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润滑脂磨粒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3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85851.0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备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润滑脂磨粒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包括:齿轮嵌合组件,永磁体组件,直线驱动器组件,摄像镜头,透明试管和分析仪壳体;所述齿轮嵌合组件包括大直齿轮,减速步进电机,轴承和胶圈,大直齿轮与减速步进电机啮合,轴承设置在大直齿轮下部,胶圈嵌合于大直齿轮内部;所述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导磁块和检测线圈,永磁体组件外圈沿轴向向下依次设置第一磁极,第一永磁体,导磁块,第二永磁体,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内圈沿轴向向下依次为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直线驱动器组件包括驱动器动力装置和铜片。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可对润滑脂进行实时采样分析。

    基于高频高梯度磁场的金属颗粒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2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51828.X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状况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频高梯度磁场的金属颗粒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组件、磁场回路组件和油管检测组件;所述传感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分别设置外壳两侧的通孔口处;油管检测组件位于壳体中心,所述油管检测组件包括感应线圈以及油管,油管处于传感器内腔,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嵌合连接,油管管壁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油管凹槽内;所述磁场回路组件位于感应线圈外表面,磁路回路组件包括第一罐型磁极、第二罐型磁极和激励线圈。

    一种用于装订机的压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8634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154788.0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订机的压铆装置,通过将需装订文件放置在所述装订台上,移动至所述压铆筒体的下方,打开开关,使控制器控制所述压铆筒体向下移动,所述刀头和所述刀身进入装订文件内,同时所述测距尺被装订文件朝向反方向抵制,所述位移感应器接收到垂直方向的位移距离,并传输到控制器进行铆管截断长度计算,控制器控制所述滑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和所述滑动板移动,然后使所述伸缩驱动气缸带动所述截断刀具对铆管进行截断,并掉落至装订文件的孔内,通过所述压铆筒体对铆管进行压紧,如此简化了压铆装置的复杂结构,使打孔和压铆在同一装置上进行,减少操作误差,使装订效果更好。

    一种基于平面感应线圈的金属磨粒检测传感器结构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7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48946.6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面感应线圈的金属磨粒检测传感器结构,属于机械装备状态监测领域,包括管道、卡套、平面检测线圈、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激励线圈和磁极对,所述管道为中心含有凹槽的空心管道,所述卡套为含有凹槽及两个通孔的框架,所述激励线圈位于磁极对中间,所述磁极对设置在管道(外表面,磁极对间设置间隙,所述平面检测线圈设置在卡套内,所述卡套位于磁极上方的管道凹槽内;所述激励线圈与直流电源相连,平面感应线圈与电压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本发明提高了磨粒分辨率和检测精度,避免了油路抖动干扰影响,装取简单,结构紧凑,可适用于各种油路的检测环境。

    一种基于多相磁电感应的精密微电机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84711.5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相磁电感应的精密微电机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端盖、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所述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导通,且感应电压采集装置与信号处理装置均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端盖固定在箱体的顶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多角度的感应线圈,能一次完成多个角度的感应电压信号采集,采用非接触的多通道感应电压检测方法,可提高感应电压信号信噪比,且不会对精密微电机运行状态造成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86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27116.0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管柱声场特性的油井动液面深度探测器,属于石油生产中井下深度测量技术领域,包括管接头、泄压部件、外壳部件、扬声器部件、密封顶盖部件、信号处理装置;管接头通过细牙螺纹与泄压部件联接,泄压部件与外壳部件通过细牙螺纹联接,外壳部件与扬声器部件通过细牙螺纹联接,密封顶盖部件通过细牙螺纹与扬声器部件联接,密封顶盖部件与信号处理装置通过螺栓联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油井内部管柱声场的特性,测得油井中液面高度,为油井作业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此外,本发明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于各种复杂的油井测量环境。

    一种基于先验点阵的铁谱图像分割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7321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57523.3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磨粒图像的分割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先验点阵的铁谱图像分割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对铁谱图像进行RGB色彩通道分离;选择伽马变换系数,对铁谱图像进行伽马变换;创建RGB先验图像,在先验图像上增加点阵;将先验点阵图像转换为二值化点阵图像;将伽马变换后的图像与先验点阵图像进行叠加;将叠加图像由RGB转换到Lab,提取出a、b色彩通道分量,并进行Kmeans聚类,获得粗分割的二值化图像;将其与二值化点阵图像相减,去除点阵,得到铁谱粗分割图像;将铁谱粗分割图像进行形态学操作,并与铁谱粗分割图像叠加,完成磨粒图像的最终分割。本发明实现了铁谱图像的自动分割,分割精度高,满足磨粒分割要求。

    一种机械功率封闭蜗轮蜗杆试验台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10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0426.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齿轮箱试验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功率封闭蜗轮蜗杆试验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AC异步电机、第一扭矩测量仪、第一锥齿轮箱、第二扭矩测量仪以及测试蜗轮蜗杆箱、升降装置、陪试蜗轮蜗杆箱、第二锥齿轮箱;AC异步电机通过刚性膜片联轴器和第一扭矩测量仪与第一锥齿轮箱,第一锥齿轮箱与测试蜗轮蜗杆箱的高速轴联接,测试蜗轮蜗杆箱低速轴通过万向联轴器与陪试蜗轮蜗杆箱的低速轴联接,陪试蜗轮蜗杆箱高速轴通过离合装置与第二锥齿轮箱联接,第二锥齿轮箱与第一锥齿轮箱联接;本发明可直观的观测测试中和测试后的蜗轮蜗杆各项参数,为分析蜗轮蜗杆的点蚀、胶合、磨损和轮齿断裂失效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一种基于包裹式原理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196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17281.0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精密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包裹式原理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方法,包括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热误差预测模型,根据10折交叉验证法划分数据集,将训练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将测试集的数据输入完成训练的模型,得出10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均方根误差,计算代价函数;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超过最大迭代次数或者最近50次迭代的代价函数值一致,若是则输出最优关键温度点、最优的核函数参数以及平衡参数,训练得到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最优热误差预测模型,否则利用二进制鲸鱼优化算法继续寻优;本发明可以建立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热误差预测模型,能更加有效补偿机床热误差,最终显著提高机床加工精度。

    一种协同式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识别共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68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81770.3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式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识别共享方法及系统,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进入初始状态,并采集协同驾驶数据;对协同驾驶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预处理后的数据特征,根据数据特征构建驾驶意图识别模型,得到目标车辆驾驶意图;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进入共享状态,并将目标车辆驾驶意图共享至协同车辆;协同车辆根据目标车辆驾驶意图执行相应响应,并向目标车辆返回协同响应;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车辆接收响应进行决策,并执行相应驾驶行为,执行完毕后恢复初始状态;本发明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意图实现共享,进一步实现智能协同,有利于安全驾驶,提高通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