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1667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406066.3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第一保险杠加强件、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保险杠加强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的车辆后侧的一对左右前侧构件、裙板上构件、介于所述第一保险杠加强件与所述前侧构件之间的第一碰撞吸能盒、将所述一对左右前侧构件的前端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联接在一起的横向构件以及布置在距所述横向构件的所述车辆后侧一距离的位置处的高电压部件。所述第一碰撞吸能盒构造为当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负荷从所述第一保险杠加强件输入时经受压缩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92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304892.4
申请日:2021-03-17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其具有前舱;驱动单元,其被配置在前舱内,并对车轮进行驱动;多个托架,其将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身上;稳定器,其在前舱内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将左右前悬架彼此连结在一起;多个衬套,其将稳定器安装在车身上。多个衬套包括位于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的第一衬套,多个托架包括位于第一衬套的后方的第一托架。第一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衬套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50718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157178.1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副框架,该车身包括前舱,该副框架构造成支撑设置在前舱中的安装部件。车身包括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向下倾斜的第一相对面。副框架从下方附接到车身。副框架包括面向车身的第一相对面的第二相对面。第二相对面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向下倾斜。第一相对面和第二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向后倾斜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090176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0758910.9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具备:左右一对前纵梁,其被配置于车身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处,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横向构件,其被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所述前端部彼此进行连结;前轮驱动用的电机,其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横向构件而靠车辆后方侧;散热器,其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横向构件而靠车辆后方侧且相对于所述电机而靠车辆前方侧,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而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651562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686154.X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2D21/15 , B62D21/152 , B62D25/08 , B60R19/023
Abstract: 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包括形成为细长形状的中空的框架部件以及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其与框架部件的对置的一对内面的一个内面进行接触;第二接触部,其与另一个内面进行接触;以及连结部,其将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连结在一起。狭缝形成在加强部件的至少第二接触部和连结部中,狭缝从所述另一个内面侧的端部朝着所述一个内面侧延伸,并且具有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一对内面互相对置的间隔的四分之一的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476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607920.9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19/30 , F16F7/124 , F16F7/126 , F16F2224/0241 , B60R1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吸能构造,包括:保险杠加强体,其在车辆前端部或车辆后端部沿着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筒状的吸能体,其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设置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内侧,并且在车辆的碰撞时被压坏;以及引导部件,其包括被固定于上述保险杠加强体并配置在上述吸能体的内部的引导部,还包含多个抵接部和释放部,该抵接部在车辆的碰撞时从内侧与构成上述吸能体的壁接触,该释放部设置在上述多个抵接部之间,与构成上述吸能体的壁的间隔被设定为比上述抵接部与该壁的间隔大,在车辆的碰撞时在与该壁之间形成供上述吸能体的被压坏的部分释放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6359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497742.X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行驶用电动机的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配备有:车身,所述车身具有驾驶室及前车身;副车架,所述副车架被安装于前车身的下部,与前车身一起对悬架进行支承;以及蓄电池单元,所述蓄电池单元被安装于驾驶室的下部,向行驶用电动机供应电力。副车架具有在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梁,在纵梁的后端部被固定于车身的梁安装部。蓄电池单元具有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突出的托架,在托架处被固定于车身的梁安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30299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347028.7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的悬架,包括:侧梁,所述侧梁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于车身的框架,所述侧梁沿着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弯曲成使得中央比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方低;下臂;以及托架,所述托架将所述下臂连接于所述侧梁。所述托架配备有: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支承所述下臂的轴,并且,被接合于所述侧梁的侧面;以及上板,所述上板将所述一对侧板连接起来,并且,被接合于所述侧梁的上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2463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335779.7
申请日:2022-03-31
IPC: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具有地板、电池壳体、支承悬架的框架、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在位于比所述电动车辆的中央线靠车辆右侧的位置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框架,在比所述中央线靠车辆左侧的位置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框架,在位于比所述中央线靠车辆右侧的位置的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在位于比所述中央线靠车辆左侧的位置的第四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板材、以及以覆盖凹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板材的第二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0655360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685900.3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能量吸收结构,包括由纤维强化树脂制成的筒状的能量吸收体(14A);设置成面对能量吸收体(14A)的轴向端部并且在车辆碰撞期间从轴向端部压碎能量吸收体的对置面(装接板20);以及引导部(周壁22、肋26),其从对置面突出,并且安置在能量吸收体(14)的内部。引导部被构造成包括抵接部(抵接壁50),该抵接部设置成能够在车辆碰撞期间从内侧与构成能量吸收体的壁接触,并且通过在能量吸收体的轴向上的开口与对置面分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