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68325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0880117876.7
申请日:2008-11-14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C1/10 , B24C3/325 , Y10T428/24331
Abstract: 反射部件(1)的反射部(20)在孔的内面从管(W)的孔的入口侧开口向出口侧开口移动。此时,反射部(20)由其两侧的引导部(30)引导。向管(W)的孔的内面投射的弹丸,通过入口侧的引导部(30)的孔而到达反射部(20),在反射部向管(W)的孔的内面被反射。由此,由于能够向弯曲部(P)的孔的内面内侧反射弹丸,因而能够减小弹丸偏向弯曲部(P)的孔的内面外侧的倾向。结果,由于能够应对管(W)的薄壁化,因而能够同时谋求管(W)的高强度化和轻型化。结果,能够谋求作业性和通用性的提高,并且,应用于管的弯曲部的孔的内面变得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02458767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27429.X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螺旋弹簧的制造方法,对弹簧钢丝(20)进行第一喷丸处理工序(S6)和第二喷丸处理工序(S7)。在第一喷丸处理工序(S6)中,使第一喷丸以第一喷射速度喷射到弹簧钢丝(20)。利用该第一喷丸的较高的动能,在从弹簧钢丝(20)的表面到较深位置的范围中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在第二喷丸处理工序(S7)中,第二喷丸以比第一喷丸慢的第二喷射速度被喷射出。第二喷丸的动能比第一喷丸的动能小。利用该第二喷丸的较低的动能来增加靠近弹簧钢丝(20)表面的部分的压缩残余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39548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80026477.0
申请日:2013-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50 , B21C37/08 , B21C51/00 , B60G21/055 , B60G2206/427 , B60G2206/72 , C21D7/06 , C21D7/13 , C21D8/10 , C21D8/105 , C21D9/08 , C21D9/085 , C21D2211/004 , C21D2211/005 , C21D2211/008 , C21D2211/009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50 , C22C38/54
Abstract: 一种强度高于以往且疲劳特性优异的空心稳定杆以及作为其原材料使用的空心稳定杆用钢管,其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按质量%计含有C:0.26~0.30%、Si:0.05~0.35%、Mn:0.5~1.0%、Cr:0.05~1.0%、Ti:0.005~0.05%、B:0.0005~0.005%、Ca:0.0005~0.005%,将Al限制在0.08%以下、P限制在0.05%以下、S限制在低于0.0030%、N限制在0.006%以下、O限制在0.004%以下,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Mn含量与S含量的乘积的值为0.0025以下;使得由规定的式子表示的临界冷却速度Vc90为40℃/s以下,金相组织由回火马氏体构成,存在于壁厚中央部的伸长了的MnS的长度为150μm以下,HRC为40~50,壁厚/外径比为0.14以上,内表面部的脱碳层深度是自内表面起2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317493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080007856.1
申请日:2010-02-10
IPC: C22C38/58 , B60G21/055 , C21D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1/25 , C21D1/28 , C21D9/0075 , C21D9/08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Abstract: 一种耐腐蚀性和低温韧性优异的车辆用高强度稳定器用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包含C:0.07~0.20%、Si:大于0.6%至1.5%以下、Mn:1~3%、Cr:0.1~1.0%、溶胶Al:0.005~0.080%、Ti:0.005~0.060%、Nb:0.005~0.060%、Ti+Nb≤0.070%、N:150ppm以下、P:0.035%以下、S:0.035%以下、Cu:0.01~1.00%、Ni:0.01~1.0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稳定器成形前的组织由贝氏体或马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的混合组织的任何一者构成,且稳定器的热处理后的旧奥氏体晶粒度以粒度号计在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73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680027822.6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渗碳装置(10B),具备用以加热钢制材料(11)的加热炉(50)、输送机构(55)、醇类蒸汽发生器(32B)、醇类蒸汽喷射部(57)、淬火槽(58)和余热吸入管(61)。输送机构(55)用于使多个材料(11)从加热炉(50)的入口部(51)向出口部(52)移动。醇类蒸汽发生器(32B)利用加热炉(50)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作为热源。醇类蒸汽喷射部(57)通过在加热炉(50)内部多次重复进行蒸汽喷射工序和扩散工序,以对材料(11)进行渗碳处理。在蒸汽喷射工序中,通过向在加热炉(50)内移动的材料(11)喷射醇类蒸汽,使醇中的碳附着于材料(11)上。在扩散工序中,采用保持时间间隔的方式使附着于材料上的碳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0877954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80016710.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 C23C8/22 , B60G21/055 , C21D1/06 , C21D9/08
