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含锌电炉粉尘中选择性高效提锌并除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3395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35225.X

    申请日:2016-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以含锌电炉粉尘为原料,选择性高效提锌同时去除铁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领域。其原料是含锌电炉粉尘,提取剂是十二水合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提取步骤是:含锌电炉粉尘先经水洗、干燥,然后与十二水合硫酸铁铵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置于密闭反应釜中,于一定温度下水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反应产物置于离心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经搅拌后固液分离,得到含锌浸出液和含铁浸出渣。本发明工艺简单,可以一步实现高效提锌且除铁的目的,锌的浸出率高达93%以上,铁的浸出率低于2%,大部分铁留在浸出渣中;固液分离过程容易进行。本发明可以选择性高效提取含锌电炉粉尘中的锌,易于操作,是从含锌电炉粉尘中选择性高效提锌的新方法。

    一种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制备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598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497092.X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一种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制备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方法,属于无机材料领域。制备步骤为:将含钛电炉熔分渣粉碎、磨细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将其加热到指定温度,通过过滤、干燥、超声、酸液冷凝回流、离心过程制得中间产物,然后将此中间产物与氢氧化钾混合控制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后,即可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制备出六钛酸钾纳米晶须。该晶须材料的直径为150~200nm,长度为10~15μ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本发明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的堆积问题,减少了废渣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六钛酸钾晶须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为含钛电炉熔分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

    一种水蒸汽压可控的饱和水蒸汽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3407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095129.1

    申请日:2011-04-15

    Abstract: 一种水蒸汽压可控的饱和水蒸汽发生装置,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包括由三口烧瓶(1)、铝质加热套(2)构成的水蒸汽预发生装置和由玻璃珠(5)、恒温水浴锅(6)、恒温水浴管(7)、虹吸管(8)构成的水蒸汽饱和发生装置。石英管(4)连接水蒸汽预发生装置、水蒸汽饱和发生装置和反应炉,石英管(4)外密排缠绕硅橡胶电热线(3)。本发明通过控制水浴锅的温度来达到控制水蒸汽压的目的,能够产生水蒸汽含量、压力可控的饱和水蒸气水蒸汽,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实际高温含水的环境。装置结构简单,容易与已有设备连接,便于更换,为研究者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途径。

    一种二步还原氮化反应制备β-赛隆晶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1822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076059.8

    申请日:2009-01-04

    Abstract: 一种二步还原氮化反应制备β-赛隆晶须的方法,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先利用煤矸石碳热还原氮化合成β-赛隆,再以合成的β-赛隆粉体为原料,添加硅粉、铝粉和氧化铝在还原氮化条件下合成β-赛隆晶须;反应式为:一步还原氮化中合成原料配比中煤矸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95%,碳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5%;二步还原氮化反应中β-赛隆粉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5%,硅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15%,铝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0%,氧化铝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本发明合成方式不仅原料成本低廉,且合成可控性强,将为β-赛隆晶须材料的经济化合成与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法,还将为煤矸石的处理和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一种用固体废弃物合成堇青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2880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239264.7

    申请日:2008-12-05

    Abstract: 一种用固体废弃物合成堇青石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煤矸石与废弃耐火材料(镁碳砖、滑板砖)为原料烧结合成,反应后生成了纯度较高的堇青石。原料中煤矸石、镁碳砖、滑板砖的质量百分比分别是70%~80%、10%~20%与10%~20%。混合原料在空气气氛下1300℃~1420℃反应合成,保温2~6个小时左右后冷却,即得纯度较高的堇青石材料。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堇青石转化效率高、性能好的特点,不仅完全利用固体废弃物合成堇青石材料,降低了工业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处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种制备浸润性可控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0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056547.8

    申请日:2008-01-22

    Inventor: 郭敏 马腾 张梅

    Abstract: 一种制备浸润性可控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是采用醋酸锌溶胶通过甩胶工艺在基底上制备胶膜,退火后生成晶种膜,将基底置于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氨的混合前驱液中,于90~100℃水热沉积3~5h,可在基底上制备得到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同时,通过控制胶体浓度,甩胶次数,退火温度和时间,不但实现了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密度的可控,以及阵列浸润性的可控,而且克服了阵列浸润性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利用固体废弃物合成多孔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1198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80637.2

    申请日:2009-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固体废弃物合成多孔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煤矸石与废弃耐火材料(废弃镁碳砖、废弃滑板砖)以及木屑造孔剂作为原料,按照质量比煤矸石35~55%、用后镁碳砖3~10%、用后滑板砖10~50%、木屑5~40%进行混合,成型后在空气气氛中,1340℃~1460℃温度下保温2-6h,得到合成烧结坯。本发明合成的多孔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抗折强度达到24.33MPa,显气孔率25.44%,热膨胀系数3.8×10 -6 K -1 ,体积密度1.94g/cm3,且显微形貌均匀,具有较好的高温使用性能。不仅解决了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合成的多孔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可以应用于陶瓷工业窑具材料,而且符合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

    一种镁阿隆/β-赛隆复相陶瓷材料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56738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910076061.5

    申请日:2009-01-04

    Abstract: 一种镁阿隆/β-赛隆复相陶瓷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结构陶瓷和耐火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合成原料配比中煤矸石的百分含量为1~40%,用后滑板砖粉的百分含量为45~90%,用后镁碳砖粉的百分含量为5~15%,碳的加入量为2~12%。混合配比原料后在通氮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合成,合成温度为1500~1850℃,保温时间为1-10h,氮气压力在0.1-20MPa之间,合成复相材料中镁阿隆的百分含量为65~95%,β-赛隆的百分含量为5~35%。本发明合成成本低廉,有益于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利用煤矸石和用后耐火材料中的少量残碳作为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还原剂,进一步降低合成成本,为煤矸石和用后耐火材料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合成的复相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一种微波水热合成铌酸钠铌酸钾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6339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78707.1

    申请日:2007-12-04

    Abstract: 一种微波水热合成铌酸钠铌酸钾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其特征是以NaOH或KOH溶液,Nb2O5为反应物,采用微波水热技术合成NaNbO3或KNbO3陶瓷粉体,NaOH或KOH浓度为4-8mol/L,Nb2O5加入量为0.01-0.02摩尔,反应温度为110-150℃,保温时间为2-6小时。微波水热合成铌酸钠铌酸钾无铅压电陶瓷粉体同时拥有微波独特的加热特性和水热法本身的优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低能耗,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氮氧化铝镁/氮化硼复相耐火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275898C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410009723.4

    申请日:200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陶瓷和耐火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氮氧化铝镁/氮化硼复相耐火材料。合成MgAlON和BN配比的复相材料,以MgAlON为基时,BN的加入量为10~40%;以BN为基时,MgAlON的加入量为5~25%。制备工艺要求为:烧结温度在1500℃~2000℃之间,烧结压力在0.1MPa~50MPa之间,烧结或合成的气氛为氮气气氛保护,氧气分压与氮气分压之比为10-5~10-15之间,保温时间在0.5h~10h之间。MgAlON/BN复合将充分发挥两组分的各自特点,通过优势互补,使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包括高温、常温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等),化学性能(包括抗氧化、抗渣侵蚀与抗钢水侵蚀性能等)以及高的热震稳定性;有望成为新型高性能结构陶瓷或新型可加工耐火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