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安装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1237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10422967.X

    申请日:2012-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15 B62D25/2036

    Abstract: 提供实现小型车辆的乘坐空间的扩大且实现安装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安装支架的地板通道部的刚性提高、能有效分散载荷而实现应力集中的缓和的车辆用座椅的安装结构。后部的座椅安装支架(9C)包括座椅支撑面(10)和侧部(11),在侧部(11)将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面切开而在座椅支撑面的伸出部下方侧形成空洞部(12),使设于切开部(11a)两侧的一对腿部(11b)朝向下方而末端向两侧扩展地形成,在地板通道部(3)的侧面部(3b)和上表面部(3a)安装该切开部(11a)的两侧腿部(11b)和座椅支撑面(10),在车体地板(2)的地板面板(5)和地板通道部(3)的重合部,通过空洞部(12)接合地板通道加强部件(13)。

    车辆的牵引用钩的固定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8561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37594.3

    申请日:2012-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D1/243 B60D1/488 B60D1/565 B60R19/34

    Abstract: 车辆的牵引用钩的固定部结构能通过缩短螺母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突出长度而使固定部紧凑化,能提高固定部的设计性,能由碰撞吸能箱有效地吸收施加于固定部的来自车辆外部的载荷。其具备:螺母(10),固定于保险杠部延长部(31);和牵引用钩的牵引螺栓(5),旋合而安装于螺母(10),能进行车辆的牵引,牵引螺栓(5)通过螺母(10)与延长部(31)旋合,螺母(10)具有:筒状部(11),以在车辆前后方向朝向内方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延长部(31),在内周形成有与牵引螺栓(5)旋合的旋合部;和伞状部(12),在筒状部(11)的顶端部外周伸出而形成,伞状部(12)的后面(12a)接合于延长部(31)的安装面(31a)。

    车辆前部的构造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28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77740.X

    申请日:2014-06-19

    Inventor: 角野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2019/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的构造:在从车辆前方输入负荷时,吸能器不易产生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错位,吸能器不飞散而是汇集在规定区域中并溃缩,从而能稳定负荷吸收性能,并保险杠构件和吸能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变小,且保险杠构件的车辆上下方向尺寸变小,从而能谋求小型轻量化。其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的车辆前方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有保险杠构件,在保险杠构件的车辆前方设有吸能器,保险杠构件形成为其车辆后方侧部分呈凸形状突出且其车辆前方侧部分开口的、截面呈コ形或截面呈帽形;保险杠构件的主体部的开口部与吸能器后端部即脆弱部在车辆上下方向长度设定为相同,或吸能器的脆弱部设定为可配置在主体部的开口部的内侧的大小。

    车辆前部的下部车身构造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29620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501951.8

    申请日:2012-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62D25/00 B62D25/20

    Abstract: 车辆前部的下部车身构造,能有效分散地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荷和悬挂负荷,谋求提高刚性。在发动机室两侧有:前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地板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于该前纵梁后方的车地板下表面侧;左右的前围板下伸展部,一端部分别接合于车身侧部的下边梁部;悬挂车架,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左右两端部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一起紧固于上述地板纵梁;下摆臂,被安装于这些悬挂车架两端部的托架能够摆动地支承;连接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的上述悬挂车架的车架部和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形成为向前方凸出的圆弧形状,使连接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的上述悬挂车架的车架部和前围板下伸展部的各紧固点位于上述圆弧形状的曲线。

    车辆前部的下部车身构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29620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501951.8

    申请日:2012-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62D25/00 B62D25/20

    Abstract: 车辆前部的下部车身构造,能有效分散地承受来自前方的负荷和悬挂负荷,谋求提高刚性。在发动机室两侧有:前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地板纵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于该前纵梁后方的车地板下表面侧;左右的前围板下伸展部,一端部分别接合于车身侧部的下边梁部;悬挂车架,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左右两端部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一起紧固于上述地板纵梁;下摆臂,被安装于这些悬挂车架两端部的托架能够摆动地支承;连接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的上述悬挂车架的车架部和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形成为向前方凸出的圆弧形状,使连接于上述前围板下伸展部另一端部的上述悬挂车架的车架部和前围板下伸展部的各紧固点位于上述圆弧形状的曲线。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92942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02142717.8

    申请日:2002-09-16

    Inventor: 角野卓

    Abstract: 一种保险杠安装结构,前保险杠(1)的上壁(1e)两侧形成切口槽(2),并在横壁(1d)内侧固定设有具有槽部(3a)的连接部(3),前挡泥板(10)形成凹设的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的下端由横向下端部(11a)与斜向下端部(11b)构成,而前挡泥板(10)的横向下端部(11a)和前端部(11d)分别突设有指向车辆内方的固定板部(11c)和突出壁部(11e),使连接部(3)的槽部(3a)嵌合在前挡泥板(10)的斜向下端部(11b)的同时,切口槽(2)与前端部(11d)嵌合,使上壁(1e)下面抵接前端部(11d)的上面(11e’)。采用本发明,可将前保险杠在车辆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定位地安装到前挡泥板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