Abstract: 提供一种由于可以连续进行中空稳定器的渗碳及淬火,从而可以节约渗碳所需时间和消耗的能源,并且无需使用专用于渗碳的渗碳炉的中空稳定器的制造方法和中空稳定器的制造装置。中空稳定器的制造方法为分别在成形的钢管(100)的一端(101)及另一端(102)安装第1安装构件(75)及第2安装构件(82)并加热钢管(100)。经由第1安装构件(75)将渗碳气体送入已加热的钢管(100)的内部空间(103),同时经由第2安装构件(82)回收从内部空间(103)出来的大气或剩余的渗碳气体,从而渗碳钢管的内表面(105)。通过对已加热的钢管(100)进行急剧冷却,以和渗碳相连续地对钢管进行淬火。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78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580015656.3
申请日:2015-03-23
IPC: C22C38/00 , B60G21/055 , C21D8/06 , C22C38/54 , C22C38/6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将具有规定的成分组成的,特别是Cu量+Ni量为0.15质量%以上,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设为成型成稳定器形状而进行淬火后的结晶粒度以原奥氏体结晶粒度编号计为7.5~10.5的范围,由此,能以低成本且对地球环境友好的制造工序,得到拉伸强度为1200MPa级以上且具有优异的常温·低温韧性的高耐久性的稳定器用钢。
-
公开(公告)号:CN1087795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6710.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 C23C8/22 , B60G21/055 , C21D1/06 , C21D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5 , C21D1/06 , C21D9/08 , C23C8/22
Abstract: 提供一种由于可以连续进行中空稳定器的渗碳及淬火,从而可以节约渗碳所需时间和消耗的能源,并且无需使用专用于渗碳的渗碳炉的中空稳定器的制造方法和中空稳定器的制造装置。中空稳定器的制造方法为分别在成形的钢管(100)的一端(101)及另一端(102)安装第1安装构件(75)及第2安装构件(82)并加热钢管(100)。经由第1安装构件(75)将渗碳气体送入已加热的钢管(100)的内部空间(103),同时经由第2安装构件(82)回收从内部空间(103)出来的大气或剩余的渗碳气体,从而渗碳钢管的内表面(105)。通过对已加热的钢管(100)进行急剧冷却,以和渗碳相连续地对钢管进行淬火。
-
公开(公告)号:CN105431651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80042636.0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 F16F1/12 , F16F1/00 , F16F15/06 , F16F15/0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14 , B60G11/16 , B60G2202/12 , B60G2206/42 , B60G2206/81 , B60G2206/8402 , B60G2206/8403 , B60G2500/20 , C21D7/06 , C21D9/02 , F16F1/04 , F16F2226/02
Abstract: 在螺旋弹簧(12)的端部磨平圈部(12a、12b)之间形成有从线材(40)的表面到第一深度(D1)具有压缩残余应力的压缩残余应力部(50)。端部磨平圈部(12a)包括第一部分(12a1)、第二部分(12a2)及第三部分(12a3)。第一部分(12a1)无论施加于螺旋弹簧(12)的负载为多大,都始终与弹簧座接触。第二部分(12a2)在施加于螺旋弹簧(12)的负载较大时与弹簧座接触,在负载较小时与弹簧座分开。第三部分(12a3)无论负载的大小如何,都始终与弹簧座分开。在端部磨平圈部(12a)的包括第二部分(12a2)的区域内形成有通过超声波喷丸硬化得到的深层残余应力部(51)。深层残余应力部(51)从线材(40)的表面到比所述第一深度(D1)深的第二深度(D2)具有压缩残余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14848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580058015.6
申请日:2015-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8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9/02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8 , C22C38/20 , C22C38/40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抗氢脆性能优异的高强度中空弹簧用钢的方法。一种对于作为中空弹簧的原材使用的无缝管进行淬火、回火而得到的中空弹簧用钢的制造方法,其中,对于含有规定成分的无缝管,以满足下述(1)的淬火条件、和下述(2)的回火条件的方式进行热处理。(1)淬火条件26000≤(T1+273)×(log(t1)+20)≤29000…式(1)900℃≤T1≤1050℃,10秒≤t1≤1800秒。在此,T1的意思是淬火温度(℃),t1意思是900℃以上的温度域的停留时间(秒)。(2)回火条件13000≤(T2+273)×(log(t2)+20)≤15500…式(2) T2≤550℃,t2≤3600秒。在此,T2意思是回火温度(℃),t2意思是从加热开始至冷却完毕的合计时间(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