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不锈钢粘性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39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82401.X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粘性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从微观位错角度分析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粘性行为,基于两相的粘性效应以及混合法则建立S32760双相不锈钢的粘性本构模型;S2:基于Oxley理论建立直角切削等分剪切区模型,对切削过程中多物理场分布进行预测;S3:基于直角切削实验对本构参数逆向识别修正。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切削过程中高温,高应变率的影响,分析粘性效应对切削过程中的影响,为研究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提供了依据。构建了考虑粘性效应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研究流动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解决了已有方法忽略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从而影响本构模型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渐变螺旋角锥度立铣刀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59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316254.9

    申请日:2022-03-29

    Inventor: 张为 司博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变螺旋角锥度立铣刀,包括刀柄部与铣削刀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铣削刀头具有一定锥度,便于加工齿条、V形槽、锥孔等结构,在铣削刀头上设有多个铣削刃,包括四个侧刃和四个底刃,所述侧刃间设有螺旋排屑槽,其侧刃采用大螺旋渐变螺旋角结构,所述大螺旋角结构可以保证铣削时刀具的稳定性,所述渐变螺旋角结构,其螺旋线为线性渐变,螺旋角变化范围为40‑45°,在靠近底刃一端,螺旋角采用较大的45°,较大的螺旋角可以增强铣刀刃口锋利度,降低单位长度铣削刃所承受的负载,延长刀具寿命,在靠近刀柄部一端,螺旋角采用较小的40°,可以增强铣刀的排屑能力。

    一种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通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201420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52105.2

    申请日:2020-09-11

    Inventor: 张为 赵思航 王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通用夹具,属于机械领域,包括螺母1、螺纹2、拧紧块3、螺纹孔4、底座5、角接触球轴承6、螺钉7、预紧螺钉8、定位螺钉9、滑块10、夹紧块11、横梁12、丝杠13、光杠14,两个滑块10对称分布于横梁12上,滑块10上表面对齐设有预紧螺钉8和定位螺钉9,滑块10凹槽内设有夹紧块11,横梁12正下方设有一根丝杠13,丝杠13左右布有相反方向的传动螺纹,并连接两个滑块10,丝杠13对称设有光杠14,它主要解决了传统平板式工件装夹不稳定,夹具功能单一、影响实验准确性的问题,它可以对不同尺寸平板工件快速装夹,具有通用性强、定心好、装夹牢固的优点。

    一种基于GT技术的刀具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92979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64643.6

    申请日:2016-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T技术的刀具管理方法及系统,该刀具管理方法包括:刀具出库管理、刀具入库管理和系统选刀;其中,所述系统选刀包括步骤:根据刀具的加工特征将刀库内的刀具分类成组;对每一组内的刀具进行编码并将对应的二维码雕刻于刀具上;根据工艺专家编制的选刀经验和知识文件以及不同刀具的编码,生成对应刀具的特征文件;从特征文件组中检索与工件当前加工特征相符合的刀具;进一步判断所检索到的刀具是否满足加工要求,若是,则输出所检索到的刀具信息,若否,则引入约束条件并再次进行检索。本发明提高了刀具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及提高了选刀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切削力逆向识别修正本构参数的解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761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070358.7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削力逆向识别修正本构参数的解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从微观位错角度分析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粘性行为,基于两相的粘性效应以及混合法则建立S32760双相不锈钢的粘性本构模型;S2:基于Oxley理论建立直角切削等分剪切区模型,对切削过程中多物理场分布进行预测;S3:基于直角切削实验对本构参数逆向识别修正。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切削过程中高温,高应变率的影响,分析粘性效应对切削过程中的影响,为研究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提供了依据。构建了考虑粘性效应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研究流动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解决了已有方法忽略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从而影响本构模型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带有仿生耐磨及内冷却功能的球头铣刀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159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0968054.5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一种带有仿生耐磨及内冷却功能的球头铣刀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机械切削刀具制造技术领域。铣刀体上沿主切削刃圆弧方向均匀加工有数个仿生沟槽和数个仿生凹坑,铣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冷却液内管道,冷却液内管道下部分成两个冷却液内分支管道,两个冷却液内分支管道均直通铣刀体的主切削刃区,铣刀体的上方设有罩体,罩体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曲柄圆盘,连杆两端与曲柄圆盘及活塞铰接,活塞滑动设置冷却液缸筒内,冷却液缸筒内壁设有活塞止动挡环,冷却液缸筒与冷却液内管道进液口连通设置;冷却液缸筒侧壁位于活塞止动挡环下方设有冷却液注入口。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用于加工淬硬模具钢等硬度高的材料。

