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体的分级抗震装置及转体向抗震体系转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9987.8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体的分级抗震装置及转体向抗震体系转换的方法,所述分级抗震装置包括上座板、平面不锈钢滑板、非金属滑板、中座板、球面不锈钢滑板、下座板、底座板、挡板、固定板、测力装置,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之间分别设有平面摩擦副和球面摩擦副,限位板、平面摩擦副、球面摩擦副及防落梁挡块配合用于分级抗震,测力装置用于监测竖向载荷的变化。本发明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桥梁施工,满足姿态调整及分级抗震的要求,所述测力装置能够监测竖向载荷的变化,提高转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满足桥梁转体球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一种具有可更换测力元件的竖向测力球型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212727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011127352.5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一种具有可更换测力元件的竖向测力球型支座,设有多层座板逐层相配合设置的支座主体,最下层座板与倒数第二层座板处于固定状态,在最下层座板与从倒数第二层座板之间设有测力元件以及固定摩擦副,固定摩擦副由设置在倒数第二层座板底面上的固定金属滑板和设置在最下层座板盆底表面上的固定非金属滑板组成,从最下层座板的侧面向最下层座板的中心及固定非金属滑板上开设一条用于安装可更换测力元件的安装槽,可更换测力元件包括盖板、抽板、测力传感器和中心压板。在测力元件功能丧失下,实现测力元件可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支座,为桥梁或建筑物提供可靠的全寿命周期的监测技术。

    一种桥梁支座更换取送装置及取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5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8546.X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支座更换取送装置及取送方法,包括用于移送支座的支座移送组件,所述支座移送组件包括支座伸缩部、支座驱动部、支座拾取部,所述支座驱动部位于支座伸缩部上,所述支座拾取部与支座驱动部连接,所述支座驱动部用于驱动支座拾取部,使支座拾取部能够夹持支座,所述支座伸缩部用于实现支座驱动部和支座拾取部的同步运动,本发明通过支座拾取部夹持支座,支座伸缩部同时驱动支座驱动部、支座拾取部运行,不仅能够实现狭小空间大行程大吨位支座的更换,而且支座更换时移动更加平稳,支座的更换效率高、精度高。

    一种桥梁转体状态智能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8481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011387347.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一种桥梁转体状态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桥梁梁体转体的转体球铰装置、用于保证桥梁梁体姿态平衡的姿态智能控制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桥梁梁体转体的智能牵引机构、以及用于监测和控制的状态智能监测机构;姿态智能控制调整机构包括平衡配重装置、竖向荷载传感器、竖向倾角仪和应力应变仪;智能牵引机构包括梁部中线监测传感器、液压动力组件、液压油源和水平转角仪;状态智能监测机构由数据采集器和智能控制中心组成,智能控制中心根据竖向荷载传感器、竖向倾角仪、应力应变仪的信号信息,控制平衡配合装置在梁面上进行移动或停止,智能控制中心根据水平转角仪和梁部中线监测传感器的信号信息,控制液压动力组件带动转体球铰转动或停止。

    一种具有水平弹性位移约束的桥梁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8127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41823.6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水平弹性位移约束的桥梁支座。一种具有水平弹性位移约束的桥梁支座包括支撑设备,包括:底座、连接装置和反力发生装置。桥梁固定于所述连接装置上,并且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连接。反力发生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并且,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移动产生对所述连接装置的反作用力,所述反力发生装置与所述底座连接。一种具有水平弹性位移约束的桥梁支座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可移动的连接装置与桥梁连接,在连接装置的两侧连接反力发生装置,连接装置和反力发生装置固定于底座上,构成支撑设备,抵消了桥梁发生变形时,因移动产生的作用力,通过多个串并联连接的支撑设备与桥梁连接,减小了结构的重量,以及对墩底产生的较大的塔底弯矩,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建设难度,改善了桥梁的美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