减少吊装难度和吊装场地要求,减小工作井的尺寸;保证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因此,尺寸较大的洞口能够开在两段或以上的钢管节段上及钢管节段的连接处,从而避免了在同一钢筋混凝土管片上开设大洞口所带来管片重、吊装难、纠偏困难等问题。本发明可应用于顶管施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