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道路
    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3669.5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道路,用于城市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于路基上的防水层、垫层、排水层和路面结构层,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顶部设置密闭的盖板,排水盲沟靠近道路一侧于所述排水层所在高度设置进水格栅。本实用新型在路面结构层下方铺设防水层,水分经路面结构层之后被防水层阻隔,并经路面结构层下方的排水层排出,路面顶部的水分不会垂直进入路基土,从而避免路基强度降低以及因缺乏稳固基础而使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现有的路面结构设计体系,只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完善。比较容易实施,不必增加新型构件,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常规材料,增加的造价有限。

    一种检查井注浆系统
    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68227U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21493546.2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查井注浆系统,包括检查井、排水管和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管和送浆管,所述注浆组件附着于所述检查井,所述注浆管设在所述检查井和所述排水管的衔接处,所述注浆管呈环状,所述注浆管套装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注浆管上设有注浆孔,所述送浆管与所述注浆管连接,所述送浆管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管口。在新建检查井侧壁设置附着式注浆管和送浆管,待检查井施工完成、排水管回填完成后,通过对检查井注浆,使检查井与排水管衔接处形成环形水泥加固土,避免因渗漏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引起路面坍塌,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维护城市安全。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公开(公告)号:CN205776334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512329.0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用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包括挡土墙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内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泄水管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泄水管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本实用新型泄水管内置于挡土墙内,不直接伸出墙体表面,保护了挡土墙的整体感和表面的平整性,同时避免在墙面上形成泥痕,视觉效果更佳;同时,内置的泄水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经出水口排出的潜水直接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避免人行道挡墙一侧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排除因青苔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种管桩桩帽结构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3394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457909.8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桩帽结构,包括定位环、管桩、限位器和填充组件。其中,定位环用于置入地基中;管桩,用于穿过定位环,地基于管桩和定位环的上方形成有填充腔;限位器,用于设在管桩的顶部,管桩通过限位器与定位环抵接或连接;填充组件,用于设在填充腔中。施工时,将定位环直接压入地基中,该挤土压入的方式可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有利于抵抗后期的地基沉降。同时,定位环可对管桩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实现快速、准确安装。利用定位环和管桩的依次压入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形成有填充腔,无需开挖表层土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即填充腔中放置填充组件,从而形成土拱效果,减少路面沉降。此外,定位环和限位器起到约束管桩的作用,避免管桩倾斜。

    一种扶壁板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079596U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20973499.3

    申请日:2017-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壁板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方向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排支护桩和后排支护桩,前排支护桩和后排支护桩的桩顶均具有冠梁,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标高低于后排支护桩的桩顶标高,前排支护桩与后排支护桩之间通过连续的桩顶支撑板相连接,桩顶支撑板与后排支护桩之间沿基坑侧壁方向间隔设有扶壁板,在后排支护桩后设有止水桩,通过降低前排支护桩的桩顶标高,既充分发挥了后排支护桩的抗弯能力,又可以减少位于基坑顶部的1~2道内支撑,加快基坑施工进度;而且,前排支护桩和后排支护桩之间通过桩顶支撑板和扶壁板相连,可将后排支护桩的水平力传递至前排支护桩,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903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2469.8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用于城市道路和桥梁领域,包括设在桥梁桥面边缘的防撞墙,防撞墙的内侧设有防水板,防水板与防撞墙内侧的倾斜面平行,防水板的底部低于防撞墙顶面,防水板的顶部高出防撞墙顶面,防水板在防撞墙顶部形成可将桥面上的水反弹回桥面的防水屏障。本实用新型在保持了现有防撞墙的功能,在其上增加设施,完善功能,不仅保证了桥梁行车的安全,也能尽量避免极端情况下如雨天,桥梁上面的行车对地面交通和行人的影响。突破了现有的思维框架——仅从桥面上交通的安全角度考虑防撞墙的设计,代之以综合考虑桥梁上面、地面的交通和行人几个因素,提升了桥下交通和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方案增加的造价有限,易于实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