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浆植物甾醇双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1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10210646.1

    申请日:2016-04-06

    Inventor: 徐伟 马永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浆植物甾醇双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浆果加工功能食品领域。本发明方法如下:一、将酸浆果破碎打浆,分离得到酸浆果汁与果籽;二、将酸浆果汁和麦芽糊精充分混匀后经冷冻干燥得到酸浆果粉;三、将果籽洗净晾干后,用组织捣碎机将籽粉碎,加入无水乙醇微波萃取,离心分离去渣,得籽油;四、取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放置80℃水中,使之溶解后加入酸浆籽油,搅拌均匀,在加入30℃水,同时加入蔗糖脂肪酸酯、单甘脂,在磁力搅拌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冷冻干燥,得到酸浆籽油微胶囊;五、取酸浆果粉与酸浆籽油微胶囊压片。本发明开发出贮存、携带、食用均方便的功能食品。

    一种甜玉米芯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6822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12376.X

    申请日:2016-0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7/0003

    Abstract: 一种甜玉米芯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甜玉米芯烘干粉碎,以1:8~12的重量容积比向过筛甜玉米芯加正己烷,室温条件下磁力搅拌1~1.5h,4000r/min离心10~15min,脱脂甜玉米芯在温度100℃、料液比1:18~22、时间2.5~3.5h的条件下进行热水浸提,离心,取上清液。根据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相图,向25mL比色管中加入3~5g硫酸铵,再加入甜玉米芯粗多糖液,硫酸铵完全溶解后,最后加入异丙醇至20mL,形成双水相体系溶液。超声波处理后的双水相体系溶液在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相,分别测定上下相的体积及上下相的多糖和蛋白含量,将双水相分离纯化后获得的多糖溶液于4℃冰箱保存1~2天,有硫酸铵结晶析出后,透析,旋转蒸发浓缩至小体积,最后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甜玉米芯多糖。

    即食型西兰花食品的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96218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96493.7

    申请日:2016-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A23V2300/20 A23V2300/10

    Abstract: 即食型西兰花食品的制备工艺,涉及一种西兰花食品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西兰花茎部高纤维含量,难以形成口感良好,营养保持的即食型产品问题。工艺:一、选取新鲜西兰花,浸泡清洗,取出后置于盐水中浸泡,置于流动清水下冲洗,沥干;切去西兰花叶子后,将带花蕾部分的西兰花切成朵状,同时,将不带花蕾的西兰花部分切成块状,盐水中浸泡,冰盐水中浸泡,沥干,油炸,冷却,得到熟制西兰花;二、预冻,冷冻干燥,梯度降温干燥,取出西兰花后喷橄榄油和调味料,并进行包装。该方法可将西兰花中水分含量控制在5%以下,极大地延长了该类产品的货架期,同时有效保留了产品的营养价值。本发明用于制备即食型西兰花食品。

    一种活性益生菌格瓦斯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7168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477141.8

    申请日:2013-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益生菌格瓦斯制造方法,属于格瓦斯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经过改进后的面包格瓦斯生产工艺包括:格瓦斯面包生产、面包粗粉浸提、中间补料两段式微生物发酵、物理钝化、调配和灌装等工艺过程。本发明在微生物发酵方面采用发酵中补充发酵基质,发酵温度先高后低的两段式发酵工艺,对于完善面包格瓦斯的风味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活菌细胞的物理钝化技术,通过温度刺激使微生物细胞休眠,以保证产品风味和生物稳定性。尤其是本发明所生产的产品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即可实现保质期达到12个月的目标。由于生产过程减少了二次配料、超高温瞬时灭菌和硅藻土过滤等工艺单元,减少了工艺环节。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和过滤辅料消耗。

    一种从大豆乳清废水中回收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98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57172.8

