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82281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80062823.7

    申请日:2010-03-03

    Abstract: 一种具备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应用本发明的内燃机(1)具备:具有设置于排气通路(4)的涡轮(7b)以及设置于进气通路(3)的压缩机(7a)的涡轮增压器(7);设置于排气通路(4)的相比涡轮(7b)靠下游的区间,且对排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催化剂(10);以及连接排气通路(3)的相比排气净化催化剂(10)靠下游的区间和进气通路(3)的相比压缩机(7a)靠上游的区间的低压EGR通路(31),在压缩机(7a)设置有能够通过移动扩散器叶片(18)而变更从压缩机叶轮(12)送出的进气的流路的节流量的活动叶片机构(17),对活动叶片机构(17)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得当经由低压EGR通路(31)朝压缩机(7a)供给排气时,与未朝压缩机(7a)供给排气时相比较,进气的流路的节流量变小。

    离心压缩机以及涡轮增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9753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80162348.8

    申请日:2009-11-17

    Inventor: 岩田昭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62 F05D2250/52

    Abstract: 一种离心压缩机以及涡轮增压器,离心压缩机(10A)具备:在内部收纳压缩机叶轮(13)且将其支承为绕轴线(Ax)旋转自如的壳体(11);以配置于压缩机叶轮(13)的外周的方式设于壳体(11)的螺旋状的涡壳(15);作为从压缩机叶轮(13)的出口侧(13a)通到涡壳(15)的通路空间设置的由压缩机壳体(18)和中心壳体(17)形成的扩散部(16),还具备:能在从压缩机壳体(18)突出而横截扩散部(16)的突出位置(P1)与被收纳在设于压缩机壳体(18)的收纳部(23)的收纳位置(P2)之间移动的活动叶片(21);及在突出位置(P1)与收纳位置(P2)之间驱动活动叶片(21)的致动器(22),致动器(22)设于中心壳体(17)。

    涡轮壳体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47181U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20266782.9

    申请日:2014-05-23

    Inventor: 岩田昭寿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壳体。该涡轮壳体包括涡轮壳体主体、及与内燃机排气通道固定连接的法兰,法兰被包铸在涡轮壳体主体上,且法兰的耐热性高于涡轮壳体主体的耐热性,法兰上形成有,防止该法兰从涡轮壳体主体脱离的止脱部。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与内燃机排气通道固定连接的法兰的热变形,从而防止排气泄漏。

    排气旁通通路与旁通阀座之间的结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742770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20065771.4

    申请日:2014-02-14

    Inventor: 岩田昭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旁通通路与旁通阀座之间的结合结构(1)。该结合结构(1)包括,形成在涡轮壳体(33)上的排气旁通通路(33d)、及配置在该排气旁通通路(33d)的出口(33g)处的旁通阀座(37),旁通阀座(37)在排气旁通通路(33d)的轴向及径向上与排气旁通通路(33d)的出口(33g)处的涡轮壳体(33)相抵接,旁通阀座(37)与排气旁通通路(33d)的出口(33g)处的涡轮壳体(33)之间形成有气隙(G)。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结构,能够抑制从排气旁通通路(33d)通过的尾气的热量经由阀座构件(37)而传递到排气旁通通路(33d)周围的涡轮壳体(33)上。

    涡轮机叶轮与涡轮增压器轴之间的接合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3476403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73906.3

    申请日:2013-0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机叶轮与涡轮增压器轴之间的接合构造。在该接合构造(1)中,涡轮机叶轮(3)与涡轮增压器轴(9)之间的接合面(7)包括,涡轮机叶轮(3)与涡轮增压器轴(9)相抵接的定位面(7a);及涡轮机叶轮(3)与涡轮增压器轴(9)焊接的焊接面(7b),定位面(7a)被配置成比焊接面(7b)更靠近涡轮机叶轮(3)侧。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在焊接时能够保持涡轮机叶轮(3)与涡轮增压器轴(9)之间的平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