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693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64197.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轧钢生产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提高贝氏体钢轧后冷却温度精度的方法,主要应用在中厚板生产线上。具体工艺过程是:精轧完后厚度范围6~80mm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到轧后冷却区域,将温度720~900℃的钢板快速冷却至250~600℃,冷却完成后钢板通过矫直机输送至冷床。本发明采用贝氏体钢高、中、低温冷却过程变换热系数方法,解决传统单一换热系数精度差问题。本发明采用静态模型表按水温分区方法,换热系数实时适应水温及季节变化解决命中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前馈动态模型引入开冷温度波动提前修正换热系数方法,解决轧制温度波动对冷却精度的影响。采用本发明,贝氏体钢轧后冷却模型控制温度精度98%命中±10℃,不受季节影响直接或第二块命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010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203417.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钢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能够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所需的内存。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利用压缩感知的稀疏重构算法对信道估计进行重构,得到穿钢系统的信道状态响应估计值;根据得到的信道状态响应估计值对接收端的接收信号进行均衡,得到均衡之后的信号。本发明涉及超声波通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5319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20037.2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品直径φ70-φ200mm大规格棒材的控制轧制方法,属于轧钢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控制轧制设备在正常轧制过程中另外设置了冷却辊道,具体轧制步骤为:轧机轧后中间坯从轧线辊道移出,在冷却辊道上往复运动和空冷,中间坯到达预定温度后被回置于轧线辊道,再经过切头后,用后续轧机对中间坯进行控制轧制。该方法解决了大规格棒材的控制轧制过程中的中间坯温降时间长、轧制生产效率低,以及棒材高温奥氏体组织无法控制的难题。实施中间坯空冷后,用切头剪切除低温头部,防止中间坯咬入困难、以及轧卡等轧制等事故。中间坯内外在空冷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温度梯度,经过轧制后,可促进轧件心部变形,大幅度降低轧制棒材中心区域的疏松。
-
公开(公告)号:CN10717526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474057.9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45/02
Abstract: 一种热轧厚板摆动冷却方法,属于轧钢生产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工艺过程是:精轧完后厚度范围50~200mm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到在线加速冷却区域,将温度800~1000℃的厚钢板采用摆动冷却方法冷却至250~750℃,冷却完成后通过矫直机输送至冷床。本发明采用冷却区内步进式摆动冷却,通过选取合适的摆动区间,设定冷却器开启幅度、正反向摆动距离及步进摆动辊道速度等工艺参数,实现摆动过程中钢板全长的均匀冷却,全长钢板温度差≤8℃。解决了超过50mm厚钢板采用通过式冷却无法冷却到所需目标温度的问题;也解决了采用通过式摆动冷却方法而影响前后精轧、矫直工序及轧制节奏的问题。通过采用步进式摆动冷却,提高了厚板生产轧制节奏,生产效率提高24%。
-
公开(公告)号:CN1090673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54157.9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3H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换能器端口阻抗匹配电路的自适应调节方法,能够使整个系统达到匹配状态,实现系统最大功率传输或无失真传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电换能器的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根据获取的压电换能器的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估计压电换能器的端口阻抗信息;根据估计得到的压电换能器的端口阻抗信息,确定压电换能器的端口阻抗匹配电路的参数信息;根据确定的压电换能器的端口阻抗匹配电路的参数信息,调节压电换能器的端口阻抗匹配电路。本发明适用于压电换能器端口阻抗匹配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13312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156123.2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传感器端口等效导纳电路参数估计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为遗传算法进化预定代数;在遗传算法运行的同时评价性能指标,若满足算法退出条件,则结束算法,若不满足则在未完成预定代数的前提下继续运行遗传算法,并在完成预定代数后转入粒子群算法;在粒子群算法运行过程中同样评价性能指标,如果评价结果满足算法退出条件,则结束算法,如果评价结果不满足算法退出条件但是满足算法切换条件,则切换算法,循环串行组织直到满足算法退出条件则结束算法;将算法所获取的最优个体基因作为压电传感器端口等效导纳电路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既保证了全局搜索性能,又能进行局部寻优。
-
公开(公告)号:CN10564285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057001.9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铸坯冷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铸坯凝固;铸坯脱离液芯或固液混合态,达到完全凝固;在快速冷却处理前,满足铸坯表面温度900℃以上,铸坯中心温度1100℃以上;步骤二、快速冷却处理;在铸坯表面形成低温层,铸坯表面温度降至Ar1~(Ar1‑300)℃时终止冷却处理,此时铸坯中心温度大于Ar3;步骤三、返温处理;铸坯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Ar1时终止返温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表面快速冷却/返温过程改善铸坯表面组织,增加表面强度和塑性,避免在随后的输送、吊运、堆冷及加热等过程中坯料表面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0717526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74057.9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4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45/0203
Abstract: 一种热轧厚板摆动冷却方法,属于轧钢生产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工艺过程是:精轧完后厚度范围50~200mm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到在线加速冷却区域,将温度800~1000℃的厚钢板采用摆动冷却方法冷却至250~750℃,冷却完成后通过矫直机输送至冷床。本发明采用冷却区内步进式摆动冷却,通过选取合适的摆动区间,设定冷却器开启幅度、正反向摆动距离及步进摆动辊道速度等工艺参数,实现摆动过程中钢板全长的均匀冷却,全长钢板温度差≤8℃。解决了超过50mm厚钢板采用通过式冷却无法冷却到所需目标温度的问题;也解决了采用通过式摆动冷却方法而影响前后精轧、矫直工序及轧制节奏的问题。通过采用步进式摆动冷却,提高了厚板生产轧制节奏,生产效率提高24%。
-
公开(公告)号:CN103516659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10502728.X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时变直流偏移的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偏移估计方法,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对载波频率偏移估计准确,误差较小。本发明提供的带有时变直流偏移(TV‑DCO)的正交分频复用(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偏移(CFO)估计方法包括:建立带有CFO和TV‑DCO的OFDM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DCO补偿和功率泄漏最小化的方法估计CFO。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载波频率偏移估计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58338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57028.8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4 , B22D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46 ,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止连铸坯表面开裂的冷却装置,包括高速冷却段、空冷返温段、低速冷却段、框架、冷却喷水单元、位置和温度探测单元、控制单元;冷却喷水单元、位置和温度探测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框架上设置有喷头,冷却水管线沿框架布置,水加压装置通过冷却水管线与喷头连接;位置探头位于高速冷却段入口处,温度探头与喷头同处设置;位置探头、温度探头均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铸坯经过高速冷却段、空冷返温段、低速冷却段,通过位置和温度反馈,实现冷却水流量和压力的动态控制;通过这种冷却/返温过程改善铸坯表面组织,提高表层的强度和塑性,避免在后续过程中铸坯表面开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