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曲面件成形的可变形模具平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9727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29314.1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曲面件成形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曲面件成形的可变形模具平台及其应用。该平台包括致动器、底座、面板、控制单元和定位器,其中:致动器的固定端与底座相连,该致动器的自由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面板相连,工作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致动器上下移动至预设高度,从而带动面板发生形变,形成预设形状的曲面;面板作为可变形模具,用于铺放原材料,以此通过成形工艺获得曲面件;定位器设置在面板的上方,工作时利用定位器指导原材料的铺放位置。本发明去除了传统模具设计、制造、安装的复杂环节,具有耗时少、效率高的优势,同时该模具平台可以重复利用,具有小批量成形曲面件的能力,减少了材料和能量消耗,有效降低了成本。

    一种自动检测与控制冷却时间的塑料注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9263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88281.X

    申请日:2013-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76 B29C2945/76076 B29C2945/765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时间自动检测与控制功能的塑料注射装置,包括超声检测装置和注射机,超声波在异质界面发生反射与透射,通过反射声波强度的变化推测塑料温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冷却时间;超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模具表面的一个或多个超声探头,通过对超声反射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计算得到制件的最佳冷却时间;超声检测装置与注射机控制器相连,将计算获得的最佳冷却时间发送给注射机控制器,注射机控制器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冷却时间进行冷却过程的控制。通过自动检测与控制冷却时间,提高注射机的生产效率。

    一种基于传感器数量优化的LCM动态流场重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429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2931.4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数量优化的LCM动态流场重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待成型复合材料零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对该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并对物理参数进行初始化设定;设定不同的注射压力并进行复合材料注射成型仿真,获得不同时刻的各个网格对应的总流场数据矩阵和相应的标准正交基;首先通过传感器数量优化算法设定传感器的数量和各个传感器所在位置对应的网格编号,通过传感器所在位置对应的网格编号,获取代表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测量矩阵;利用所述总流场数据矩阵的标准正交基和测量矩阵进行流场重构。通过本发明,解决传感器的数量太多或者过少带来的计算复杂度高或精度低的问题。

    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孔隙原位表征装置、方法及孔隙优化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004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10194.8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形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孔隙原位表征装置、方法及孔隙优化的成形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样品承载装置、原位实现装置和分析表征装置,其中,样品承载装置包括加热结构、玻璃片和待成形材料样品,待成形材料样品通过玻璃片固定放置在加热结构上;原位实现装置包括加热驱动结构,加热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加热结构升温以形成固化成形条件;分析表征装置包括光学显微镜,用于在固化成形过程中采集样品图像以进行成形孔隙原位表征。本发明装置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还能够准确地在线表征复合材料成形时内部孔隙的生成与演变,有利于为复合材料低孔隙高质量成形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能识别树脂流动方向的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496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39168.0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方向监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能识别树脂流动方向的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介电传感器包括上电极与下电极,下电极的形状为呈连续图形的第一导电体,上电极位于连续图形的外轮廓线内,其分别为上区域、下区域、左区域及右区域,四个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电体,上区域内的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与下区域的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不同,左区域内的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与右区域的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导电体间隔设置;第一导线将左区域内、右区域内的第二导电体连接起来以形成第一信号通道,第二导线将上区域、下区域内的第二导电体连接起来以形成第二信号通道。本发明降低了树脂流动方向监测的系统硬件成本。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过程纤维承压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76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22448.9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过程纤维承压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复合材料成型制备领域,包括:S1、将纤维承压在线监测传感器预埋至待监测的复合材料纤维层间;所述纤维承压在线监测传感器为具有压阻效应的多孔导电网络结构薄膜传感器;S2、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在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施加压力;S3、监测纤维承压在线监测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以反应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纤维承压变化。本发明消除了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树脂压力对传感器信号输出的影响,实现对复合材料成型过程纤维承压的精确在线监测,且监测过程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与成型质量,不会降低复合材料成型后的服役性能甚至改善层间力学性能。

    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自动铺放与熔融沉积复合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013069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1233343.9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自动铺放与熔融沉积复合工艺,属于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领域。首先对目标零部件的主承力结构进行纤维自动铺放路径规划,得到铺放路径,运用连续单向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预浸带,通过激光辅助加热与冷压辊对带材进行铺放原位固化成型,即得到自动铺放成型的目标零部件的主承力结构;然后对目标零部件的功能装配结构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熔融沉积路径,将铺放好的主承力结构进行加热提高表面温度,并根据熔融沉积路径,运用段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预浸原丝进行送丝打印,对功能装配结构进行沉积成型。本发明整体化成型避免了螺栓连接钻孔造成的连续纤维断裂及层间损伤问题,可显著提高构件的整体力学性能。

    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自动铺放与熔融沉积复合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01306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33343.9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自动铺放与熔融沉积复合工艺,属于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领域。首先对目标零部件的主承力结构进行纤维自动铺放路径规划,得到铺放路径,运用连续单向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预浸带,通过激光辅助加热与冷压辊对带材进行铺放原位固化成型,即得到自动铺放成型的目标零部件的主承力结构;然后对目标零部件的功能装配结构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熔融沉积路径,将铺放好的主承力结构进行加热提高表面温度,并根据熔融沉积路径,运用段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预浸原丝进行送丝打印,对功能装配结构进行沉积成型。本发明整体化成型避免了螺栓连接钻孔造成的连续纤维断裂及层间损伤问题,可显著提高构件的整体力学性能。

    一种纳米纤维3D多孔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306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82858.5

    申请日:2021-08-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组织工程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3D多孔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S1、将可降解生物压电材料溶于溶剂中,制备得到纺丝溶液;S2、将纺丝溶液在电场作用下喷射到凝固浴中,分散均匀,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纳米纤维气凝胶;S3、将纳米纤维气凝胶进行交联处理,得到纳米纤维3D多孔气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制备得到的3D纳米纤维表面是类苦瓜表皮粗糙结构;气凝胶结构内部富含大量孔隙,与细胞生长微环境相似,无毒且生物相容性优异;所使用的压电材料特有的压电效应,能够将外界的机械刺激转化为电能,结合人体本身的微电场,通过产生微电流刺激加速细胞生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