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5120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870806.1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加载氢渗透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下本体、上本体和弯曲夹具组件;下本体为顶端敞口的中空壳体,具有下腔体;上本体具有上下贯穿呈长方体状的上腔体;上本体底部具有两条向下凸出且平行的轨道本体;上本体与下本体可拆卸固定连接,固定时,其轨道本体伸入下腔体;弯曲夹具组件包括两个顶件块、上压头和加载柱;两个顶件快均置于轨道中,分别堵住轨道的两端,试样制成与上腔体等宽且短于上腔体的板状件,放置在两个顶件块上,隔离上腔体和下腔体,固定在加载柱底端的上压头置于试样上,加载柱向下施压,试样在顶件凸起和压件凸起的作用下逐渐弯曲。本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11869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432829.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N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应力加载氢渗透实验装置,包括机械应力加载机构和氢渗透反应机构,机械应力加载机构包括施力机构、弹簧、被动滑块和力补机构,氢渗透反应机构包括试件和试件拉伸架,施力机构可对弹簧产生拉力而使弹簧发生形变,弹簧对试件拉伸架产生拉力而实现对试件的拉伸,试件拉伸后长度改变,弹簧的长度也发生改变,导致弹簧对试件的拉力产生部分损失,力补机构可对损失的力进行补偿,以保证试件的恒力加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恒应力加载氢渗透实验装置的试验方法。本发明根据试件的微小变形通过力补机构进行补偿,以保证载荷恒定,本装置对金属材料拉伸的适用性强,装置简单,测量精确,成本较低,易实现恒力下的蠕变应力及位移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65992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365231.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C10M169/04 , C10N30/06 , C10N3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钽板专用合成加工液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矿物油和机械油N32放入转速为50-120转/分钟反应釜中进行加热搅拌,当温度达到60-80℃,再依次将油溶性纳米Cu(10-60nm)、硼酸酯、噻二唑衍生物THX726、硬脂酸丁酯、C10-C12混合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子油基咪唑啉加入到反应釜中,保温并持续搅拌60-100分钟,随后温度降为70℃作用时,加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TX-7、三乙醇胺、PX-122有机硅消泡剂、辛基异噻唑啉酮和吡啶钠-硫醇氧化物,将搅拌机转速调到30转/分钟并保持搅拌30-60分钟,随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室温,即得到棕黄色透明均匀的钽板加工液。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54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373100.8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C22C18/04 , C22C1/02 , C22C1/06 , C22F1/02 , C22F1/16 , C25D5/12 , C25D7/06 , C23C4/08 , C23C4/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弧喷涂的锌基合金丝材及其制备方法,在保护气氛下,将锌和铝按比例熔融,制成金属熔液,经冷却、时效处理、拉拔等工艺制得锌铝合金丝,后经表面处理后在丝材表面先后电镀一层纯铜纯和纯镍,最终制备获得一种电镀镍电弧喷涂锌基合金丝。本发明通过一定工艺在锌铝合金丝表面电镀镍,经多方研究和对比验证,所制备合金丝材的结构致密,镀层结合力强,能满足电弧喷涂使用条件。与同类合金丝材相比,本发明的合金丝材制备成本大幅降低、电弧喷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092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705803.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6 , C21D8/02 , C21D1/18 , B21B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级别输氢管线用钢板及其轧制方法和应用,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钢板以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如下,C:0.01%~0.03%,Si:0.10%~0.30%,Mn:0.50%~1.00%,P:0.008%~0.012%,S:0.0010%~0.0020%,Cr:0.20%~0.40%,Ni:0.10~0.30%,Cu:0.15%~0.25%,Nb:0.030%~0.050%,Ti:0.010%~0.020%,Al:0.02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通过优化微合金元素与控轧控冷工艺匹配、精轧后冷却温轧等方法获得较细的铁素体晶粒、较高力学性能和抗氢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9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78601.X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熔覆与轧制复合的金属层合板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将金属板待复合面进行修磨处理,露出新鲜、平整、干净的加工表面,获得金属基板;S02,将覆层粉末干燥以提高粉末流动性;S03,在金属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冶金结合的熔覆层,获得熔覆的金属基板;S04,将熔覆的金属基板依次经激光加工机上的砂轮打磨、润滑、清洗、轧辊轧制和卷曲工序,获得双层金属层合板;S05,以双层金属层合板为基板,重复S03‑S04,获得多层金属层合板。本发明可以等比例的减少涂层的薄度,获得了冶金结合及组织性能均完好的金属复合板。
-
公开(公告)号:CN11226711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1144405.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面铁基非晶复合涂层板制备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气缸、激光头支撑体、螺母、支架、冷却板、伺服电机、丝杠、基板和夹块,其中,所述的支架在旋转轴的作用下,使激光束在基板上加工过一道后,旋转180°后加工另一面的基板的一道,通过旋转一次加工一道双面非晶复合涂层,通过伺服电机和气缸的配合,实现基板的双面复合涂层制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面铁基非晶复合涂层板制备的装置,使得工件加工过程中变形小,淬硬层均匀,应力分布均匀,一次装夹即可实现双面涂层的制备,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加工过程不受零件尺寸限制,在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30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526431.1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30/20 , G06T3/4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陶瓷微孔致裂强度定量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为涉及一种考虑表面微孔致裂的精细陶瓷破坏强度定量预测方法,从微孔致裂角度出发,结合经典裂纹‑强度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上微孔表面的最小尖端半径r与应力强度因子关系的系数,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微孔‑强度预测模型,并达到极高的预测精度,可以利用本发明预测特定精细陶瓷在准静态加载模式下的受力极限,为精细陶瓷的可靠应用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859353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0372543.4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拉伸应力电化学腐蚀液槽装置及其方法,所述的腐蚀试验槽为无盖透明长方体亚克力可伸缩盒体,所述的腐蚀试验槽为无盖透明长方体亚克力可伸缩盒体,通过螺杆与夹具顶部进行连接。不同标距的试样可通过套壳与液槽间的滑动,实现液池的高度调节,液池底端留有孔槽,配合配件能够实现不同形状试样的应力腐蚀实验。此外盒体留有腐蚀液注入孔和输出孔,可实现腐蚀环境的动态变化。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腐蚀液槽装置和方法,实现不同形状尺寸拉伸试样的应力‑冲蚀‑腐蚀耦合作用下原位电化学和拉伸性能检测,拆装方便,便于清洁,可更快速精准地提供检测结果,消除试样大小限制,减轻工艺再优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67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44405.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面铁基非晶复合涂层板制备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气缸、激光头支撑体、螺母、支架、冷却板、伺服电机、丝杠、基板和夹块,其中,所述的支架在旋转轴的作用下,使激光束在基板上加工过一道后,旋转180°后加工另一面的基板的一道,通过旋转一次加工一道双面非晶复合涂层,通过伺服电机和气缸的配合,实现基板的双面复合涂层制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面铁基非晶复合涂层板制备的装置,使得工件加工过程中变形小,淬硬层均匀,应力分布均匀,一次装夹即可实现双面涂层的制备,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加工过程不受零件尺寸限制,在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