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路网交通韧性薄弱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4605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09019.7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路网韧性薄弱点识别方法,编写了对视频卡口数据清洗和筛选的程序来获取路网对应的交通指标,同时运用网络爬虫通过高德地图的API接口爬取区域路网的运行速度和路段的基础信息;通过构建路网退化‑恢复模型可以有效模拟路网性能的退化和恢复的情形;提出一种基于干扰情形下对路网韧性量化评估的方法,结合路网效率与速度提出一种韧性指标能够有效衡量路网的判别路段的恢复情况,通过I_raw法对各个路段的重要度进行评估;提出基于客流修正的韧性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衡量路段在不受干扰下段与整体路网的关联性和在整体路网中的重要程度;综合两个模型所得出的数据,可以对路段的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识别城市路网的韧性薄弱点。

    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拥堵溯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44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30406.2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拥堵溯源方法,方法包括基于多源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AVI‑MM)和多层次交通拥堵溯源算法。AVI‑MM算法融合稀疏AVI数据和海量GPS数据,首先基于随机游走算法生成车辆路径候选集合,之后基于效用最大的Logit路径选择模型确定先验概率,并利用时空融合分析界定条件概率,最后依次连通匹配概率最大的子路径得到最终全路径;多层次交通拥堵溯源算法基于地图匹配结果,分别计算路段、节点、区域多层次车辆轨迹OD分布。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准全样本车辆轨迹与行驶路径的高精度匹配,并基于准全样本AVI数据的路径匹配结果,量化分析了拥堵路段交通流量的起讫分布以及路径分布。

    一种轨道交通运行状态对周边公共自行车影响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310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21844.8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运行状态对周边公共自行车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确定轨道交通和有桩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分别筛选若干个协变量,生成数据集;构建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影响评估:选取距离轨道交通运营站点设定范围内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数据集,根据早高峰是否发生站点关闭将选取的数据集作为输入,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输出估计结果并分析得出轨道交通运行状态对周边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量的影响。本发明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轨道交通运营状态对周边有桩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自行车的影响,为今后相关城市规划、慢行交通系统与原有交通设施相匹配和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布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重要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842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96304.X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任刚 高瑾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重要度评价方法,运用Space L法映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有向拓扑结构并将网络结构用矩阵表示;通过构建一种改进的节点加权重要度贡献矩阵,量化相邻车站对站点重要度的贡献值,并结合站点自身初始重要度计算车站位置重要度值;构建车站功能重要性和换乘重要性指标,量化指标值;最后运用TOPSIS评价法对车站综合重要度进行评价排序。本发明解决了仅从网络拓扑结构评价站点重要度的缺点,将车站和区间客流数据引入重要度评价中,并考虑了地铁站点与公交线路衔接情况,对车站重要度的评价更符合实际运输情况也更全面,可为城市轨道运输系统中关键站点的识别与资源优先配置等决策提供依据。

    一种借用匝道消除X形交叉口左转车流预信号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2790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70593.2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借用匝道消除X形交叉口左转车流预信号控制方法,包括(1)在X形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口车道上游路径设置诱导标志,提示左转车流沿前进方向最右侧车道直行通过X形交叉口;(2)在X形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口车道所对应的出口车道上距离停车线L处开设一条匝道,使其与相交道路的进口车道连通;(3)在X形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口车道所对应的出口车道上辅以右转标线,提示左转车流前方存在右转匝道;(4)根据各转向交通流量进行交叉口主信号配时;(5)在匝道与相交道路的进口车道连接处设置预信号灯1对匝道车辆进行控制、预信号灯2对进口道行车方向最右侧车辆进行控制。本发明有效提升X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一种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6828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1083954.9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方法,旨在提高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效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计算,得到前进系数、超越系数、右倾系数和从众影响系数,以及行人行走转移概率。其次,建立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仿真模型,为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提供基础数据。最后,通过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行走右倾性和从众性影响分析,以及仿真数据和真实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到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措施。

    一种适用于不明显需求变化下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45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61114.4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门适用于不明显需求变化下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现有遗传算法的改进,建立一种以最小化直达出行者,换乘者和未满足需求者总成本为目标的公交线路网络优化有效模型,从而使得在不明显需求变化下,提供一种更为经济有效,合理方便的公交线网设计方法,打破传统流水线型统一公交线网的设计方法,更加的灵活机动,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更强,大大提高优化质量和搜索效率。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区间中断条件下车站滞留旅客量实时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7583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446018.2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区间中断条件下车站滞留旅客量实时预测方法,通过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稳定运营状态自动售检票系统刷卡数据并建立自动售检票系统刷卡数据库,按照不同的日期类型统计得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稳定运营状态标准客流数据库,然后根据从运营单位获得的OD客流数据和区间中断相关信息确定区间中断对车站客流的空间影响系数和时间影响系数,最终计算得到不同日期类型时区间中断条件下不同车站的滞留旅客量实时预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区间中断条件下车站滞留旅客量预测中主要依靠经验的缺点,能够提高车站滞留旅客量的预测精度,能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和应急疏散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救援驻车点的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6983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24777.1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救援驻车点的设置方法,分别基于换乘客流、区位客流与日客流量对车站的换乘、区位和等级重要性进行量化,进而量化车站的交通重要性。最后根据交通重要性值,来设置目标车站要求覆盖的驻车点的最少数目,有利于应急救援驻车点的选址设置,减少救援车辆的应急延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自行车数量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1615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401266.0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自行车数量的方法,通过设计意愿调查问卷,对轨道交通站点出站乘客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将处理好的意愿调查数据代入离散选择模型得到其参数的估计值,根据模型结果计算出出站乘客采用自行车接驳的概率,从而确定出接驳自行车数量。本发明通过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实现对接驳自行车分担率的确定,解决了实际配备接驳自行车数量与需求偏差太大的问题,提高了配备轨道交通站点自行车数量的准确度;建立的模型精度高,并具有可复制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