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84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688730.X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和声微流引发机构,所述芯片本体依次包括电极层、微流道层和顶层,所述微流道层中设有微流道,所述电极层、所述顶层分别与所述微流道相连通,所述电极层包括微柱阵列电极;检测时,在声微流引发机构的引发作用下,于微流道内集成声微流,所述声微流增加微流道内待测样品与所述微柱阵列电极的接触,从而实现大的响应信号。本发明中的微流控芯片应用于电化学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和低温升的特点。

    一种用于电化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1293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687456.4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化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和声波引发组件,所述芯片本体依次包括电极层、微流道层和顶层,所述微流道层中设有微流道,所述电极层、所述顶层分别与所述微流道相连通,所述顶层内设有与所述微流道相连通的微坑阵列;检测时,所述微坑阵列形成气泡阵列;所述声波引发组件引发声场,在声场作用下所述气泡阵列形成声微流,所述声微流增加待测样品与电极的接触,从而实现大的响应信号和高灵敏检测。本发明中的微流控芯片应用于电化学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和低温升的特点。

    图案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16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22339.7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案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芯片,芯片包括导电基板、光刻胶和第二基板,第二基板靠近光刻胶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图案化流道,图案化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一流道上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形成连通的闭环通道,闭环通道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的一端开口设置于闭环通道内,第三流道的另一端连通闭环通道;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注入不透光液体,光照使得光刻胶固化,去除未固化的光刻胶;关闭第三流道的一端开口,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注入腐蚀液,然后清洗掉腐蚀液。本发明能够利用空气表面张力保护实现任意形状电极的制备,可以用于电化学分析领域。

    3d微电极的制备方法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1138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22362.6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3d微电极的3d模型;(2)在所述3d模型上浇铸柔性材料,脱模后形成具有空腔的柔性模具,所述柔性模具的所述空腔与所述3d模型能够贴合;(3)对所述柔性模具进行硅烷化处理,然后在所述柔性模具具有所述空腔的一面浇铸柔性材料,脱模后形成柔性3d微电极基底;(4)在所述柔性3d微电极基底上制备导电层,形成3d微电极。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和两次倒模的方式,能够制备出超高微柱高度的3d微电极,同时由于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形成的3d微电极具备低成本、快速、高精度和柔性的特质,可用于在可穿戴设备上的电化学分析领域。

    热管与地热采集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644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33209.1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管与地热采集装置,热管包括封闭件、第一管体、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封闭件具有通道;第一管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通过封闭件封闭,内部具有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腔体;第一传热件与封闭件连接,位于封闭件的一侧,内部具有空腔;第二传热件与封闭件连接,位于封闭件的另一侧,内部具有空腔,且能够通过通道与第一传热件内的空腔连通,以与第一传热件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分隔。本发明中,相邻热管之间可以通过第一传热件与第二传热件形成的级间热管进行传热,级间热管的热阻较低,且能够伸入至第一腔体而与蒸汽充分接触,有助于提升换热效率高。

    一种多因素耦合加速老化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2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1433.3

    申请日:201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因素耦合加速老化实验装置,属于老化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相互对应,上部支架的下端固定在湿热老化箱上部的外壁上,上部支架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液压缸,侧面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湿热老化箱侧面的外壁上,侧面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液压缸,第一微调套筒的外表面上固定有第一微调手柄,第二微调套筒的外表面上固定有第二微调手柄,紫外灯固定在湿热老化箱内。本发明湿热老化箱提供湿热老化条件;通过紫外灯提供光老化条件;通过液压缸施加的拉伸、压缩和弯曲应力,可同时研究湿热、光、动静压缩拉伸应力、动静弯曲应力共同耦合下的复合材料的加速老化情况。

    一种多因素耦合加速老化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148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61435.2

    申请日:201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因素耦合加速老化实验方法,属于老化实验方法技术领域。将材料试件三个至十个,分别安装固定在夹具上;调节湿热老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值,打开紫外灯,紫外灯功率为1~100W,波长为220~400nm,调节液压缸,拉力范围:1N—980N,压力范围:1N—980N,弯曲应力范围:1N—490N,取样周期1~180天,检测老化情况。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揭示贮存环境影响下纤维复合材料失效机理及对贮存环境下和加速失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建立贮存环境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失效机理模型和性能评价方法,为复合材料贮存性能评估和寿命预报,以及延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