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90286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223419.8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C23/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离散元方法准确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的方法,属于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评价不准确的问题。先路面取芯,明确路面结构组合和各层级配类型,采集各层集料分布数字图像,经处理后转化成CAD图像格式;再导入离散元软件,根据各结构层集料块体和沥青砂浆位置,分别生成不规则集料和沥青砂浆;根据就地热再生加热方式和温度场分布特点,设置边界条件、集料与沥青砂浆热物性参数、单元内接触热阻和层间接触参数,建立路面结构离散元模型;在模型表面施加一定温度恒定热流,记录路面结构各层在不同时刻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温度场、热流分布云图分析路面结构温度场,评价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92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89178.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轻质集料多孔性能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制备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轻质沥青混合料,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负载的TiO2分散效果差、掺量低、光催化效率低、降解效果差、影响路用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先以钛酸丁酯做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再将轻质集料浸渍在溶胶中,采用真空吸附法使TiO2进入轻质集料空隙内,烘干煅烧后制得负载纳米TiO2的轻质集料;然后采用负载型轻集料取代部分普通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别确定各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测试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测试沥青混合料对汽车尾气降解实验效果,结合各项路用性能实验结果,确定轻集料最佳掺量,制备沥青混合料铺筑环保型沥青路面。
-
公开(公告)号:CN10479282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23437.6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室内试验模拟方法是一种用于准确分析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的方法,属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连续施工过程路面内部加热效果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先制备车辙板试件,同时在试件中心和对角线1/4处不同厚度处埋置温度传感器,用隔热石棉板包裹试件四周,将热电偶线连接到温度记录仪;再采用远红外石英加热板模拟就地热再生加热装置,利用铁架子将加热板固定在车辙板上方一定高度,打开加热板电源开关,调节至所需辐射功率进行预热;最后,分别模拟现场就地热再生一次性和间歇式两种加热方式加热试件,记录试件在加热过程不同位置温度,分析不同加热方式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内部的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28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23419.8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C23/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离散元方法准确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的方法,属于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评价不准确的问题。先路面取芯,明确路面结构组合和各层级配类型,采集各层集料分布数字图像,经处理后转化成CAD图像格式;再导入离散元软件,根据各结构层集料块体和沥青砂浆位置,分别生成不规则集料和沥青砂浆;根据就地热再生加热方式和温度场分布特点,设置边界条件、集料与沥青砂浆热物性参数、单元内接触热阻和层间接触参数,建立路面结构离散元模型;在模型表面施加一定温度恒定热流,记录路面结构各层在不同时刻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温度场、热流分布云图分析路面结构温度场,评价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57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91495.7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2030/06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隧道火灾工况下沥青路面燃烧析出烟尘成分鉴别方法,属于路面火灾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无法鉴别沥青路面燃烧烟尘的成分、固相微萃取技术难以萃取大分子烟尘、没有分析汽油和柴油助燃情况下沥青燃烧烟尘成分差异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预制隧道模型,在顶部和侧面设置活动窗口,插入防火板,收集烟尘;在隧道底部铺筑厚度为4cm的沥青混合料,在隧道模型入口处沥青混合料表面洒倒燃烧助剂,点燃助剂,待燃烧完全熄灭后,慢慢拆卸防火板,萃取防火板上烟尘,分离出烟尘和溶剂;取底部烟尘层5ml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试验,确定隧道不同部位烟尘中主要成分和含量,比较汽油和柴油燃烧产生烟尘成分,为采取相应抑烟措施,减少烟尘析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8893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957241.3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降解汽车尾气型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直接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无机纳米TiO2光催化剂而导致分散效果差、光催化效率低、易流失、影响沥青混合料常规路用性能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竹炭纤维煮沸、清洗干净;各取钛酸丁酯和硼酸分别溶于无水乙醇中,将盐酸加入硼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将钛酸丁酯逐滴加入硼酸溶液中;然后加入蒸馏水和竹炭纤维,搅拌和陈化制得凝胶;经煅烧制得竹炭纤维负载TiO2光催化剂;最后,按照不同掺量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分别评价对尾气主要成分的催化降解效果,确定最佳掺量,制备催化降解汽车尾气型沥青混合料。本发明提高TiO2光催化降解尾气效果,减少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560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0224.6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柔性路面沥青混合料骨架与水泥砂浆界面强度测试方法,属于路面材料强度测试技术领域,解决目前试验方法难以测试半柔性路面沥青混合料骨架与水泥砂浆界面力学强度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纳米压痕测试方法,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制作半柔性路面试件;然后,对半柔性路面按照测试仪器要求进行测试样品的切割处理,并选取材料界面特性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备用;最后,使用纳米压痕仪对样品特征界面进行压痕测试,获取材料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蠕变函数、断裂韧度、界面结合力等力学参数表征半柔性路面界面力学强度特性。本发明具有简便直观特点,可推广到已建成路面使用状况的评价,测试参数可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接,促进数值模拟方法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191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89044.7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隧道内汽车尾气流动及浓度分布规律的方法,属于隧道尾气监测领域,解决目前隧道内汽车尾气流动及浓度分布检测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先建立隧道内汽车尾气流动分析模型,动网格技术划分网格后,做出基本假设确定计算域,定义边界条件、初始条件,选定对应数学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整个隧道与匝道空间中心轴向断面汽车尾气流动及其各成分浓度分布规律,为隧道内通风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考察隧道路表附近尾气流动状况、成分、浓度梯度随时间分布规律,得到短时间内汽车尾气在近路表处湍流强度和尾气浓度云图,为在隧道路面和附属设施上应用光催化材料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6837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56919.0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光‑水”耦合循环作用下沥青室内老化方法,属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制备: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获取短期老化沥青的试样;(2)根据道路所处区域,确定试验中热(温度)、紫外光(辐射强度)和水(降水量)这三个参数的强度等级;(3)将试样放置于耐候仪中进行“热‑光‑水”耦合循环老化。本发明综合考虑温度、紫外线及水等因素,设计出室内“热‑光‑水”耦合循环作用试验以模拟实际路表沥青所承受的长期老化环境。通过使用该老化方法可准确获取沥青在实际环境下的老化变化规律,并可用来评判不同种类沥青抗老化性能的优劣。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92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589178.9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轻质集料多孔性能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制备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轻质沥青混合料,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负载的TiO2分散效果差、掺量低、光催化效率低、降解效果差、影响路用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先以钛酸丁酯做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再将轻质集料浸渍在溶胶中,采用真空吸附法使TiO2进入轻质集料空隙内,烘干煅烧后制得负载纳米TiO2的轻质集料;然后采用负载型轻集料取代部分普通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别确定各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测试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测试沥青混合料对汽车尾气降解实验效果,结合各项路用性能实验结果,确定轻集料最佳掺量,制备沥青混合料铺筑环保型沥青路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