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钻及取芯机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33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45601.4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芯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钻及取芯机,包括:移动机构、可用于钻孔取芯的取芯机构以及对路面车辙板进行取样的取板机构和将车辙板样品的取出的夹持机构,取芯机构取芯筒,取芯筒的内壁上设有移动槽,移动槽滑动连接左内移动板,通过设置取芯机构,并将取芯机构内部设有可移动的内移动板,在将样品从地面取出后,可通过将内移动板移动进而在取芯筒内壁留有落差,便于样品从取芯筒中脱落,并通过设置取板机构,通过可调整与旋转电机间距的切割片,可对不同规格的车辙板进行切割,并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将车辙板从路面取出,通过移动机构,可定点等距移动取芯机构,实现取芯时的自动定位以及自动作业,提高取芯效率。

    一种桥梁减振降噪快速化预测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7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16076.2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减振降噪快速化预测评估方法,具体如下:首先,建立三维桥梁有限元模型,通过简谐激励振动分析获得桥梁的动柔度矩阵;其次,建立多刚体车辆模型,并通过车辆动力方程求解获得车轮的动柔度矩阵;然后通过频域的振动耦合方程求解获得车轮‑桥面相互作用力,并将作用力施加于桥梁结构进行谐振响应分析;然后计算桥梁各个部件的振动功率,并将其等效为理论声源模型,预测桥梁振动辐射噪声;最后,对比采用减振降噪措施前后的振动功率和声场分布,评估减振降噪效果。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3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15220.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的试验方法,具体包括:制得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将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采用不同粒径的标准筛过筛,记录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通过各个标准筛的通过率;将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分次装入试模中;将试模进行加压处理,再将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打碎,再次进分级过筛处理,并记录此时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通过各个标准筛的质量;计算加压前后,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通过标准筛的质量损失率,将待测风干石料混合试样通过每个标准筛的质量损失率相加并将其定义为骨架破损指标I;该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的试验方法可以更加方便的预判水泥稳定碎石的骨架结构性能,且预判的结果贴近实际骨架结构性能。

    一种基于智能颗粒结构的路面结构应力检测与养护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1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498458.6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颗粒的路面结构应力检测与养护预警方法。首先对智能颗粒进行改进,使得智能颗粒能够满足单向受力的工作状态,与其标定试验的工况一致,同时增强其密封性能,使其对道路各结构层都具有适应能力。然后按照一定方法和规律在道路各结构层埋置智能颗粒,使用标准轴载车进行加载,采集数据后用平均化方法进行处理,即可得到结构层层底的竖向压应力。根据采集得到的竖向压应力数据,结合修正的布辛尼斯克公式,反算出各结构层的相对模量,对比运营期间的相对模量与交工时的初始模量,若结构层相对模量衰减至80%以下,则需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

    一种防冲刷水下桩基结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3563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25724.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冲刷水下桩基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防冲刷水下桩基结构的保护套筒由若干个拼接筒体相互拼接组合形成筒体结构;保护套筒内填充浇筑混凝土桩;所述的拼接筒体的外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块的定位凹槽,定位块上的端面设有高强钢丝束,高强钢丝束延伸至浇筑的混凝土桩内;定位凹槽内设有供高强钢丝束穿过的定位凹槽底孔。本发明提供的防冲刷水下桩基结构,结构不同于现有发现后加固的保护思路,而是在混凝土桩基浇筑过程中将保护套筒拼装结合到桩基上端表面,从根本上避免了水下桩基磨蚀损伤发生的可能,并可以加固预期处于河床以下范围的桩基,从而防止河床位置变化导致桩身外露遭到冲刷磨蚀的问题。

    一种用于瑞利波检测的组合式含裂缝道路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31559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90853.3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瑞利波检测的组合式含裂缝道路模型,包括四种型号的16种试验板,可自由组合模拟沥青面层和水稳基层中不同宽度、位置的裂缝,成本较低,组合方便,在进行裂缝特征瑞利波检测试验、研究裂缝对瑞利波信号影响等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将板放置于水平地面,第一型试验板与第三型试验板搭配使用,第二型试验板与第四型试验板搭配使用。两型板的接触边可随意搭配,共可模拟256种不同形态的裂缝。用于瑞利波检测试验时,检测传感器梁置于上层板上表面,摆放方向与上层板上表面上铁板圆心到两块试验板接触边的垂线相重合。敲击铁板产生激振信号,检测传感器接收瑞利波信号,用于后续分析。

    一种基于虚拟试验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037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06996.6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试验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集料原材料试配三组粗集料组成不同的PAC级配;按试配级配生成粒径2.36mm以上的粗集料混合物离散元模型;进行虚拟单轴贯入试验,根据单轴贯入变形应力图获取临界荷载与压头位移;提取各档集料颗粒在临界荷载点的配位数、接触占比、力链分布与位移情况,并将骨架结构可视化;综合对比三组级配方案的各项骨架细观指标,选择总体力学性能最佳的一组作为设计级配的粗集料部分。该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不同级配下骨架结构的状态,解决当前方法仅关注空隙率、忽视粗集料组成的优化导致的骨架结构缺失、承载能力低下等问题。

    一种基于绝对高程的路面超薄层段落划分系统及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120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70867.0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绝对高程的路面超薄层段落划分系统及划分方法,系统包括智能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路面高程云图生成系统及路面超薄层段落划分系统,方法包括通过智能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获取路面超薄层下承层绝对高程数据;路面高程云图生成系统根据获取的绝对高程数据生成路面高程云图;路面超薄层段落划分系统对路面超薄层下承层进行划分。本发明可以精确测量超薄层下承层平整度,生成高程数据可视化云图,并将云图数据导入超薄层段落划分程序,实现对路面超薄层下承层段落的划分,为超薄层的智能摊铺提供依据,提高路面超薄层平整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自控调节压实速度的智能压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9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92057.5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控调节压实速度的智能压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首先按照一定比例将模型装置对照实际智能压实状态下的土体空间进行尺寸缩小,然后在模型装置两侧固定滑轮引出钢绳,并连接至振动压路机,钢绳另一端连接至由计算机控制转速的马达上,通过计算机设定马达转速从而控制钢绳牵引力,进而可稳定控制振动压路机的前进速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准确的控制并记录下振动压路机的前进速度,对从室内试验角度分析智能压实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基础。

    基于BIM和VR的道路3D漫游模拟驾驶系统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76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47283.X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VR的道路3D漫游模拟驾驶系统建立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无人机技术采集数据;(2)基于BIM技术结合无人机采集的环境数据,完成周围场景布设;(3)收集拟模拟道路的设计信息,利用BIM在已经建成的场景内完成三维道路模型的建立;(4)将已经完成的三维可视化道路进行模拟驾驶,并校对道路设计文件完善模型,确保驾驶全过程与实际场景一致;(5)将构建的3D道路模型通过VR技术生成漫游动画并模拟驾驶全过程,实现在VR漫游模拟中即可获得驾驶体验。本发明可以做到对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提前预知并真实感触到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