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22627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710072785.3
申请日:2007-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半导体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系统,它涉及一种测试半导体材料的电性能和热电性能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热电性能测试装置存在的不能测试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的问题。本发明的连接管与加热炉连接,一号四孔引线管和二号四孔引线管都从连接管中穿过并延伸至加热炉内,电流正极引线、电流负极引线、电压正极引线和电压负极引线都设置在一号四孔引线管内,热端热电偶和冷端热电偶都设置在二号四孔引线管内,二号四孔引线管位于加热炉内的一端上设置有载物槽,加热电阻丝缠绕在二号四孔引线管位于加热炉内的部分的中间,电流正极引线和电流负极引线与一号测量仪器连接,电压正极引线和电压负极引线与二号测量仪器连接,热端热电偶和冷端热电偶与二号测量仪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654228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072890.6
申请日:2009-09-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态Cu 7 Te 4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方法制备出的纳米态半导体材料在制备过程中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成本高、危险性大,得到产品的纯度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制备混合溶液A;二、制备Cu 7 Te 4 半导体材料前躯体;三、将Cu 7 Te 4 半导体材料前躯体过滤、洗涤,干燥。本发明是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的方法实现了在低温、友好条件下制得Cu 7 Te 4 半导体材料前躯体。本发明得到的产品纯度高,本发明原材料价格便宜、工艺简单、设备简单,无危险性且设备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581031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064434.2
申请日:2008-05-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属于电机领域。目的是解决目前的永磁直线电机不能同时兼顾高效率、高力密度和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定子和动子,第一~第四叠片沿轴向按顺序叠加,每个叠片内腔上下面分别设置m对定子铁芯,在每对定子铁芯相对设置并左右错开形成的区域内设置动子,轴向对应的各定子铁芯根部环绕设置定子绕组;多个永磁体设置在m个非导磁支架上,永磁体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相邻两个永磁体充磁方向相反,m个非导磁支架上设置的永磁体依次错开极距L的2/m倍距离,m为自然数。利用交错式的定子铁芯结构,使所有永磁体都能在定子中产生磁通,实现了永磁体的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60476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710072683.1
申请日:2007-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02
Abstract: 一种采用光催化的制氢装置,它涉及制氢装置。它解决了现有制氢装置不能连续稳定制氢,易污染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反应容器内设有环形水冷器,光源设在环形水冷器的圆心处,环形水冷器与循环冷却进水管和循环冷却出水管连通,气体输入管路上设有压力计、取样阀和惰性气体输入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气体输入管路相连,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气体平衡器的输入端连接,气体平衡器的输出端与反应容器相连通,气体输出管路的一端与反应容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气体输入管路连通。本发明能实时监测、连续稳定制氢;无污染、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28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09772.0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一种纳米钽钾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制备光催化剂的方法存在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以及光催化剂活性低、结晶度差和纯度低的问题。方法:1.将Ta2O5、NaOH和KOH均匀混合,放入反应釜中反应;2.加入去离子水,经搅拌、离心后得前体;3.将前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经反应、离心后即得纳米钽钾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料价格低廉、性质稳定,生产成本低,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纳米钽钾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质量纯度高,分散性好,结晶度好,晶型好,催化剂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光催化分解纯水的活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483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144331.2
申请日:2007-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G51/04 , C01F11/02 , C04B35/057 , C04B35/32 , C04B35/626
Abstract: 一种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Ca-Co-O体系制备方法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易产生杂质的问题。它的通式为Ca2-xMxCo2O5,其中M为Na、Ag、La或Bi。它的方法步骤如下:一、将Ca(NO3)2·4H2O和Co(NO3)2·6H2O,或者将Ca(NO3)2·4H2O、M的硝酸盐和Co(NO3)2·6H2O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按分子式的化学计量比混合,再缓慢倒入柠檬酸溶液,超声波振荡,形成溶胶;二、微波加热,得到湿凝胶;三、将湿凝胶干燥得到干凝胶,将干凝胶自蔓延燃烧;四、研磨后焙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且操作简单。所制备的材料粉体颗粒均匀、纯度高,其粉体为片状结构颗粒直径小于200纳米;所制备的块体材料致密,其相对密度达到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75171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987269.7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塑层状金属材料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真空热轧制机、真空热压机及热挤压模具;真空热轧制机包括真空室及设置于真空室内的底座、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均设置于底座上,拉伸单元用于工业纯金属板的夹持和拉伸,热轧制单元用于对工业纯金属板的热轧压,通过拉伸单元和热轧制单元协同作业制备单层状金属板;热挤压模具设置于真空热压机上,真空热压机通过驱动热挤压模具,对多层叠置的单层状金属板进行真空热挤压工艺,制备层状金属试验板。本发明能有效获得微观粗晶和细晶交替的层状金属的微观组织,进而形成宏观具有高强度和塑性兼备的高强塑层状构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2487.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8/0228 , H01M8/0213 , H01M8/0206 , B21D39/02 , B32B9/04 , B32B15/20 , B32B15/04 , B32B7/1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28 , B32B3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石墨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制造过程复杂、整体刚性不足等技术问题;双极板设有石墨层、中间层和基层,双极板从上到下依次冶金连接设有石墨层、中间层、基层,其中,石墨层为柔性石墨纸,中间层为铜镍复层箔,铜镍复层箔自上而下依次为铜板、镍板,基层为钛薄板;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柔性石墨纸进行预处理,S2.将铜板、镍板、钛薄板表面清洁处理;S3.将步骤S1完成预处理的柔性石墨纸、以及步骤S2完成表面清洁处理的铜板、镍板、钛薄板从上到下叠放模压成型,保持合模并加热到800~850℃,合模压力为5~10MPa,保压一段时间后,得到金属石墨复合双极板;可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精密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02619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709151.9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21D3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金属球的成形设备及其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其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工序长、焊缝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成形设备的上模板设有上模,上模开设第一半球形腔,下模板设有下模和安装盲孔,下模开设第二半球形腔,下模与安装盲孔侧壁形成环形槽;筒状支撑体与下模套设滑动连接,其上端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筒状支撑体通过弹性件与环形槽连接;当合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形成球形腔,筒状支撑体被压入环形槽内;当开模后,第一半球形腔、第二半球形腔分开,筒状支撑体与上模板分离,在弹性件作用下,筒状支撑体露出第二半球形腔周向边沿。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成形设备制造的薄壁金属球。可广泛应用于薄壁金属球制造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4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3549.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薄壁金属管压弯成形装置与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制造极薄壁弯管时,易出现管内侧起皱,外侧过度减薄的技术问题;其对拉夹持机构设一对牵拉夹持装置,对推夹持机构设一对顶推夹持装置,均设在上下模板两侧;牵拉夹持装置设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与第一连杆组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与第一支撑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为伸直状态;顶推夹持装置设第二夹具,第二夹具与第二连杆组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与第二支撑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为弯折状态;下模机构设一对左右间隔的下模板,下模板设弧形直通槽;下模板安装铰接转轴,下模板外侧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与限位弹簧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压弯成形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管成形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