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11470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29533.8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药剂释放功能的植入式微电极、制作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微电极包含功能区域、连线区域和焊接点区域。功能区域同时包含有可实现电刺激或电记录的金属位点结构和实现药剂释放的微池。微电极上金属位点结构和焊接点区域焊接电极之间的连线结构则由基底材料和一层绝缘材料包夹而与外界隔离;微池结构包含至少一个开口,每个开口以纳米孔膜覆盖,并以一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膜密封;微池结构中加工有至少一个对酸性敏感的水凝胶微柱结构,微电极植入体内后通过水凝胶与生理体液接触发生膨胀,将微池中的药剂挤出,达到体内药剂自动释放的目的。用于截断外周神经再生或用作神经假体中的神经-电子接口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719257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27903.X
申请日:2005-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通量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装置,所述的装置是由硅基微喷头阵列芯片、PDMS弹性薄膜和弹性环、SU-8基的挤压头阵列、钕铁硼磁致驱动器和样品载波片构成的;其中PDMS弹性薄膜与硅基微喷头阵列芯片采用紫外胶实现粘结和微通道密封,SU-8基的挤压头阵列与微喷口对准并将整个钕铁硼磁致驱动器通过PDMS弹性环固定在PDMS薄膜表面,载波片承载微喷口挤出的微液滴点阵列。利用硅深反应离子刻蚀和微机电加工系统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含有进样池、微通道、微贮液池和微喷口等微结构,根据磁致驱动原理制作驱动器,并用于驱动PDMS弹性薄膜,采用PDMS和环氧树脂将制成的独立部件进行封装而制成。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普及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687777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25212.6
申请日:2005-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醛基修饰的蛋白质芯片基片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普通玻璃基片或硅片作为载体,将活性官能基团醛基引入基片表面,生成能够有效牢固固定蛋白质的蛋白质芯片基片。其置备方法主要包括羟基化、APTES的自组装和对苯二甲醛的组装三步。对苯二甲醛中的两个醛基中的一个和基片表面的氨基基团发生反应并以C=N双键结合,另外的活性醛基暴露在芯片表面,可以和蛋白质的氨基基团发生反应,生成C=N双键,将蛋白质固定在玻璃或硅片表面上,本发明的优点是以价格较低的玻璃片和硅片作为蛋白质芯片的载体,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通过共价键将蛋白质固定在玻璃片或硅片表面,在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可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067624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710041228.5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管道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金属丝弯曲成三维的空间结构,作为三维管道模具,然后浇注液态聚合物,并以适当条件使之固化,聚合物固化后,再利用电化学的方法腐蚀掉包埋在固化聚合物中的金属丝,最终得到具有三维管道结构的微流体芯片。本发明简化了三维管道微流体芯片的传统复杂制作过程,无需严格的净化室环境和昂贵的微加工设备,具有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793921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11196.2
申请日:2005-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微喷阵列点样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点样装置的主体部分是PZT薄膜驱动器和生物微喷阵列芯片;PZT薄膜驱动器是由PZT薄膜驱动层和氧化锆缓冲层组成,生物微喷阵列芯片上集成制作了微进样孔、微管道、微贮液池和微喷嘴。生物样品在微管道的表面张力下可直接从微进样孔经过微管道进入微贮液池和微喷嘴,由于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平衡作用它会悬挂在微喷嘴口;在微喷嘴背面的PZT压电薄膜所产生的形变驱动下,液体会被挤压出来;被挤压出来的液体会接触到喷嘴下方的生化反应芯片表面,从而留下了样品点。可以根据需要涉及不同的微喷嘴图形,快速得到不同样品微阵列;可根据需要控制不同电极之间的电压可得到微阵列。
-
公开(公告)号:CN100591391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610029533.8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药剂释放功能的植入式微电极、制作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微电极包含功能区域、连线区域和焊接点区域。功能区域同时包含有可实现电刺激或电记录的金属位点结构和实现药剂释放的微池。微电极上金属位点结构和焊接点区域焊接电极之间的连线结构则由基底材料和一层绝缘材料包夹而与外界隔离;微池结构包含至少一个开口,每个开口以纳米孔膜覆盖,并以一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膜密封;微池结构中加工有至少一个对酸性敏感的水凝胶微柱结构,微电极植入体内后通过水凝胶与生理体液接触发生膨胀,将微池中的药剂挤出,达到体内药剂自动释放的目的。用于截断外周神经再生或用作神经假体中的神经——电子接口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461981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610026292.1
申请日:2006-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基底的凸起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柔性聚合物作为基底材料和加工凸起电极结构,保证电极的刺激点与神经的充分接触,改善神经电刺激和神经信号记录的效果。本发明以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硅片制作模具,氧化硅片模具表面形成二氧化硅作为牺牲层,通过剥离、注胶、释放牺牲层得到凸起聚合物微电极(见摘要附图)。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聚合物基底的凸起电极制备方法具有与传统的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加工工艺兼容、可标准化大批量制作的特点。本发明制作的电极可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神经生物学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067621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710041619.7
申请日:2007-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加工方法制作的微型固相萃取芯片及使用方法。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盖层和一个管道层,所述管道层通过微加工形成至少一段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和一段过滤管道,其中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通过坝型结构或栅栏结构与相邻管道部分分隔,但保持与相邻管道部分气相和液相的连通性,过滤管道部分由光引发聚合物形成的微孔结构构成;同时所述管道层对应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区域背面加工有微型加热电极和温度感应电极,用于加热控温。本发明可应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微量样品快速萃取。
-
公开(公告)号:CN1314700C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410084445.9
申请日:2004-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样品中DNA提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羧基标记的微磁珠导入芯片的微流道内,并吸附固定在芯片的微流道内,形成可用于生物样品DNA提取的微流体芯片,芯片主体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2)将生物样品和DNA吸附液混合后导入到芯片内,和固定在芯片内的标记有羧基的微磁珠混合,样品中的DNA吸附在微磁珠上,通入缓冲液,洗脱,收集洗脱液,获得分离纯化的DNA。本发明的方法,芯片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芯片内的微磁珠可以方便的通过外加磁场操控,试剂毒性小,无需复杂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有利于一次性使用,利用磁珠的顺磁性可以通过外加磁场方便的芯片内操控磁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便携化。
-
公开(公告)号:CN1696639A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200510025213.0
申请日:2005-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生物样品富集芯片及其制作方法,特征在于用MEMS加工工艺在硅片表面刻蚀微米级别的微柱,然后在微柱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基团,最后抗体或受体的化学基团与衍生的活性化学基团发生共价化学反应,抗体或受体就被固定在微柱的表面,当溶液中有相应的抗原或配体通过时,就会和相应的抗体或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被捕获。在一定的条件下加入少量的洗脱试剂,就能达到富集和分离相应生物样品的目的。芯片的制作包括MEMS工艺制作微柱,芯片的阳极键合,微柱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基团和抗体或配体的固定四个主要步骤。优点在于能够在微型芯片上实现对微量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富集,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减少了试剂的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