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薄壁金属管压弯成形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84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3549.4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薄壁金属管压弯成形装置与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制造极薄壁弯管时,易出现管内侧起皱,外侧过度减薄的技术问题;其对拉夹持机构设一对牵拉夹持装置,对推夹持机构设一对顶推夹持装置,均设在上下模板两侧;牵拉夹持装置设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与第一连杆组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与第一支撑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为伸直状态;顶推夹持装置设第二夹具,第二夹具与第二连杆组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与第二支撑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为弯折状态;下模机构设一对左右间隔的下模板,下模板设弧形直通槽;下模板安装铰接转轴,下模板外侧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与限位弹簧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压弯成形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管成形技术领域。

    一种高强塑层状金属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17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87269.7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塑层状金属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真空热轧制机、真空热压机及热挤压模具;真空热轧制机包括真空室及设置于真空室内的底座、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均设置于底座上,拉伸单元用于工业纯金属板的夹持和拉伸,热轧制单元用于对工业纯金属板的热轧压,通过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协同作业制备单层状金属板;热挤压模具设置于真空热压机上,真空热压机通过驱动热挤压模具,对多层叠置的单层状金属板进行真空热挤压工艺,制备层状金属试验板。本发明能有效获得微观粗晶和细晶交替的层状金属的微观组织,进而形成宏观具有高强度和塑性兼备的高强塑层状构型材料。

    一种多向变形联合热处理的多道次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774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053574.X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向变形联合热处理的多道次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金属材料在每个多向变形处理道次中的本构模型;建立金属材料在每个退火处理道次中的静态软化模型;根据所述本构模型和所述静态软化模型建立多向变形联合热处理的多道次耦合模型;对金属材料交替进行多个多向变形处理道次和多个退火处理道次的实验,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优化所述多道次耦合模型。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建模方法建立的多向变形联合热处理的多道次耦合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金属材料在交替进行的多向变形处理和热处理过程之间变形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化的相互作用,并对多道次多向变形联合热处理过程中的流动应力和微观组织演化进行准确的预测。

    基于高色散柱透镜和柱形凹面光栅的线扫描式光谱共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59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1121245.6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色散柱透镜和柱形凹面光栅的线扫描式光谱共焦装置,包括照明模块,高色散柱透镜聚焦模块,柱形凹面光栅分光探测模块。利用高色散柱透镜将照明模块产生的宽光谱平行光束根据波长聚焦到不同轴向位置,且横向聚焦为一条直线,在测量量程内,不同波长的光的聚焦轴向位置与波长成线性关系。不同波长的反射光通过柱形凹面光栅分光后聚焦在面阵CCD像面不同区域上,根据扫描线上每个点的光谱成像结果实现样品表面形貌测量。该发明为非接触式测量装置,相比于传统单点扫描式光谱共焦装置能够大幅提升测量速度。

    一种实现仿生层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快速制备的超声辅助熔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85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6179.8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仿生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仿生层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快速制备的超声辅助熔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多孔陶瓷预制体;将超声熔渗模具预热至预设温度,将所述多孔陶瓷预制体预热至预设温度,并放入所述超声熔渗模具中;将预浸渗合金进行熔化处理,得到熔融合金;向所述超声熔渗模具中浇注所述熔融合金,直至完全覆盖所述多孔陶瓷预制体;在所述超声熔渗模具上施加超声波振动;熔渗完成后从所述超声熔渗模具中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得到仿生层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本申请中使用超声辅助熔渗方法促进熔融合金向多孔陶瓷预制体层状孔隙内的浸渗,实现在无保护气的大气环境下层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

    基于改进LRA-SVD的自适应细节保留降噪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6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36110.7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LRA‑SVD的自适应细节保留降噪算法,包括对亚表面缺陷图像进行噪声估计;利用噪声估计值以及LRA‑SVD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降噪;将原始图像与初步降噪算法做差,获得初始方法去噪图像;计算去噪图像与方法噪声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大于阈值,则进行迭代正则化降噪过程:将方法噪声乘以一定的系数加入到去噪图像中作为新含噪图像;利用噪声估计值和LRA‑SVD算法对新含噪图像降噪;利用原始图像与新降去图像做差;计算新去噪图像与新方法噪声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小于阈值则停止迭代,获得降噪后的亚表面缺陷图像;否则进行新一轮正则化降噪。本发明在实现自适应降噪减少噪声残留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

    一种基于多亮度图像融合的细节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6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36055.1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亮度图像融合的细节增强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LEP滤波器将亚表面缺陷图像分解为基础层和细节层;使用大津法将基础层分割为暗区域和亮区域;利用改进的S曲线分别对暗区域和亮区域进行亮度变换,并计算图像熵,根据图像熵分别获得最佳亮度变换参数;利用最佳亮度变换参数及图像熵,分别结合改进的S曲线对基础层进行亮度变换获得对应的变换亮度图;利用标量权重图对变换亮度图进行加权融合,获得优化后的基础层;将优化后的基础层与细节层相结合,获得细节增强的亚表面缺陷图像;该方法在增强亚表面缺陷图像细节信息的同时避免高亮度信息饱和以及背景信息放大,避免高亮度区域因像素饱和而丢失细节。

    一种法向加载薄板微拉伸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080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576426.2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法向加载薄板微拉伸试验装置,其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采用螺杆机械施压,无法灵活改变法向压力大小的技术问题,其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固定板框、左压力加载装置、右压力加载装置、导向装置;左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左电动推杆,其左端与固定板框连接,左电动推杆、第一推板、左压头加载装置从左向右连接;右压力加载装置设有右电动推杆,其右端与固定板框连接,右电动推杆、第二推板、氮气弹簧、第三推板、压力传感器、第四推板、右压头加载装置从右向左连接;左压头加载装置与右压头加载装置正对间隔设置;导向装置设有导杆,导杆分别贯穿并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三推板、第四推板滑动连接,可广泛应用于薄板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一种旋转感应加热装置
    2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95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005090.X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原材料加热与载荷传递无法协同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载荷传递轴,设有用于容纳原料容器的空腔;原料容器,用于放置金属原材料;具有冷却通道的感应加热线圈,包括:金属管;冷却通道,设于金属管的中空结构内,用于冷却金属管,冷却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导电连接管;以及水冷导电装置,包括:壳体,用于通过轴承套设于载荷传递轴外侧;环形轨道,设有导电部;导电滑环,与导电连接管的侧部密封连接,设于环形轨道内并与导电部滑动接触,导电滑环的远离金属管的一侧与环形轨道滑动密封连接;以及冷却水环形槽。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原材料加热与载荷传递的协同工作。

    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

    公开(公告)号:CN115026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09151.9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其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工序长、焊缝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成形设备的上模板设有上模,上模开设第一半球形腔,下模板设有下模和安装盲孔,下模开设第二半球形腔,下模与安装盲孔侧壁形成环形槽;筒状支撑体与下模套设滑动连接,其上端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筒状支撑体通过弹性件与环形槽连接;当合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形成球形腔,筒状支撑体被压入环形槽内;当开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分开,筒状支撑体与上模板分离,在弹性件作用下,筒状支撑体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成形设备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可广泛应用于薄壁金属球制造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