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显示器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465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080089327.4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可折叠外壳,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连接结构;柔性显示器;第一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的第一区域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外围;第二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的第二区域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外围;以及保护层。当所述电子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外围和第二外围被构造为与所述显示器接触。当所述电子装置从展开状态转动到折叠状态时,第一外围和第二外围被构造为与所述显示器间隔开,并且所述保护层被构造为覆盖所述显示器的暴露在第一外围与第二外围之间的区域。

    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97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80038987.9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金属壳体;定位在金属壳体中的天线模块;第一注塑构件,该第一注塑构件沿天线模块的辐射方向定位并且具有第一介电常数;第二注塑构件,该第二注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第一注塑构件接触,沿着天线模块的辐射方向定位,且具有不同于第一介电常数的第二介电常数;以及沿着金属壳体的内表面设置的第一有机薄膜,该第一有机薄膜将与第一注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接,其中,第二注塑构件与金属壳体一起形成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部,并且通过联接结构与第一注塑构件联接,该联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朝向第一注塑构件的内部突出。

    电子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537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580018989.1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提供一种移动电话,所述移动电话包括:金属边框,具有左边框部分和右边框部分,并且覆盖移动电话的主体的外周边缘的至少一个部分,其中,与左边框部分和右边框部分的中间部分相比,左边框部分和右边框部分的上拐角边框部分和下拐角边框部分向外形成得较厚。

    具有支撑板的便携式终端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07646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310010217.6

    申请日:2013-01-11

    Inventor: 李庸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板的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主体,在所述主体的正面上设置有显示器装置;支撑板,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的背面上;容纳槽,形成在所述主体的背面上,适于容纳所述支撑板,其中,所述支撑板能够从被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的位置枢转到从所述主体的背面突出的位置。通过设置有能够倾斜地支起所述主体的所述支撑板,使得所述便携式终端不必携带用于提供支架功能的单独的盖或壳体,这能够有助于保持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和纤薄化的外观,从而易于携带。

    具有多沟道的半导体器件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1729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10903349.5

    申请日:2016-10-18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在衬底上的隔离图案,所述隔离图案具有在衬底上的下部绝缘图案,以及覆盖所述下部绝缘图案的侧表面的间隔物;穿过所述隔离图案以接触衬底的垂直结构,所述垂直结构具有在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半导体层的下端在比所述隔离图案的下表面更低的高度,在第一半导体层上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及在第二半导体层上的第三半导体层;以及与垂直结构交叉且在所述隔离图案上方延伸的栅电极。

    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856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18052.6

    申请日:2013-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3888

    Abstract: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装置,移动终端包括容纳在移动终端中、由周向边缘低于中心的三维曲面形式的玻璃形成的玻璃窗体和玻璃外壳,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外围保护部,沿玻璃窗体的周向边缘容纳,并且其中第一外围保护部的一部分与玻璃窗体的表面相接触处的切线与水平线形成至少0°的角度;以及第二外围保护部沿玻璃外壳的周向边缘容纳,并且其中第二外围保护部的一部分与玻璃外壳的表面相接触处的切线与水平线形成至少0°的角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