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8974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50205.X

    申请日:2012-10-02

    摘要: [问题]为了提供一种在不损害保持内压能力的情况下实现重量减小的充气轮胎(34)。[方案]一种轮胎(34)具有设置在胎体(42)内侧的衬层(46)。衬层(46)包括:第一内衬(66),该第一内衬(66)沿着胎体(42)的内侧伸延,使得一个胎圈与另一胎圈连接;以及一对第二内衬(68),该对第二内衬(68)沿着第一内衬(66)从端部(62a)近乎径向地向内延伸。第二内衬(68)设置在第一内衬(66)与胎体(42)之间。第一内衬(66)通过交联第一橡胶组成物而形成。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丁基橡胶。第二内衬(68)通过第二橡胶组成物的交联而形成。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二烯橡胶。

    重载荷用轮胎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2379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10709455.0

    申请日:2014-11-27

    发明人: 轰大辅

    IPC分类号: B60C11/11

    摘要: 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维持湿地性能并提高耐不均匀磨损性能。在经过胎肩主沟(12)的沟底的轮胎径向线上,从带束层(7)的外表面(7s)到轮胎的内腔面的距离(t1)为15~23mm。各胎肩主沟(12)的沟宽度大于中央主沟(11)的沟宽度。中央陆地部(20)的平均宽度(Wc)、中间陆地部(30)的平均宽度(Wm)以及胎肩陆地部(40)的平均宽度(Ws)的比Wc︰Wm︰Ws为1.00︰1.00~1.08︰1.03~1.13。在中间陆地部(30)设置有多条中间横沟(31)。在胎肩陆地部(40)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沟(41)。胎肩横沟(41)的沟宽度大于中间横沟(31)的沟宽度。胎肩横沟(4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s)大于中间横沟(3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m)。

    充气轮胎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84273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280078027.1

    申请日:2012-12-28

    发明人: 尾花谦太郎

    摘要: 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条周向主槽(2)和由该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另外,带束层(14)通过层叠周向加强层(145)和一对交叉带束(142、143)而成,所述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角度,所述周向加强层(145)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另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图中绘出周向主槽(2)的末端磨损面(WE)时,在轮胎赤道面(CL)上从周向加强层(145)到末端磨损面(WE)的距离(Dcc)与从周向加强层(145)的端部到末端磨损面(WE)的距离(De)具有De/Dcc≤0.94的关系。另外,胎体层(13)的最大高度位置处的径(Ya)与胎体层13在周向加强层(145)的端部位置处的径(Yd)具有0.95≤Yd/Ya≤1.02的关系。

    充气轮胎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70209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80077985.7

    申请日:2012-12-28

    发明人: 王春益

    摘要: 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条周向主槽2和由这些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另外,带束层14是层叠周向加强层145和一对交叉带束142、143而成的,该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角度,该周向加强层145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另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上引出周向主槽2的终端磨损面WE时,轮胎赤道面CL上的从周向加强层145到终端磨损面WE的距离Dcc、与从周向加强层145的端部到终端磨损面WE的距离De具有De/Dcc≤0.94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