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穿越区域内地面沉降严重区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6245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0003565.3

    申请日:2018-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隧道穿越区域内地面沉降严重区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隧道沿线历年沉降速率等值线图、沉降速率纵断面图、获取校正后的多年平均沉降速率V、确定N年总沉降量修正系数γN、获得深度h以下地层区域沉降占比ξh、计算获得N年隧道预测区域沉降值、获取隧道轨面最大调整高度△HN、确定隧道断面净空尺寸。本发明首次系统性提出隧道工程区域地面沉降及隧道沉降预测、线路纵断面拟合、差异沉降条件下的隧道断面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长距离线性地下工程穿越区域沉降严重段落甚至沉降漏斗区的问题,避免了因区域差异沉降导致的隧道病害及侵限问题,真正实现新建隧道工程的百年设计。

    一种大盾构扩挖既有小盾构隧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4965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76422.8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盾构扩挖既有小盾构隧道的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在坑基内施做基坑围护结构;小型盾构设备通过基坑围护结构并实现隧道的贯通,并设置小盾构隧道管片;大型盾构设备始发竖井基坑开挖,施做主体结构的底板、中板和顶板,并在三者侧边施做侧墙;隧道既有盾构隧道贯通后进行洞内回填;吊装大型盾构设备进行始发,大型盾构设备掘进施工,切割小盾构隧道管片、回填材料及周边土体,并设置大盾构隧道管片,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本发明使得使用者对地下隧道的施工处理变得更加方便,可以实现在当地面不具备完全明挖条件或明挖工期滞后较多时,通过大小盾构设备的相互配合,在完成隧道贯通的同时,可以实现站点地下大空间的挖掘施工。

    一种横跨基坑并排砌体管沟的原位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027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86413.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跨基坑并排砌体管沟的原位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混凝土支撑的顶面标高、施做混凝土支撑、支托底板型钢下穿原位保护管沟、将固定型钢插入至支托底板、安装型钢斜撑、通过水平注浆管进行土体加固。本发明避免了因基坑开挖施工对管沟迁改产生的社会影响减少了工程投资,同时优化了工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发明将管沟底部支托底板与基坑的混凝土支撑连接,管沟侧面支撑结构与底部支托平台连接,支托系统的刚度大,对管沟的竖向及侧面变形控制效果好,降低了管沟原位保护的安全风险。同时,为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回筑提供了必要的施工空间。

    高铁隧道穿越区域内地面沉降严重区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6245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810003565.3

    申请日:2018-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隧道穿越区域内地面沉降严重区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隧道沿线历年沉降速率等值线图、沉降速率纵断面图、获取校正后的多年平均沉降速率V、确定N年总沉降量修正系数γN、获得深度h以下地层区域沉降占比ξh、计算获得N年隧道预测区域沉降值、获取隧道轨面最大调整高度△HN、确定隧道断面净空尺寸。本发明首次系统性提出隧道工程区域地面沉降及隧道沉降预测、线路纵断面拟合、差异沉降条件下的隧道断面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长距离线性地下工程穿越区域沉降严重段落甚至沉降漏斗区的问题,避免了因区域差异沉降导致的隧道病害及侵限问题,真正实现新建隧道工程的百年设计。

    一种横跨基坑并排砌体管沟的原位保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113651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919500.X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跨基坑并排砌体管沟的原位保护结构,包括并排较深砌体管沟、并排较浅砌体管沟,所述并排较深砌体管沟、并排较浅砌体管沟连接为一体且并排设置,所述并排较深砌体管沟、并排较浅砌体管沟由支托底板支撑,所述支托底板设置在基坑中的混凝土支撑上。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基坑开挖施工对管沟迁改产生的社会影响减少了工程投资,同时优化了工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实用新型将管沟底部支托底板与基坑的混凝土支撑连接,管沟侧面支撑结构与底部支托平台连接,支托系统的刚度大,对管沟的竖向及侧面变形控制效果好,降低了管沟原位保护的安全风险。同时,为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回筑提供了必要的施工空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