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9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7705.0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8/0432 , H01M8/0258 ,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温度传感器的氢能燃料电池,按序包括阳极集流板、阳极流场板、膜电极、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阴极流场板和阴极集流板;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包括顶部绝缘层、中间金属层和底部绝缘层,中间金属层通过两种金属线交织形成若干热电传感节点;阴极流场板设有流道和浅槽,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配合于流道和浅槽中,热电传感节点用于对阴极流场板上的若干点位进行温度监测,底部绝缘层的表面设有若干嵌入所述流道的三维微结构凸起,且三维微结构凸起不与热电传感节点重合。本发明可以实现氢能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式测量,为电池热管理与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降低传感器嵌入对电池性能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211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51839.0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械臂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涉及机械臂负载辨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构建机械臂末端负载动力学模型,并转化为线性形式并加入六维力传感器误差项;设计机械臂初始激励轨迹,对该轨迹进行优化求解,控制机械臂运行最优激励轨迹,并采集实验数据;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滤波和中心差分处理,通过机械臂雅克比矩阵获得待辨识方程中所需数据;将获得的待辨识方程中所需数据输入加权和声算法中,求解出负载的动力学参数,实现负载动力学参数的辨识。本发明具有实时性好,受空间约束小和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非结构环境下的机械臂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0796860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1334204.9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输出可穿戴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腔体、踏板、丝杆、丝母、单向轴承、传动轴、弹簧、大齿轮、小齿轮、销轴、止推轴承、拨片飞轮、压电悬臂梁;所述踏板固定于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另一端与丝母配合;所述丝母配合于单向轴承内圈;所述传动轴一端与单向轴承外圈配合,另一端与止推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传动轴底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大齿轮固定于传动轴一端;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且固定于销轴一端;所述销轴与止推轴承内圈配合;所述拨片飞轮固定于销轴另一端;所述压电悬臂梁一端固定于腔体,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输出可穿戴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实现具有高效、同步且持续性输出电能的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45831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177083.6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03G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式主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腔体、储能模块、传动模块、能量转换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固定在腔体内部,一端与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模块的另一端与能量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能量转换模块的另一端为电能输出端;当所述输入端输入机械能时,储能模块将这部分机械能进行储存,然后经过传动模块,将存储起来的机械能传递给能量转换模块,能量转换模块将这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式主动能量收集装置,实现短时间、大功率的机械能输入转化为长时间、持续性、可异步输出的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471175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409929.8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温热释电的新型激光无线充电装置,高温电极分为左高温电极和右高温电极,金属薄板、左高温电极、高温压电晶体、右高温电极和散热片依次同轴层叠固定设置,螺栓由金属薄板的左侧贯穿至散热片的右侧并通过垫片和螺母固定连接;金属薄板接收发射的激光,利用激光加热使其短时间内温度升至高温,热量传导到高温压电晶体的左侧,而右高温电极连接散热片,在高温压电晶体上产生温度变化,使得高温压电晶体通过热释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由左高温电极和右高温电极连线引出,为传感器网络的内置电池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5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28726.4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K3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球形固定腔体、能量转化装置、导管、牵引结构、滚球;所述能量转化装置一端与球形固定腔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结构穿过导管,一端连接于能量转化装置的自由端,另一端连接于滚球,所述滚球与球型固定腔体的内壁相抵;当外界任意方向的激励作用于该装置时,所述球形固定腔体与滚球产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滚球带动牵引结构摆动,同时,导管相对于能量转化装置保持静止;从而使得所述导管把滚球任意方向的动量转化为作用于能量转化装置的单方向冲击力,所述牵引结构带动能量转化装置从而产生电能,实现三维平面内多方向的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4362884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696021.1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动摩擦的多方向宽频能量收集装置包括质量块、弹簧、固定挡板、上电极、摩擦基底、下电极、基座;质量块一面与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段与固定挡板连接构成质量块-弹簧-固定挡板结构,并水平放置固定于基座的周围;上电极设置于质量块的下表面;摩擦基底的上表面与上电极接触;下电极设置于摩擦基底的下表面,并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上下电极可由导线引出与处理电路相连。当装置受到不同方向的外界激励时,弹簧带动质量块发生振动,利用质量块上的上电极与摩擦基底相对接触面积的变化把机械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电能,并且电能通过上下电极经过处理电路输出为功耗设备供能。同时可以设置弹簧-质量块结构的固有频率,实现宽频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436288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96021.1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动摩擦的多方向宽频能量收集装置包括质量块、弹簧、固定挡板、上电极、摩擦基底、下电极、基座;质量块一面与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段与固定挡板连接构成质量块-弹簧-固定挡板结构,并水平放置固定于基座的周围;上电极设置于质量块的下表面;摩擦基底的上表面与上电极接触;下电极设置于摩擦基底的下表面,并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上下电极可由导线引出与处理电路相连。当装置受到不同方向的外界激励时,弹簧带动质量块发生振动,利用质量块上的上电极与摩擦基底相对接触面积的变化把机械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电能,并且电能通过上下电极经过处理电路输出为功耗设备供能。同时可以设置弹簧-质量块结构的固有频率,实现宽频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3647475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86868.7
申请日:2013-12-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至少为两个呈阵列分布的悬臂梁、质量块、碰撞尖端、固定支架、压电片和基底;悬臂梁的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悬臂梁的自由端下表面固定有碰撞尖端;质量块与悬臂梁一一对应,并固定于悬臂梁的自由端;压电片位于基底表面;压电片设置有上电极和下电极;基底位于阵列分布的悬臂梁的正下方,且固定于固定支架上。通过利用阵列式悬臂梁把外界振动转变为悬臂梁对基底的机械撞击,使设置于基底表面的压电片产生形变,进而转化为电能形式输出。根据实际环境中的振动源频率范围,设计悬臂梁的个数和谐振频率,使阵列式悬臂梁的谐振频率范围覆盖环境中振动源频带宽度,实现宽频的能量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203672209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20037335.6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8D15/04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梯度孔隙结构毛细吸液芯的微型毛细泵环。该微型毛细泵环结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和液体联管等部件。蒸发器由蒸发室、吸液芯、液体补偿室和蒸发器壳体组成。蒸发室包括蒸汽槽道、蒸发器底板和蒸汽室,蒸汽槽道和蒸发器底板做成一体,蒸汽槽道采用线切割加工形成。蒸汽槽道上放置具有梯度孔隙结构的毛细吸液芯,提供毛细泵环的循环动力。液体补偿室中有纵横交错槽道,与吸液芯紧密相连,保证工质均匀分布在吸液芯上面。冷凝器由冷凝器上盖、散热翅片、强化冷凝结构、吸液芯组成。整个毛细泵环结构结构紧凑、利用具有梯度孔隙结构毛细吸液芯提供大毛细力、减小流动阻力小、加快工质回流速度,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结构的传热能力,在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的电子芯片散热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