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建筑3D打印考虑挤出头转向的切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700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989676.3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建筑3D打印考虑挤出头转向的切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打印的建筑3D打印模型;2)生成n个切平面将模型分层;3)提取模型与所有切平面的相交轮廓线;4)对提取的轮廓线进行偏置,得到偏置轮廓线,筛选偏置轮廓线生成打印路径;5)在打印路径上等间隔取点,合并位于直线上的间隔;6)获取相邻两点间连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角度并形成角度合集,并计算相邻两角度间的差值Δθ,即得到挤出头的转向角度;7)生成G代码后完成3D打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考虑多种特征、自由编辑、增加转向信息等优点。

    一种力流引导的介观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24796.3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流引导的介观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零件实际工况下的载荷和边界条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获取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2)根据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获得力流可视化所需的应力信息;3)根据应力信息和插值点数量N生成力流线;4)以力流线为引导生成介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考虑了零件实际工况下的力流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力流定义生成不同的力流线,进而生成不同排列方式的介观结构,实现了零件相同几何下的不同的内部介观结构设计,提高了零件结构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一种车用双向准Z源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9710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363360.7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双向准Z源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调速控制模块、传感器单元,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源模块、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三相桥式逆变器和电机,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和三相桥式逆变器构成双向准Z源逆变器,调速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单元和双向准Z源逆变器,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包括电感L1、L2、电容C1、C2、IGBT开关管S7和二极管D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建双向准Z源逆变器系统作为单级逆变器结构,取代传统电驱动领域两级变换DC\DC和DC\AC变换,避免电池组电压波动,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可调,由于不存在传统逆变器死区时间的问题,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畸变,降低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

    一种车用双向准Z源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9710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63360.7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05 H02M7/797 H02P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双向准Z源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调速控制模块、传感器单元,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源模块、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三相桥式逆变器和电机,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和三相桥式逆变器构成双向准Z源逆变器,调速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单元和双向准Z源逆变器,双向准Z源前级无源网络包括电感L1、L2、电容C1、C2、IGBT开关管S7和二极管D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建双向准Z源逆变器系统作为单级逆变器结构,取代传统电驱动领域两级变换DC\DC和DC\AC变换,避免电池组电压波动,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可调,由于不存在传统逆变器死区时间的问题,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畸变,降低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

    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157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14884.5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6/08 H02P2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位置环控制电路、转速环控制电路、定子电流检测模块、滑模变结构观测器、预测控制模块、特征控制模块、延时模块和逆变模块,定子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观测器输入端连接定子电流检测模块、位置环控制电路和延时模块,输出端连接预测控制模块输入端,预测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位置环控制电路和延时模块,输出端连接特征控制模块输入端,特征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位置环控制电路和转速环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单位延时模块和逆变模块输入端,逆变模块输出端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更紧凑、控制精确、电流响应速度变快等优点。

    一种基于均匀同构网格的力流增强介观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6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301216.0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均匀同构网格的力流增强介观结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零件的载荷工况与约束边界,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力流在不同表征形式下的生成理论,绘制力流场可视化图形,用于后续的力流增强填充设计;S2:构建均匀同构模型,初步确定力流线的最大数量,计算力流线的打印体积、平面内力流线与均匀同构网络重叠处的体积以及力流线的体积分数;S3:结合零件力学性能需求,调节力流线数量,实现均匀同构介观结构进行力流增强的效率最大化;S4:对于切片后待填充零件的每一层,重复S1~S3,生成多种设计选择,确定各层的stl模型,进行合并,生成最终的介观结构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提高零件的刚度和强度。

    一种用于自供能自感知柔性电子器件的多孔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86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66504.3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供能自感知柔性电子器件的多孔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称取并球磨CNTs粉末,将球磨后的CNTs粉末与砂糖混合,并向混合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砂糖‑CNTs混合物;将其置于模具中干燥成型,脱模并冷却至室温得到砂糖‑CNTs模板;向其中加入PDMS聚合物,真空干燥并固化成型得到PDMS‑砂糖‑CNTs模板;对其进行超声,至砂糖全部溶解得到PDMS‑CNTs多孔结构;将其干燥,得到所述的多孔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用于制备可摩擦发电的压阻传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传感器件需要外部供电的不足,实现柔性传感器件的自供能自感知。

    一种基于力流管载荷路径的3D打印填充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54302.6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硕 王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力流管载荷路径的3D打印填充设计方法,包括下步骤:1)获取零件的主受力方向并且按照直角坐标系方向 构建零件的三维模型,并划定零件装夹区域A和载荷施加区域B,确定约束边界Lb以及载荷边界或载荷点Lf;2)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各节点的力流场方向 并绘制力流场可视化图形;3)设定填充质量密度以及挤出头口径d,并根据载荷的类型确定载荷施加分配方式,形成力流线的端点;4)分别绘制主区域的力流线Sm和非主区域的力流线Sr;5)按照绘制的力流线进行3D打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因为孔缺陷等问题引起的局部薄弱问题,有效提高零件整体的强度。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调节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43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89940.X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压缩比调节机构,包括曲柄连杆组件和压缩比调节组件,曲柄连杆组件包括活塞、连杆和曲柄;主动齿轮与所述曲柄同轴固定连接,在主动齿轮的侧方设有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输出轴固定在发动机的缸体上;压缩比调节组件包括若干与曲柄连接的调节连杆;在调节连杆的一端设有调节滑动销,调节滑动销一端与调节连杆固定连接,调节滑动销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内;调节连杆的另一端与高度调节单元连接,高度调节单元通过调节连杆改变曲柄连杆组件和主动齿轮的位置,实现压缩比的调节。

    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1575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014884.5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位置环控制电路、转速环控制电路、定子电流检测模块、滑模变结构观测器、预测控制模块、特征控制模块、单位延时模块和逆变模块,定子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观测器输入端连接定子电流检测模块、位置环控制电路和单位延时模块,输出端连接预测控制模块,预测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位置环控制电路和单位延时模块,输出端连接特征控制模块输入端,特征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位置环控制电路和转速环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单位延时模块和逆变模块输入端,逆变模块输出端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更紧凑、控制精确、电流响应速度变快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