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13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80096016.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半导体激光器(100)具备:形成于n型半导体基板(1)的脊(5)、和以覆盖与脊的延伸方向亦即y方向垂直的x方向的两侧的方式埋入的埋入层(25)。在脊突出的方向亦即z方向的正侧以及埋入层的z方向的正侧具备:p型第二包覆层(9)、p型接触层(10)、与p型接触层连接的表面侧电极(12)、以及形成于沿x方向从脊离开的外缘的半绝缘性层(11),在该半导体激光器(100)的x方向的端部(29a、29b)侧的z方向的正侧,形成有半绝缘性层或者表面侧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35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11007713.6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3/043 , H01L23/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552 , H01L23/481 , H01L23/4924 , H01L23/66 , H01L2223/6616 , H01L2223/6655 , H01L2224/48091 , H01L2924/16195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微米波段及毫米波段封装体的宽频带化。本发明所涉及的微米波段及毫米波段封装体具有:导体基座板(1),在上表面固定有半导体元件(5);侧壁(2),在导体基座板之上以包围半导体元件的方式设置,具有与导体基座板电连接的导体部分(2e);电介体帽(3),设置于侧壁之上,以与导体基座板和侧壁一起形成内部空间;表面金属膜(9),设置于电介体帽的外侧的面之上;第1背面金属膜(10b),设置于电介体帽的内侧的面之上,相对于电介体帽的与导体基座板相向的面,中心大致一致;多个通路孔(11),以贯通电介体帽的方式设置,对表面金属膜和第1背面金属膜间及表面金属膜和侧壁的导体部分(2e)间分别进行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71184.4
申请日:2017-02-0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7/02 , H01L29/7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266 , H01L21/8252 , H01L23/535 , H01L27/0248 , H01L27/0251 , H01L27/0288 , H01L27/0605 , H01L27/0629 , H01L29/2003 , H01L29/7786 , H01L29/8605 , H01L29/872 , H01L27/0255 , H01L29/7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微米波频带、毫米波频带使用的场效应晶体管(FET)的静电放电耐性的改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静电保护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具有:第1 FET;以及2端子静电保护电路,其连接于第1 FET的第1栅极和第1源极之间,2端子静电保护电路包含:第1二极管,其位于在对第1栅极施加了比第1源极的电位低的电压时被反向偏置侧,具有比第1 FET的第1栅极和第1源极间的反向耐压低的反向耐压;第2二极管,其位于在对第1栅极施加了比前述第1源极的电位低的电压时被正向偏置侧,与第1二极管反向串联连接;以及电阻,其与由第1二极管和第2二极管构成的二极管对串联连接,是使用与第1 FET相同的沟道层而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790591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10155265.X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F1/56 , H03F1/0277 , H03F3/19 , H03F3/72 , H03F2200/222 , H03F2200/318 , H03F2200/387 , H03F2200/411 , H03F2203/7215 , H03F2203/7221 , H03F2203/7236 , H03F2203/7239 , H03G3/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频功率放大器。获得一种能够同时进行阻抗匹配的切换和路径的切换,能够使电路设计的自由度提高的高频功率放大器。晶体管(Tr1)对从外部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晶体管(Tr2)对晶体管(Tr1)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晶体管(Tr3)与晶体管(Tr1)并联连接,并对从外部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在晶体管(Tr1)的输出和晶体管(Tr2)的输入之间连接有切换元件(SW1)。在晶体管(Tr3)的输出和切换元件(SW1)之间连接有切换元件(SW2)。在晶体管(Tr1)的输出及切换元件(SW2)和晶体管(Tr2)的输出之间串联连接有切换元件(SW3、SW4)。在切换元件(SW3)和切换元件(SW4)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