    申请日:201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大豆乳清废水中回收蛋白的方法,首先将大豆乳清废水进行预净化,将离心液导入离子交换柱进行脱盐,去除其中的Fe3+、Zn2+和Cu2+,经板式换热器将料液冷却到5~10℃,最后的重液与前述的蛋白沉淀混合后,调节蛋白浓度为12~16%,经喷雾干燥即得大豆蛋白粉。大豆蛋白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有1/2以酰胺形式存在,这就给转谷氨酰胺酶发挥聚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转谷氨酰胺酶是一种专一性催化蛋白质中赖氨酸上的ε-氨基和谷氨酸上γ-羟酰胺基之间的结合反应,通过转谷氨酰胺作用形成共价化合物的聚合酶。本发明废水中蛋白的回收率可达87%以上,经干燥后制得的蛋白粉的蛋白含量大于90%。

    米糠蛋白活性肽保健米酒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3498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39588.7

    申请日:2011-12-23

    Abstract: 米糠蛋白活性肽保健米酒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食品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糯米与米糠蛋白活性肽在保健方面的增效或互补作用,通过在酿造米酒的过程中,加入米糠蛋白肽,使其也参与发酵的过程,生产低度功能性保健米酒,提高米糠蛋白肽的应用价值。本发明的米糠蛋白活性肽保健米酒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00份糯米、2.5~10份米糠蛋白肽和0.5~2.5份酒曲共同发酵而成,制备方法如下:洗米→浸米→蒸煮→淋米→加曲→糖化→发酵→过滤→灌装→杀菌→成品。本发明具有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口感好、营养丰富、保健效果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种负载叶黄素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46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89889.X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一种负载叶黄素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叶黄素的负载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递送叶黄素的Pickering乳液的包封率低、成本高、制备工艺耗能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先制备乳清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与茶多酚复合物,再加入溶有叶黄素粉的玉米油和叠氮化钠,用高速分散均质机高速分散,得到负载叶黄素的Pickering乳液。该乳液中油相体积分数为30%时叶黄素包封率能够达到96.28%。在紫外光照射15h后乳液中叶黄素的保留率保持86.96±0.29%,当温度升至90℃时,叶黄素的为44.15±0.15%的保留率。贮藏30天时乳液中叶黄素的保留率下降至56.78±0.3%,且能够倒置存放。可用于食品领域。

    基于ZnO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25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25262.7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ZnO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为了解决当前甲硝唑检测成本高、仪器设备体积大、不利于现场实时快速检测的问题,提供了基于ZnO的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甲硝唑检测中。检测甲硝唑含量的步骤为:制备基于ZnO的复合材料,构建基于ZnO的复合材料的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电信号控制设备连接组成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甲硝唑的响应电流,建立甲硝唑响应电流与甲硝唑浓度的标准曲线,利用加标法评估建立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并对甲硝唑进行回收率测试。电化学传感器适用于蜂蜜中甲硝唑含量的测定,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基于纳米CeO2的检测黄嘌呤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1694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98219.6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CeO2的检测黄嘌呤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生物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存在的使用温度苛刻、周期短、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纳米CeO2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淡水鱼黄嘌呤含量的具体步骤为:制备基于纳米CeO2工作电极;将该工作电极与其他电极和电信号控制设备连接组成复合电化学传感器;采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嘌呤的响应电流,建立黄嘌呤响应电流与黄嘌呤浓度的标准曲线;取鱼肉样品测定其黄嘌呤含量;比对该类鱼肉黄嘌呤与贮藏时间的关系判定其新鲜程度。本发明提供的电化学传感器适用于淡水鱼新鲜度的判定,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一种可提高豆酱中异黄酮苷元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9633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10528550.2

    申请日:2010-11-02

    Inventor: 刘颖 马永强

    Abstract: 一种可提高豆酱中异黄酮苷元含量的方法。它涉及一种豆酱的制备工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豆酱中异黄酮苷元的含量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如下:(一)将米曲霉菌株接种进行活化和扩大培养,制得孢子密度为5×108cfu/ml的菌悬液;(二)按一定比例将大豆及大豆胚芽混合并加水浸泡,沥干后粉碎成颗粒并蒸煮,冷却后接种,然后移入曲室发酵,当曲料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大于400U/g时,制得成曲;(三)将成曲粉碎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及食盐,拌匀后导入到发酵罐中密封恒温发酵10~20d。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豆酱中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总量达到了200μg/g以上,远高于市售豆酱15~45 μg/g的苷元含量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