    一种带有仿生耐磨及内冷却功能的球头铣刀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159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68054.5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一种带有仿生耐磨及内冷却功能的球头铣刀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机械切削刀具制造技术领域。铣刀体上沿主切削刃圆弧方向均匀加工有数个仿生沟槽和数个仿生凹坑,铣刀体内部中心处设有冷却液内管道,冷却液内管道下部分成两个冷却液内分支管道,两个冷却液内分支管道均直通铣刀体的主切削刃区,铣刀体的上方设有罩体,罩体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曲柄圆盘,连杆两端与曲柄圆盘及活塞铰接,活塞滑动设置冷却液缸筒内,冷却液缸筒内壁设有活塞止动挡环,冷却液缸筒与冷却液内管道进液口连通设置;冷却液缸筒侧壁位于活塞止动挡环下方设有冷却液注入口。本发明的球头铣刀用于加工淬硬模具钢等硬度高的材料。

    一种基于GT技术的刀具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929793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0264643.6

    申请日:2016-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T技术的刀具管理方法及系统,该刀具管理方法包括:刀具出库管理、刀具入库管理和系统选刀;其中,所述系统选刀包括步骤:根据刀具的加工特征将刀库内的刀具分类成组;对每一组内的刀具进行编码并将对应的二维码雕刻于刀具上;根据工艺专家编制的选刀经验和知识文件以及不同刀具的编码,生成对应刀具的特征文件;从特征文件组中检索与工件当前加工特征相符合的刀具;进一步判断所检索到的刀具是否满足加工要求,若是,则输出所检索到的刀具信息,若否,则引入约束条件并再次进行检索。本发明提高了刀具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及提高了选刀的准确性和效率。

    车削梯形内螺纹瞬态切削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6584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78034.9

    申请日:2016-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G1/00 B23G2210/04 B23G2210/44 G06F17/5036

    Abstract: 车削梯形内螺纹瞬态切削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它涉及内螺纹切削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利用测力仪对瞬态切削力进行在线测量的方法会使得测力仪与工件产生干涉现象,使测量结果受测试位置的影响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一、对大螺距螺纹车削过程分析,建立振动作用下刀尖实际切削运动轨迹数学模型;步骤二、依据车削大螺距螺纹刀-工接触关系,建立振动作用下刀具左、右刃瞬态切削姿态模型;步骤三、建立振动作用下刀具左、右刃瞬态切削层参数模型,并最终建立车削大螺距梯形内螺纹刀具左、右刃瞬态切削力模型。本发明为完整揭示振动与切削的交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梯形内螺纹车削过程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一种用于铣削加工固定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335212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99235.7

    申请日:2021-05-31

    Inventor: 张为 白逢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铣削加工固定夹具,涉及铣削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板、底板和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置物板底端靠近第二伺服电机的一侧通过铰接件安装有底板,且底板顶端远离第二伺服电机的一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调节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内部,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基板,且基板一端靠近限位块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活动结构设置于基板的内部,所述置物板内部通过轴承横向安装有双向螺纹杆。本发明通过夹板带动转板移动夹紧工件,随后旋转转头带动转板旋转,当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将卡杆插入卡槽内部将转头固定,从而使得工件可以旋转翻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