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414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10008507.4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边开关控制电路和低边开关控制电路。本发明的动力电池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高边开关控制电路和低边开关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通过高边开关控制电路和低边开关控制电路共同控制高压继电器的导通或者关断。高边开关控制电路和低边开关控制均具诊断电路,可以根据故障诊断信号的电压与诊断阈值电压的关系实现高边开关和低边开关故障诊断,判断并区分开路、短路到地、短路到电源故障,故障诊断覆盖率达到99%。硬件架构度量和随机硬件失效率指标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C或ASIL‑D的安全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7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22149.1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舱驾融合域控制器及车辆,该控制器包括:PCB板;微控制芯片,微控制芯片与PCB板电连接;智能座舱芯片,智能座舱芯片与PCB板电连接,智能座舱芯片与微控制芯片信号连接,智能座舱芯用于实现智能座舱所提供的各种智能化服务;智能驾驶芯片组,智能驾驶芯片组与PCB板电连接,智能驾驶芯片组分别与微控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信号连接,智能驾驶芯片组用于实现智能驾驶所提供的各种智能化操作。上述的微控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以及智能驾驶芯片组集成在一个PCB板上且共用一个微控制芯片,减少控制器之间的连线、PCB板数量、微控制芯片的数量,降低控制架构接线复杂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88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71924.8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舱驾融合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控制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满足预设上电条件,对智能行车芯片和控制芯片进行上电,得到第一上电结果;响应于第一上电结果表明智能行车芯片和控制芯片上电成功,利用控制芯片对智能泊车芯片和座舱芯片上电,得到第二上电结果;响应于第二上电结果表明智能泊车芯片和座舱芯片上电成功,获取唤醒源工作状态;响应于唤醒源工作状态为无效,控制智能行车芯片、智能泊车芯片、座舱芯片和控制芯片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对上述多个域控制器进行统一的上电或休眠的控制方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3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763736.9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器供电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电源输入电路、微处理器电路、主控处理电路、行车处理电路、唤醒电路和泊车处理电路;其中,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电路和第二电源输入电路;用于为上述其他电路提供供电a;唤醒电路用于为微处理器电路和主控处理电路分别提供控制信号e1和唤醒信号;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基于控制信号e1为泊车处理电路、行车处理电路和主控处理电路分别提供控制信号a1、a2和a3;主控处理电路用于基于唤醒信号为行车处理电路、泊车处理电路和微处理器电路分别提供控制信号b1、b2和b3,使得行车处理电路在b1和a2的控制下正常工作;同时使得泊车处理电路F在a1和b2的控制下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171924.8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舱架融合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控制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满足预设上电条件,对智能行车芯片和控制芯片进行上电,得到第一上电结果;响应于第一上电结果表明智能行车芯片和控制芯片上电成功,利用控制芯片对智能泊车芯片和座舱芯片上电,得到第二上电结果;响应于第二上电结果表明智能泊车芯片和座舱芯片上电成功,获取唤醒源工作状态;响应于唤醒源工作状态为无效,控制智能行车芯片、智能泊车芯片、座舱芯片和控制芯片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对上述多个域控制器进行统一的上电或休眠的控制方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9299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0361938.6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19/00 , G01R27/08 , G01R31/52 , G01R31/5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关量输入诊断装置及诊断方法。该开关量输入诊断装置包括:恒流源输出模块、开关模块、地电压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采集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获取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开关模块和地漂移电压之和,通过控制地电压检测模块的导通或者关断获取地漂移电压,根据第一电压和地漂移电压可以排出地漂移电压的影响而得到开关模块的实际工作电压,然后再结合流入开关模块的恒定电流可以计算出开关模块的实际工作电阻值;最后将开关模块的实际电阻值与额定工作阻值范围进行对比以判断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由此实现在计算开关模块的实际工作阻值时能够排出地漂移电压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对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4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83148.4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52 , B60R16/023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底盘域控制器系统的五连阀功能安全电路,所述五连阀功能安全电路包括微处理单元、五连阀、五连阀高边驱动电路以及五连阀低边驱动电路,其中,所述五连阀高边驱动电路分别与微处理单元以及五连阀连接;所述五连阀低边驱动电路分别与微处理单元以及五连阀连接;根据所述微处理单元的工作状态,所述五连阀高边驱动电路与五连阀低边驱动电路配合工作,从而控制所述五连阀进入工作模式或安全模式。本申请将五连阀驱动分为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高边驱动采用一个智能高边驱动芯片同时控制四个气囊阀和储气阀的供电,低边驱动采用分立低边驱动芯片对五个阀进行单独控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降低成本的同时满足高功能安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24688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641374.1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6/03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时序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电源时序管理电路获取人工智能处理器中各个控制组件的供电电量参数和供电时序规则;根据供电电量参数,通过电源时序管理电路将电源时序管理电路的供电方式转换为各个控制组件对应的供电方式;根据供电时序规则,通过电源时序管理电路对至少一个控制组件中各个控制组件的供电方式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人工智能处理器中多个控制组件的上下电时序的精准控制,可以减少成本以及电路板的占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40719.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控制器的以太网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负载以太网模块、第一控制器、测试信息处理模块和测试上位机;其中,所述测试上位机与所述测试信息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向测试信息处理模块发送测试信号;所述测试信息处理模块与被测件中的数据传入传出接口连接,并将所述测试结果传输至所述测试上位机;所述被测件中的各接口与负载以太网模块中对应接口进行测试数据的传输;所述负载以太网模块确定并存储各接口传输数据的状态指标;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负载以太网模块连接,读取所述负载以太网模块中的状态指标,基于所述状态指标对被测件中异常接口进行定位,并将异常接口信息发送至测试上位机。实现检测被测件异常接口的精准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470636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85709.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控制器测试系统、自动驾驶控制器及车辆。自动驾驶控制器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模块;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根据计算模块的电源控制信号,向待测自动驾驶控制器供电;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用于传输计算模块与待测自动驾驶控制器之间的信息;视频信息输入输出模块,视频信息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向待测自动驾驶控制器发送和接收视频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能够自动对自动驾驶控制器进行耐久验证的测试系统。本系统可以提高自动驾驶控制器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测试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