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783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1452255.3

    申请日:2020-12-10

    Inventor: 馆龙 日髙尚志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容易地将车身紧固构件定位并可靠地安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蓄电装置1具备:单体组3,其是将多个电池单体31层叠而成;筒状的收纳部2,其收纳单体组3,并在电池单体31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开口部20a;端板4,其覆盖收纳部2的开口部20a;车身紧固构件5,其与收纳部2分开地形成,并将收纳部2紧固于车身;及,螺栓6,其将端板4紧固于收纳部2;并且,车身紧固构件5,具有与螺栓6螺合的螺合部56,并根据螺合部56与横跨端板4和收纳部2地设置的螺栓6螺合,而被固定于收纳部2。

    蓄电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16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319956.8

    申请日:2021-03-25

    Inventor: 馆龙 日高尚志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可以抑制端板承受由于单体组膨胀所引起的较大负荷而产生的变形。该蓄电装置1具备:筒形壳体2,在D1方向延伸;单体组3,在D1方向上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31而构成;开口部20a,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D1方向的两端;收容部20,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内部,并收容单体组3;端板4,5,以封闭开口部20a的方式固定在筒形壳体2上;及,加强部件6,横跨并固定在筒形壳体2和端板4,5上;加强部件6的一方的端部6a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00,该第一固定部200设置在外壁部21,22上,该外壁部21,22配置在与筒形壳体2的D1方向正交的D2方向上,加强部件6的另一方的端部6b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00上,该第二固定部300设置在端板4,5的外侧部4a上。

    蓄电池装置及蓄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2498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80095639.9

    申请日:2018-07-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其能够高密度地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而不会引起蓄电池单体组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每个蓄电池单体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地与热交换面可热交换地接触并保持,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配置在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间,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其设置于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中的至少一方,并流通可经由外侧壁(33)而与蓄电池单体(60)进行热交换的温控介质;及,保持机构(7),其对外装体(30)内的前述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朝向具有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的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使蓄电池单体组(6)与外侧壁(33)可热交换地接触,并将蓄电池单体组(6)保持在外装体(30)内。

    隔板、电池装置、移动终端收容装置以及隔板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2669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1093562.4

    申请日:2019-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电池装置、移动终端收容装置以及隔板的使用方法,所述隔板能迅速且容易地保持作为保持对象的构件。隔板具有:并置的一对外壁面构件;以及滑动构件,在一对外壁面构件之间沿着外壁面构件而配置,通过使滑动构件沿着外壁面构件相对地移动,从而使外壁面构件缩小或展开,并且通过使其展开,来按压分别抵接于外壁面构件的两个保持对象面,其中,所述隔板具有连接滑动构件与外壁面构件之间的多个可动连接构件,可动连接构件的一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滑动构件,并且,可动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外壁面构件,在外壁面构件的展开状态下,可动连接构件被设为相对于滑动构件及外壁面构件而竖立的状态。

    蓄电池装置及蓄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24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880095639.9

    申请日:2018-07-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其能够高密度地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而不会引起蓄电池单体组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每个蓄电池单体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地与热交换面可热交换地接触并保持,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配置在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间,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其设置于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中的至少一方,并流通可经由外侧壁(33)而与蓄电池单体(60)进行热交换的温控介质;及,保持机构(7),其对外装体(30)内的前述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朝向具有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的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使蓄电池单体组(6)与外侧壁(33)可热交换地接触,并将蓄电池单体组(6)保持在外装体(30)内。

    隔板、电池装置、地面高度调整机构以及隔板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2669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1093736.7

    申请日:2019-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板、电池装置、地面高度调整机构以及隔板的使用方法,所述隔板能迅速且容易地保持作为保持对象的构件。隔板是在一对外壁面构件之间具有滑动构件,使滑动构件朝一方向移动而使外壁面构件展开,对抵接于外壁面构件的保持对象面进行按压,其中,在外壁面构件的内侧面,具有以沿着一方向而朝滑动构件侧逐渐突出的方式而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面,在滑动构件的两外侧面,与第一倾斜面对应地,具有以沿着与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展宽的方式而倾斜的多个第二倾斜面,滑动构件朝一方向移动,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滑动,第一倾斜面的最高端部与第二倾斜面的最高端部重合,外壁面构件相对于滑动构件间隔开而配置成展开状态。

    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9021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038672.4

    申请日:2019-01-16

    Inventor: 馆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源装置具有适于将层叠多个单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组以在层叠方向上经压缩的状态收容的收容部。电源装置(1)包括:框体(10),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面(16)的槽状的第一收容部(11);以及柱状的第一电池组(31),将多个单电池单元(40)层叠而成;且第一电池组(31)利用在层叠方向(X)的两端侧的第一端部(31a)及第二端部(31b)与第一收容部(11)中相向的第一内壁部(11a)及第二内壁部(11b)之间发挥作用的保持负荷而保持在第一收容部(11)内,并且在第一内壁部(11a)及第二内壁部(11b),分别形成有与第一开口面(16)连通并且相对于此第一开口面(16)而垂直地延伸,且在相对于层叠方向(X)而平行的剖视时为有底或无底的凹状的第一凹槽部(21)及第二凹槽部(22)。

    车辆用电源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7246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710968915.5

    申请日:2017-1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搭载性好,冷却效率高的车辆用电源装置。车辆用电源装置(1)具备对前部模块组(31)进行冷却的前部模块组冷却部(131)和对中部模块组(32)进行冷却的中部模块组冷却部(132),前部模块组冷却部(131)和中部模块组冷却部(132)串联连接。前部模块组冷却部(131)及中部模块组冷却部(132)具有对各电池模块(30a)或两个以上电池模块(30a)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套(131a)及冷却套(132a)。多个冷却套(131a)并联连接的同时多个冷却套(132a)并联连接。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3576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11336086.4

    申请日:2019-12-23

    Inventor: 馆龙 髙田聡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不会导致大型化的电池调温装置及电池装置。本发明的电池调温装置包括可在侧壁部间以层叠状态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盒,在侧壁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介质流路,在另一者设有第二介质流路。电池盒具有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连通的第一连通路、以及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连通的第二连通路,且构成为调温介质经由第一连通路或第二连通路而并行地导入第一介质流路与第二介质流路,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流入第二连通路或第一连通路而排出至电池盒的外部。第一连通路及第二连通路并列地设于装置底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