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3D PDMS微流控芯片制作的对准结构、对准组装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31117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35957.8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 PDMS微流控芯片对准组装结构和方法。通过拉链结构实现对准组装,用与PDMS芯片制作兼容的工艺,在要对准的两层PDMS上分别制作有凸链牙和凹链牙交错排列的半拉链,两两对准组装构成一个完整的拉链结构。对准组装时,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表面滴加润滑剂,再将一层PDMS固定在硬性基底上,另一层与之贴合,在显微镜下用手滑动上层PDMS,实现最初几个链牙的咬合,再用手或镊子轻敲上层PDMS以实现整个拉链结构的咬合,最后加热组装好的两层PDMS以实现永久键和。该方法无需额外的对准设备、操作简单快速,能够获得大面积高精度的对准,拉链结构面积小,能充分保证主要图形结构的芯片利用率。所得PDMS拉链结构应用于三维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一种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165161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0710044320.7

    申请日:2007-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包括二个进样口、三层蜿蜒管道及形成五条线性浓度梯度分布的树状结构、五个细胞培养通道和一个出样口;所述的形成浓度梯度的树状结构直接与细胞培养通道相连接,细胞培养通道中存在“坝状凹槽”结构,二个进样口对称位于水平连接管道的上方。本发明的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的制备采用软刻蚀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以SU-82000光刻胶制备模具,聚二甲基硅氧烷注塑成型;(2)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玻璃基片键合制作完成微流体浓度梯度细胞培养芯片。本发明的细胞培养芯片可用于细胞药物筛选和细胞毒理实验。

    基于PI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902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69819.9

    申请日:2013-03-05

    Inventor: 吴蕾 成霁 金庆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I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硅基底上沉积铝层作为牺牲层;将PI光刻胶旋涂在铝层上作为柔性场效应管的基底;以商品化的石墨烯/聚甲基酸甲酯薄膜转移至预先沉积在PI基底上的钛/金电极,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以AZ4620光刻胶作为石墨烯图形化的掩模层;以氧等离子体对石墨烯进行刻蚀;利用PI光刻胶在图形化的石墨烯表面制作绝缘层,形成液栅型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场效应管结构为液栅型,这样既可以减少加工的步骤又便于对石墨烯表面进行进一步的表面修饰,从而实现对各种生物信号的特异性检测。

    一种可拔插、通量化的多器官互连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6004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43414.1

    申请日:202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拔插、通量化的多器官互连芯片,包括盖板、多种器官培养小室、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以及贴合于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底部的高透光性封底膜;所述的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上设置有若干小室插入孔,培养液灌流的进出口和连通各器官的微管道,以及两连或者四连或者六连的腔室;所述的小室插入孔内安装有多种器官培养小室,可以嵌入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中;所述的盖板安装在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上部内用于防止污染。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器官互连,灌流培养,具有制作简单,易批量化生产,兼容性强,可兼容多种器官培养,可进行显微观察,与多种商用检测设备兼容,兼容自动化装置,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小室拔插,满足现代药物研发工业自动化操作需求。

    一种离心式液滴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922536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02108.9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液滴微流控芯片,其包括:一基片以及一安装在该基片上的盖片,所述盖片包括:一油相储存腔;一水相储存腔;一与所述油相储存腔和所述水相储存腔相连的液滴生成结构;以及一与所述液滴生成结构相连并设有至少一个储油结构的液滴储存腔,所述储油结构具有至少一开口;其中,所述油相储存腔和水相储存腔距离所述离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液滴储存腔距离所述离心轴的距离。本发明通过储油结构,调节降低了平均分散相分数,提高了液滴稳定性,保证了离心力芯片中液滴在储存及加热过程中不发生融合,使该芯片在生物、化学、医疗诊断等研究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基于ITO玻璃基底的细胞培养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148324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045997.2

    申请日:2007-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TO玻璃基底的细胞培养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以ITO玻璃为基质材料;在ITO玻璃未溅射ITO薄膜的一侧甩涂AZ4620光刻胶,曝光、显影;将PDMS单体、固化剂混合,浇注在ITO薄膜一侧,加热固化;将ITO玻璃置于腐蚀液中,刻蚀;剥离ITO薄膜上的PDMS;制备PDMS薄膜;PDMS薄膜和已刻蚀微管道的ITO玻璃在氧等离子体作用下键合得到细胞培养芯片;再在ITO玻璃未键合PDMS薄膜的一侧连入外部温度控制系统。该芯片克服PDMS芯片的疏水性问题和玻璃材质芯片的加工工艺复杂问题,并且便于直接控制芯片温度,可应用于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研究。

    一种多器官芯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5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06195.4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器官芯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微流控领域。所述多器官芯片包括芯片基体,所述芯片基体中设有培养孔和灌流通道;所述培养孔至少为两个,上方敞口;所述灌流通道为两端开口的封闭管道;所述灌流通道与各个培养孔侧壁底部设有贯通间隙,所述贯通间隙内构建有水凝胶屏障。本发明提供的多器官芯片培养孔与灌流通道平行设置,便于与自动化移液集成、便于显微观察和成像分析,通过在培养孔与灌流通道之间构建水凝胶屏障,有望在多器官芯片构建更加仿生的血管‑器官屏障,从而帮助构建更加逼真的体外生理、病理模型,服务于新药筛选、生理病理研究、精确医疗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