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0514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62958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其在制备肝索结构中的应用,属于细胞培养装置领域,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本体和设于所述培养装置本体的微孔阵列模块,所述微孔阵列模块包括至少两排微孔列,每排微孔列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微孔,相邻的两个微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微孔的连通通道。本发明的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肝索结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培养维度以及细胞间信息互联以提供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04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43414.1
申请日:2023-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拔插、通量化的多器官互连芯片,包括盖板、多种器官培养小室、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以及贴合于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底部的高透光性封底膜;所述的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上设置有若干小室插入孔,培养液灌流的进出口和连通各器官的微管道,以及两连或者四连或者六连的腔室;所述的小室插入孔内安装有多种器官培养小室,可以嵌入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中;所述的盖板安装在多器官互连芯片基体上部内用于防止污染。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器官互连,灌流培养,具有制作简单,易批量化生产,兼容性强,可兼容多种器官培养,可进行显微观察,与多种商用检测设备兼容,兼容自动化装置,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小室拔插,满足现代药物研发工业自动化操作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2958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其在制备肝索结构中的应用,属于细胞培养装置领域,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本体和设于所述培养装置本体的微孔阵列模块,所述微孔阵列模块包括至少两排微孔列,每排微孔列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微孔,相邻的两个微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微孔的连通通道。本发明的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肝索结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培养维度以及细胞间信息互联以提供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0751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53178.7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浓度筛选多细胞共培养的培养孔板及其使用方法,芯板的正面设有上层细胞培养区、背面设有下层细胞培养区和浓度梯度发生区,上层细胞培养区内设有上层细胞培养孔,下层细胞培养区内设有下层细胞培养孔,上、下层细胞培养孔之间位置相对应并通过透液膜分隔,浓度梯度形成通道的上游端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通、下游端分别与对应浓度梯度级的下层细胞培养孔连通,芯板上设有液体出口,下层细胞培养孔末端与液体出口连通,芯板背面的下层细胞培养区和浓度梯度发生区通过封液膜覆盖密封。本发明能够实现体外多(两种以上)细胞共培养模型的构建,能够实现细胞的灌注培养,实现药物浓度的梯度分配以提高药物浓度筛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27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111489472.4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及细胞培养方法,包括第一主流道层、多孔薄膜和第二主流道层。第一主流道层包括多维细胞培养区,第二主流道层包括水凝胶支架培养区和细胞团状培养区,水凝胶支架培养区与细胞团状培养区嵌套设置,细胞团状培养区设置在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的内部,且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的平面高度高于细胞团状培养区的平面高度,多孔薄膜位于第一主流道层下方,多孔薄膜位于第二主流道层上方,多孔薄膜的位置与多维细胞培养区和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相对应。本申请通过多孔薄膜分割多维细胞培养区和水凝胶支架培养区,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并通过水凝胶支架培养区模拟仿生细胞外基质,可以提高体外肝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8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43413.7
申请日:2023-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串联的多器官芯片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包括多器官互联芯片基体、器官培养小室插入物和多种器官血管连通管道,所述的多器官互联芯片基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多种器官培养小室插入孔,所述的多种器官培养小室插入孔内均安装有器官培养小室插入物,所述的器官培养小室插入物依次排列,形成多器官模拟系统,多器官模拟系统内包括至少两个器官培养小室插入物,器官培养小室插入物之间依次通过多器官互联芯片基体的多种器官血管连通通道进行连接。本发明利用芯片和灌流技术实现不同器官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用于体外模拟药物进入人体后吸收、分布、代谢、排除或免疫的多种过程,可用于器官互作研究、药物评价等应用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89472.4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及细胞培养方法,包括第一主流道层、多孔薄膜和第二主流道层。第一主流道层包括多维细胞培养区,第二主流道层包括水凝胶支架培养区和细胞团状培养区,水凝胶支架培养区与细胞团状培养区嵌套设置,细胞团状培养区设置在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的内部,且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的平面高度高于细胞团状培养区的平面高度,多孔薄膜位于第一主流道层下方,多孔薄膜位于第二主流道层上方,多孔薄膜的位置与多维细胞培养区和水凝胶支架培养区相对应。本申请通过多孔薄膜分割多维细胞培养区和水凝胶支架培养区,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并通过水凝胶支架培养区模拟仿生细胞外基质,可以提高体外肝生模型和病理模型的仿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6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7041.5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酸检测芯片、制备方法及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芯片包括:反应基板和温控基板,所述反应基板上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基板上还设有进样口,所述进样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基板包括第一反应基板和第二反应基板,所述反应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上,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与所述第二反应基板盖合使所述反应腔形成密闭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反应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基板上设有基板安装结构,所述温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安装结构内。该核酸检测芯片结构简单,将反应基板与温控基板集成在一起,无需额外设置配套设备即可完成检测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1144576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21932281.9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M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团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芯片层和第二芯片层,第一芯片层上设置有细胞进样通道、细胞出样通道以及多个细胞培养腔,细胞进样通道和细胞出样通道分别与多个细胞培养腔相连通,细胞培养腔内设置有多个挡板;第二芯片层上设置有多个细胞培养孔,第二芯片层上的多个细胞培养孔所在的区域与第一芯片层上的多个细胞培养腔所在的区域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细胞团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更换培养液,且对细胞团的影响较小;形成的细胞团形状和尺寸均一且活性较高;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如干细胞、肿瘤细胞、组织细胞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