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6428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539421.1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087 , F01N1/08 , F01N13/02 , F01N224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DA发动机的排放系统的结构,其可以包括:联接在主消音器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隔板,并将主消音器的内部分别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空间;联接主消音器的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连接管,并具有排放气体流动的通道;联结至连接管的通道以打开和关闭连接管的通道的第一阀;以及可打开和可关闭地联接至设置在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之间的第二隔板的第二阀,其中联接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第一隔板和连接在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之间的第三隔板具有多个孔使得排放气体流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
-
公开(公告)号:CN10434350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739074.2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5 , F01N1/165 , F01N1/166 , F01N1/18 , F01N3/0205 , F01N3/043 , F01N2240/02 , F01N2240/20 , F01N2260/024 , F01N2260/14 , F01N2410/02 , F01N2470/08 , F01N2900/08 , F28D21/0003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利用车辆的废热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具有排气管,具有预定温度的废气经过该排气管并且通过与废气的热交换加热该排气管。旁通通道安装在排气管内并且经由该旁通通道使废气旁通。热电元件附接至排气管的外部,通过结合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形成,并且使用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第二部件附接至热电元件的外部并且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第一废气通道在纵向上安装在第二部件中并且废气经过第一废气通道以加热冷却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16652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325548.4
申请日:2012-09-05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电发电机,该热电发电机可包括高温构件、低温构件和环形热电模块,所述高温构件具有排气管和环形第一传热板,所述环形第一传热板配备有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安装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上并沿着所述排气管的纵向方向形成;所述低温构件具有第一冷却剂管和环形第二传热板,所述第一冷却剂管包围所述排气管的外壁,所述环形第二传热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冷却剂管的内部,第二凸缘在所述环形第二传热板上沿着所述第一冷却剂管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环形热电模块可通过接合P形半导体和N形半导体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14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811176469.5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转换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车辆。热电转换模块可以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n型热电转换材料和多个p型热电转换材料,以及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交替地在一侧和另一侧连接交替设置的多个热电转换材料,其中,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配置为通过穿透n型热电转换材料和p型热电转换材料而电连接n型热电转换材料和p型热电转换材料,以将从热源获取的热量传递至多个热电转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041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410737066.9
申请日:2014-12-05
IPC: F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嵌入的阀致动机构的废热回收设备的运行结构,其可包括:旁通阀,其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从而打开和闭合旁通通路;热交换器,其与所述旁通通路连通;阀致动机构,其插入所述热交换器中,并具有活塞,所述活塞根据冷却剂的温度而上下移动;引导单元,所述活塞的端部滑动地插入引导单元中,杆的端部滑动地插入引导单元中;位移传递介质,所述位移传递介质容纳在所述引导单元中,并随着所述活塞一起移动;连杆单元,其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旁通阀和所述杆,并将所述杆的滑动运动转化成所述旁通阀的旋转;以及弹性恢复单元,所述弹性恢复单元运行所述杆使得所述杆插入所述引导单元中,或运行所述旁通阀使得所述旁通阀闭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854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410634984.9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N3/043 , F01N2240/02 , F01N2240/36 , F01N2410/02 , F01P2060/16 , F02N19/10 , F28D1/02 , F28D7/0041 , F28D9/0012 , F28D21/0003 , F28F5/00 , F28F2250/06 , Y02T10/16 , Y02T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废热回收设备,其包括:废气管,包括:引入高温废气的旁通路径;和延伸部,其以半圆柱形状从所述旁通路径的一侧延伸,使废气通过;和半圆柱形热交换器,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废气管内,使从所述旁通路径供给的高温废气与通过冷却剂入口引入的低温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侧面包括形成为平面的直径面和形成为曲面的弧面,所述热交换器的直径面以所述热交换器的旋转轴线为基准,其一面闭合,其另一面设置有废气入口,废气通过所述废气入口引入而流过废气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75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10533383.X
申请日:2012-12-11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热电发电机,其利用热电现象将发动机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可包括:高温部、多对热电模块、以及低温部。其中高温部通过热交换和以预定间隔安装在排气管的外周表面的多对热传导板加热;多对热电模块通过粘接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而获得,放置在多对热传导板之间以进行发电,并且彼此之间电连接;低温部置于所述多对热电模块之间并且对多对热电模块内表面进行冷却。所述多对热电模块通过被加热的外表面和被冷却的内表面之间的温差发电。热电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实现车辆热电发电机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16652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10304322.6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热电发电器。热电发电器装置可以包括:高温构件,所述高温构件具有排气管,围绕排气管的环形第一传热板和多个第一热交换片,所述多个第一热交换片从第一传热板以预定角度径向向外延伸;低温构件,所述低温构件具有环绕排气管的内套管,以预定间隙环绕内套管的外套管,与内套管的内壁接触的环形第二传热板,和多个第二热交换片,所述多个第二热交换片从第二传热板以预定角度径向向内延伸;以及多个热电模块,所述多个热电模块与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接触以利用由第一热交换片和第二热交换片之间的温差引起的热电现象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45409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752742.5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5 , F01N2240/36 , F01N2410/00 , F01N2470/02 , F02B33/02 , H01L27/16 , H01L35/30 , Y02T10/16 , Y02T10/166 , Y10S257/93
Abstract: 一种用于操作利用车辆废热的系统的结构,可包括:具有排气管和安装在排气管中的旁路通道的高温部件,附着于排气管外部用于产生电流的热电元件,附着于热电元件的外部用于冷却剂流动的低温部件,安装在低温部件中并且具有连接至排气管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废气通道,选择性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废气通道的第一阀门,在排气管的内圆周表面与旁路通道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的第二废气通道,设置在旁路通道的后端部并连接至阀轴并可基于阀轴旋转的第二阀门,以及操作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391605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222654.4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5/32 , F01N5/025 , H01L35/30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累积型热电发电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用于车辆的热电发电机。特别地,提供了热电发电机,其包括安装在内部流动通过废气的废气入口管道和废气排放通过的废气出口管道之间的热电发电单元。热电发电单元还包括在其一侧上形成的冷却剂入口和在另一侧上形成的冷却剂出口。更具体地,热电发电机通过组装多个每个具有热电元件的单元模块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