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冷塔用冷却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780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16541.8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赵元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41 F28F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冷塔用冷却结构,它由两个一端相交、呈一定夹角α布置的第一新型冷却柱和第二新型冷却柱组成,两个冷却柱的夹角α为40°-60°;第一新型冷却柱和第二新型冷却柱均由2-4个该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串联组成;所述柱式冷却管束包括两个一端相交成设定角度β的翅片式散热管束,另一端张开,两个翅片式散热管束之间形成楔形间隙,两个所述的翅片式散热管束的夹角β在0°-10°之间;第一新型冷却柱和第二新型冷却柱非相交侧张开形成三角形冷却单元的主要进风口,主要进风口和楔形间隙处均安装有百叶窗。本发明通过柱式冷却管束楔形间隙处来风,可优化冷却单元空气流场结构,最终实现间冷塔冷却性能的提高。

    一种硫气冷却立式水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4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82201.3

    申请日:2015-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7/56 C01B17/027 F28D7/0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气冷却立式水套,包括换热管、水箱、设于水箱上方的容器,设于水箱下方的沉渣室,容器内设置一竖直隔板,竖直隔板把容器分为进气室、出气室,进气室、出气室上方设有盖板,进气室设置有SO2换热管入口,且其出口通过换热管穿过水箱连接到沉渣室的入口,形成第一冷却回路结构;沉渣室的出口连接到出气室的入口,且其入口通过换热管穿过水箱连接到出气室出口,形成第二冷却回路结构;水箱上开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冷却水管和排水管。本发明采用立式的冷却结构,高温二氧化硫气体经过水箱冷却降温后,部分会升华为固态硫,在重力作用下,固态硫会被沉积在沉渣室内,从而实现固态硫清除的目的,防止了换热管的堵塞。

    三流体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62934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080063644.5

    申请日:2010-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66 F28D7/0041 F28D7/08 F28D7/10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实现空气调节循环、供热水循环以及自然能源循环所使用的三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与小型化。三流体热交换器使用于具有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利用自然能源的温水制冷剂回路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并且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供热水用制冷剂、温水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由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与供热水用制冷剂所分别流动的多个内管(101、102)、以及内包多个内管且温水制冷剂(113)所流动的外壳(103)形成,内管(101、102)彼此在外壳(103)内形成由直行部分与弯曲部分构成的平面状的蛇行形状,分隔内管的各直行部分的分隔板(104)与该直行部分并行地在外壳(103)内形成矩形部,并且形成贯通内管的弯曲部分的开孔部。

    换热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2591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80030683.5

    申请日:2010-07-06

    Abstract: 一种例如用于合成气反应器的换热设备(1),该换热设备包括:通道壁(3),该通道壁限定了流动通道;和一个或多个换热表面(5a-d),每个换热表面嵌有一条或多条用于流体换热介质的流动通路。支承结构(20)在流动通道内支承换热表面(5a-d)。支承结构(20)包括从中心交叉架(22)延伸到通道壁(3)的多个臂(21)。支承结构的臂(21)可嵌有均匀分布的、例如蜿蜒的内部通道(23),该内部通道可与换热表面(5a-d)中的流动通路通畅地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