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6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33181.5

    申请日:2019-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一种冲击液压胀形支管回弹测量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06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78791.1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液压胀形支管回弹测量与控制方法,包括S1定位安装模具,于模具中安装管材,并根据管材特性及历史实验数据,设置最佳胀形参数;S2基于XTDIC系统测量软件进行参数设置,监测管材在胀形过程中的三维变形;S3标记得到胀形部位关键点位的三维坐标和坐标位移量;实时传输位移量数据至PLC程序,得到回弹位移量及其方向;构建PID控制逻辑,调整冲头的补料量。本发明利用PID控制算法,根据计算出的误差,在控制循环中不断获取实际胀形值,生成控制信号,调整补料量的方式,实现了精准控制回弹,确保管材成形质量,整个过程依赖于实验和经验来优化PID参数,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凸轮轴表面损伤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153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31476.9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凸轮轴表面损伤检测系统,包括:数据收集子系统,用于收集历史凸轮轴表面影像数据;数据处理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历史凸轮轴表面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图像数据集;模型构建子系统,用于构建机器视觉模型,通过所述处理图像数据集对所述机器视觉模型进行训练,获得损伤检测模型;结果生成子系统,用于获取实时凸轮轴表面影像数据,将所述实时凸轮轴表面影像数据输入至所述损伤检测模型中进行计算,获得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通过视觉分析技术对凸轮轴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图像中微小的细节和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检测。这使得可以检测到凸轮轴表面的微小损伤,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一种渐进式多通管内高压成形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74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4826.4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作支管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渐进式多通管内高压成形方法和装置,渐进式多通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下模、第一轴向冲头、第二轴向冲头、两个圆角冲头和背压冲头,上模与下模形成轴向模型腔、支管模型腔和两个圆角模型腔,第一轴向冲头具有通液孔,通过提高管坯的初始胀形面积,先胀形出较大范围的凸包,将较多的管坯材料补充到支管模型腔,然后在圆角冲头、上模和下模的共同作用下使凸包成形为支管,通过管坯形状渐进式变化成形出支管,增大了初始胀形面积,减小了模具圆角对胀形过程中材料流动的阻力,提高多通管的支管胀形高度,从而解决难成形材料多通管胀形高度较低的问题。

    一种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清收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3953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04843.7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一种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清收机器人。目前水下管道配合使用的设备难以实现清理过程与回收过程兼备具备的使用性能。本发明包括支撑框架、驱动总成、密封仓、控制系统、机械爪和回收筐,支撑框架为匚字形框体,支撑框架的底部形成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前端为水流进入端,水流通道的后端为水流流出端,驱动总成、密封仓和回收筐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密封仓内设置有控制系统,驱动总成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机械爪设置在水流通道内且其处于密封仓的底部,回收筐设置在机械爪的后方,回收筐开口端朝向机械爪设置。

    一种物料搬运机器人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76963U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21321956.6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搬运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底座、安装在机器人底座上的旋转曲柄机构、安装在旋转曲柄机构上的连杆机构以及安装在连杆机构上的抓手机构,旋转曲柄机构和连杆机构上分别具有一个水平面上的转动副,配合抓手机构,组合成可多方位抓取物体的机械结构,从而实现在同一位置往不同方位分别抓取物体的功能,且能够通过连杆机构调整抓手机构的高度,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物体的准确抓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曲柄机构、连杆机构以及抓手机构,实现了在同一位置往不同方位分别抓取物体的功能,免去了机器人抓取物体时因需多方位移动及校正位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抓取物体的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基于重力势能驱动能沿双8字路径行走的无碳小车

    公开(公告)号:CN209934073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150967.6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重力势能驱动能沿双8字路径行走的无碳小车,包括底板、后轮、转向机构、动力传动机构、立柱以及重物,动力传动机构将势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传递给转向机构,总体结构与现有公开的无碳小车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动力传动机构上的不完全齿轮、凸盘与转向机构上的完全齿轮以及凹块构成一个不完全齿轮机构,该机构的不完全齿轮的分度圆大于完全齿轮的分度圆,完全齿轮与不完全齿轮的模数和有效齿数相等。在凸盘和凹块配合齿轮转动下,使得小车能够实现双8字行走轨迹。该方案结构巧妙,稳定性好,便于组装和检修,为无碳小车转向以及具有周期性轨迹运行的机械运动需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卧式自动蜡模成型机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09596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1483541.X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自动蜡模成型机,涉及蜡模成型技术领域。所述卧式自动蜡模成型机包括机架、射蜡机构、增压装置和合模机构;所述射蜡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机架的一端上,所述合模机构设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射蜡机构相配合,所述增压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内,且所述增压装置的一端通过一液压管与所述合模机构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的另一端露出所述机架外。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实现灵活高效喷蜡的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压缩空气作为起源,以气缸作为执行机构,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自动化,采用气液增压缸形式的设计,保证合模力的同时还可节省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清收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6631901U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22695037.9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一种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清收机器人。目前水下管道配合使用的设备难以实现清理过程与回收过程兼备具备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框架、驱动总成、密封仓、控制系统、机械爪和回收筐,支撑框架为匚字形框体,支撑框架的底部形成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前端为水流进入端,水流通道的后端为水流流出端,驱动总成、密封仓和回收筐均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密封仓内设置有控制系统,驱动总成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机械爪设置在水流通道内且其处于密封仓的底部,回收筐设置在机械爪的后方,回收筐开口端朝向机械爪设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