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5321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257183.1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滑翔器的变扭转刚度水下牵引机水翼系统,包括水面浮体船、柔性缆绳、水下牵引机、水翼刚度调节系统和传感单元,在所述水下牵引机中设有弹簧与水翼连接,在不同的弹簧初始拉力下,水翼表现出不同的俯仰刚度,从而在波浪中有着不同的推进力。在所述水翼刚度调节系统中,通过设置电机与绳索,拉动弹簧的可移动端,调节弹簧的拉紧力,从而控制水翼的刚度,最终得到不同的推进力。本发明采用串联结构,可通过一个电机直接控制多个水翼的俯仰刚度。所述传感单元,能够感知流速和位姿等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控制水翼俯仰刚度,实现对波浪滑翔器速度的调控,进而实现水下牵引机最佳推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16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0430469.1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4G1/16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月面可重复着陆缓冲与移动系统,包括底座、机架、转动机构、摇杆机构以及连杆机构,其中:转动机构、摇杆机构以及连杆机构均设置在机架上;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所述转动机构能够通过机架带动连杆机构和摇杆机构水平转动;所述摇杆机构带动连杆机构竖直转动;所述连杆机构能够弯曲运动。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且操作方便;本发明采用连杆机构和摇杆机构,实现仿生抬腿、移动和落腿等动作,相对于传统的结构,地形适应能力更强;本发明通过连杆机构、摇杆机构以及相应的电机,主动控制吸收冲击能量和运动,实现主动缓冲着陆。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68328.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纳米发电机的自发电鱼类信标系统,涉及新型能源收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纳米发电机、整流模块、超级电容、传感器、微控制器以及信号发射器,纳米发电机与整流模块电连接,整流模块还电连接于超级电容,超级电容与微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微控制器信号连接于传感器,信号发射器信号连接于微控制器。本发明能够收集鱼尾摆动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为电子设备充电,以解决鱼信标电池容量有限,不能长时间工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253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78077.0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D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艇与水下无人潜器联合系统的协同交会对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外界低频扰动下的水下无人潜器动力学模型与无人艇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离散化;2)采集当前k时刻无人艇与水下无人潜器的状态信息;3)对外界扰动进行估计得到估计值;4)通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思想的优化计算得到从当前时刻到k+N时刻的一系列标称推力和扰动补偿力;5)根据得到的推力序列,将得到的第一个推力与补偿力相加应用于系统作为当前时刻的控制输入从而进行水下无人潜器和无人艇的对接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复杂扰动海洋环境中实现无人艇与水下无人潜器的动态对接,具有提高对接精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366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54149.4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波浪能发电的波浪滑翔机构,包括水面浮体、缆绳以及水下滑翔器,所述水面浮体上设置有电池、中间传动体、绞盘机构、太阳能光伏板以及发电组件,所述水下滑翔器与缆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缆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绞盘机构上;在波浪的驱使下,水下滑翔器通过缆绳使绞盘机构上所具有的绞盘转动进而都能够通过中间传动体驱使发电组件发电,发电组件、太阳能光伏板分别与电池连接,本发明将波浪能发电装置应用到波浪滑翔器上,且中间传动体采用换向器实现了缆绳驱使和涡卷盘簧驱使下的双向运动发电,实现波浪、光伏混合发电,有效避免了在遇到持续阴天时电子器件失去供电能力的风险,提高了能源供应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7329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22315.3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3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自由度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上下运动装置、前后运动装置、左右运动装置、浮动件(18)、能量转换装置(7)、发电装置、底座(13)、支架(1),所述支架(1)、发电装置均设置在底座(13)上,上下运动装置、前后运动装置、左右运动装置连接能量转换装置(7)并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能量转换装置(7)通过管路(8)连接发电装置,所述浮动件(18)分别连接上下运动装置、前后运动装置、左右运动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模块化设置分别对不同维度的波浪能进行利用,能够充分利用波浪能进行发电,发电效率高,且能实现大规模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867451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80728.X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2D57/028 , B25J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构态轮腿移动作业机器人,包含机身结构与活动腿组,一个或多个活动腿组安装在机身结构上;所述活动腿组包含一个或多个活动腿,所述活动腿组能够在滚轮状态与轮腿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滚轮状态下,多个活动腿沿圆周方向布置;所述轮腿状态下,多个活动腿沿前后方向布置。本发明可根据地形变构态,可以以六足构态通过非结构化复杂地形,也可以以三轮构态通过连续、平坦地形,通过抬腿和迈步驱动机器人行走,调整步长和步高,能够适应复杂地形,调整足尖位置,能够通过低矮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89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055333.3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8 , Y02E10/727 , F03D9/008 , F03B13/14 , F05B2240/93 , F05B2240/95 , F05B224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上风力波浪一体化发电厂,由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发电模块组成;其中发电模块包括:平台,平台浮于海面上;风能吸收转换单元,风能吸收转换单元设置在平台上;波浪能收集转换单元,波浪能收集转换单元设置在平台上;液压能发电单元,液压能发电单元设置在平台上,液压能发电单元分别与风能吸收转换单元及波浪能收集转换单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可变长度叶片吸收不同风况下的风能转换为风轮转动的机械能,风轮转动带动能量转换装置旋转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浮筒和三维传递机构收集和传递海浪能为机械能,能量转换装置将传递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两种能量转化的液压能经过液压能发电设备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0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00180.X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浪风力发电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大齿轮、小齿轮、曲柄、曲柄摇块机构、液压管路,其中,所述大齿轮转动,带动其周围的8个所述小齿轮转动,每个所述小齿轮两侧均与曲柄摇块机构相连,所述曲柄摇块机构包括作为连杆的柱塞杆和作为摇块的液压缸缸体,所述小齿轮带动所述曲柄做整周或往复旋转,所述柱塞杆相对于液压缸缸体做往复运动,通过液压管路吸入低压油,排出高压油,实现风能或海浪能向液压能的转换。该转换装置具有模块化,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0345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1099125.5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自供能水下仿生机器人,包括胸鳍波动机构、胸鳍折展机构、机身、波浪能转换装置、重心调节装置、蓄电池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胸鳍波动机构和胸鳍折展机构组成可折展胸鳍,所述可折展胸鳍通过胸鳍转动轴与机身铰接;可折展胸鳍在展开状态下,捕获波浪能驱动波浪能转换装置发电,并对蓄电池充电;在折叠状态下,胸鳍波动机构产生类正弦推进波;控制模块、波浪能转换装置、重心调节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机身舱体内;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可折展胸鳍运动。本发明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柔性驱动机构,减小驱动机构的重量和体积,解决传统方案存在的问题,达到仿生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