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9256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73795.5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电联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本发明以海洋表层温海水作为主要热源,对从混合器出来的低沸点工质加热汽化,汽化后的工质进入膨胀机并推动膨胀机做功,膨胀机为发电机和压缩机提供机械能,从膨胀机排出的乏汽由深层冷海水在冷凝器中将其冷凝为液态并流入分流器,分流器将液态工质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工质泵加压后流入混合器,另一路工质经过膨胀阀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热,使得冷库获得冷量,从蒸发器中出来的工质进入压缩机中压缩后流入混合器与从工质泵流入的工质混合,从混合器出来的工质进入发生器从而完成一次循环过程。本发明实现对海洋温差能的充分利用,可以同时输出电能和冷量。

    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建模分析与可靠度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6898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817832.6

    申请日:2017-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可靠度优化领域,提供一种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建模分析与可靠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利用一次可靠性近似方法、非线性近似函数以及二次可靠性近似方法对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进行高效可靠度优化。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对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纤维铺设路径进行精确建模;对变刚度板壳结构进行等几何分析,包括:基于等几何方法对变刚度板壳结构进行线性屈曲分析,推导设计变量以及随机变量对结构响应的全解析灵敏度。本发明能够实现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建模、分析与可靠度优化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其可靠度优化效率及准确性,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一种面向航空航天薄壳结构的形位偏差特征库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67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06581.4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结构主承力构件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航空航天薄壳结构的形位偏差特征库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给出适合现场工人测量的壳体质量检测卡,采点测量并填写壳体质量检测卡,获取壳体关键结构参数和形位偏差特征数据;2)对第一步得到的形位偏差数据,进行形位偏差的特征梳理和数学描述,进行缺陷成分分析;3)使用第一步和第二步对于多个典型航空航天薄壁结构的形位偏差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航空航天薄壳结构形位偏差特征库。本发明专利有助于建立拥有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航天薄壳结构形位偏差特征库,能够有效服务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缩短设计周期,为主要承力薄壳结构提供指导和设计规范。

    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应变场实时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4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65893.2

    申请日:2019-05-05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应变场实时重构方法,属于大型结构电测技术领域。首先,预先对试验件进行数值分析,获得测点位置与对应应变值间的关系以及散点数据,并基于大量有限元数值散点数据构建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其次,开始正式试验,预先记录实际应变测点分布信息,并实时提取试验过程中的对应位置的测点试验数据信息,基于少量测点试验数据信息构建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描述实际实验中试验件上某些位置的精确值。最后,基于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和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构建变保真度代理模型,重构非试验测点处的应变场数据,实现应变场的重构。本发明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实现试验过程中的实时重构,为试验提供过程监控及风险控制。

    一种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6870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1140858.3

    申请日:2016-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的方法,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以甲烷作为前驱体来制备少层石墨烯的工艺。采用多靶蒸发薄膜设备,使用高纯度靶材(99.95%),沉积条件如下:基片温度为190‑210℃;蒸发压强为2×10‑3Pa,溅射强度为9;将清洗干净的石英片表面镀上薄膜。将镀有薄膜的石英片放入管式炉内,通入保护气体H2和Ar,快速升温至600~1000℃,退火处理后通入甲烷作为生长前驱体,气体浓度为10~100sccm,进行生长,随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将反应完的样品取出,放入刻蚀液中刻蚀,将石英片表面的薄膜刻蚀干净,即可获得大面积无需转移的高质量石墨烯结构。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石墨烯的制备成本,为推进石墨烯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一种体现制造几何缺陷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修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72282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712399.5

    申请日:2016-0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结构主承力构件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体现制造几何缺陷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修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光学测量方法测量得到三维点云信息;2)对三维点云信息进行滤波处理,消除噪声;3)建立不考虑三维点云信息的完美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4)在三维点云信息的基础上,或者对得到的三维点云信息进行放大、缩小处理后,采用插值方法对完美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修调,体现制造几何缺陷。本发明能够增强有限元预测模型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有限元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证对已有有限元模型的充分利用,实现自适应缺陷幅值缩放和位置选择,工作量极小,有望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种实现多样性设计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06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0178734.8

    申请日:2016-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优化设计领域,提供一种实现多样性设计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结构拓扑优化实现结构概念设计;提出多样性设计求解方法获得若干多样性满足初始设计要求的概念设计构型,包括:引入加权目标函数和提出多样性约束,其中多样性约束能够描述拓扑构型之间的差异并驱动优化获得多个多样性构型;评价各个概念构型的在详细设计要求下的性能表现,筛选满足设计需求的概念设计构型,通过形状优化和参数优化对概念设计构型进行详细的设计。本发明能够获得若干具有多样性的初始设计,减少初始设计方案由于无法满足后续设计要求而被迫放弃的风险,大大减少设计迭代次数和设计时间。

    一种金刚石大深宽比垂直沟槽激光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385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42445.5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一种金刚石大深宽比垂直沟槽激光加工方法,属于难加工材料特种加工领域。利用激光束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加工出金刚石深宽比大于9的垂直沟槽。激光束为飞秒激光,脉冲宽度为100-300fs,将样品水平固定在工作台上,并调整工作台高度,使样品待加工表面处于激光束焦平面上,调整激光头与样品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夹角,使激光束入射角为4-10°,打开激光束及氮气辅助气体,使激光束沿x轴方向在样品表面进行直线扫描,将激光束沿y轴方向进给,并沿与x轴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扫描,激光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出矩形区域,激光束沿深度方向进给,达到设定深度,取出,超声清洗。本发明实现了深宽比大于9的金刚石大深宽比垂直沟槽激光加工。

    一种基于对称组合式空气弹簧的质量调谐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70443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1041154.0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组合式空气弹簧的质量调谐阻尼器,该质量调谐阻尼器包括空气弹簧Ⅰ、质量块、活塞、空气弹簧Ⅱ、气缸和附加室,将空气弹簧Ⅰ和空气弹簧Ⅱ对称放置,二者相同,通过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的连接点处设置质量块;空气弹簧Ⅰ和空气弹簧Ⅱ的气缸分别与容积相同的附加室相通;所述的附加室7通过控制系统调节控制其内部的气压、温度、容积,并保持两个附加室7的上述参数相同。该质量调谐阻尼器通过控制上述参数实现弹性元件的刚度可调节功能;由于空气流动具有阻尼特性,可以附加一些可控的空气阻尼装置,直接改变TMD的阻尼特性。

    一种可控刚度对称组合式空气弹簧

    公开(公告)号:CN10664106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1039321.8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弹簧力学特性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对称组合式的空气弹簧及控制系统。将两个相同的空气弹簧对称放置,通过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的连接点即为承力点;两空气弹簧气缸内部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温度相同;当承力点向右移动,空气弹簧Ⅱ被压缩,空气弹簧Ⅰ被拉伸,两者的合力即为弹簧的回复力;当承力点向左移动,空气弹簧Ⅱ被拉伸,空气弹簧Ⅰ被压缩,情况完全相反;在变形较小的范围内,整体的刚度近似于一个定值。该弹簧原理简单,结构简洁,零件数量少,可靠性高,可设计空间大,应用范围广泛。可根据具体要求通过设计实现回复力近似线性、强非线性特性,并且可以附加一些控制系统来实现力学特性的可控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