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架构造
    12.
    发明公开
    后悬架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55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190172.5

    申请日:2023-09-15

    Inventor: 小池明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调和横梁的扭转量与拖曳臂的位移量二者的种后悬架构造。左右一对轮毂架(14a、14b)具有:前臂部(30),其与后轮的车轴(A)相比向车宽方向且向车辆内侧方向延伸;以及后臂部(32),其与前臂部(30)相比向车辆后延伸,设有第1结合部,该第1结合部为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拖曳臂(12a、12b)的车辆后方端部(25)与横向梁(16)结合的左右一对第3衬套(26a、26b),横向梁(16)具有:左梁(17a),其从配置于车辆左侧的轮毂架(14a)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右梁(17b),其从配置于车辆右侧的轮毂架(14b)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左右一对第2结合部,其将左梁(17a)、右梁(17b)彼此能够位移地结合。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4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97107.2

    申请日:201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通过夹紧件将多个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时,从任一构件均能够自如地组装并牢固地固定夹紧件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夹紧件(10)具备:配置在一端侧,向ABS托架(51)所具备的作为开口部的安装孔(51a)插入而将该ABS托架(51)卡止的第一卡止部(12);配置在另一端侧,向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插入而将该上臂(41)卡止的第二卡止部(13);扩宽而连接在第一卡止部(12)与第二卡止部(13)的中间位置,并将ABS托架(51)与上臂(41)之间保持为规定距离的间隔部(11);从第一卡止部(12)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13)的前端的贯通孔(14a);穿过贯通孔(14a)的防脱用的销(15)。

    金属线支承件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54058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810130017.3

    申请日:2008-07-24

    Inventor: 小池明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实施橡胶制的边缘罩及树脂制的边缘保护层的涂敷,防止边缘引起的车载部件的损伤的金属线支承件。金属线支承件(11)是将在车载部件(燃料罐)(26)的附近配置的金属线(47)的夹紧位置(51)支承于车体的金属制部件,具备:使金属线插通的筒部(67);形成于筒部(67)的两端且构成缘部的扩张部(71、72);在筒部(67)的朝向车载部件的部位比扩张部更向筒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74)。车载部件与鼓出部(74)接触,因此,不与扩张部(71、72)的边缘(83)接触。

    盘式制动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9311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126574.8

    申请日:2008-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在调节螺母(14)的缸体孔底部一侧的端部将推力传递板(14b)、驱动侧凸轮板(12)、以及对推力传递板(14b)向驱动侧凸轮板(12)的方向施力的凸轮弹簧(15)收容在大致圆筒状外壳(16)内。在外壳(16)的周壁上形成使该周壁的圆弧面的一部分向内周侧变形而成的平坦部(16d)。在该平坦部(16d)上设有供卡合用突部(14d)只可沿缸体轴向移动地卡合的卡合孔(16e)。外壳(16)的周壁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通过冲压加工而向外周侧突出成凸状的卡定部(16g),使该卡定部(16g)与设置在缸体孔(8)内的周向槽(8f)卡定而将外壳(16)组装到缸体孔(8)内。

    金属线支承件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54058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130017.3

    申请日:2008-07-24

    Inventor: 小池明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实施橡胶制的边缘罩及树脂制的边缘保护层的涂敷,防止边缘引起的车载部件的损伤的金属线支承件。金属线支承件(11)是将在车载部件(燃料罐)(26)的附近配置的金属线(47)的夹紧位置(51)支承于车体的金属制部件,具备:使金属线插通的筒部(67);形成于筒部(67)的两端且构成缘部的扩张部(71、72);在筒部(67)的朝向车载部件的部位比扩张部更向筒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74)。车载部件与鼓出部(74)接触,因此,不与扩张部(71、72)的边缘(83)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