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2192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75312.6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 H01L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共平面SOI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合共平面SOI衬底结构包括背衬底、位于背衬底上的埋氧化层以及位于埋氧化层上的顶层硅膜;所述顶层硅膜上形成有若干第一区域和若干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间隔排列,并通过隔离墙隔离,所述隔离墙底部到达所述顶层硅膜表面或所述顶层硅膜内;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锗硅缓冲层及位于其上的应变硅层或弛豫的锗层;所述第二区域的材料为锗或III-V族化合物。本发明利用SiGe缓冲层技术、刻蚀工艺以及图形衬底外延等技术制备低缺陷密度、高晶体质量的锗,III-V族材料或者应变硅混合共平面的SOI衬底结构,能同时提升不同类型MOS(PMOS或NMOS)器件的性能,在光电集成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04159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18410.9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江苏尚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CB(苯并环丁烯)键合工艺的混合集成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混合集成激光器包括具有硅衬底、埋氧层及硅波导结构的SOI基光波导芯片、BCB覆层、具有底接触层、有源层、隧道结及顶接触层的Ⅲ-Ⅴ族激光器外延层、贯穿所述Ⅲ-Ⅴ族激光器外延层、BCB覆层及埋氧层的热沉通孔、填充于所述热沉通孔内的多晶硅热沉;结合于所述Ⅲ-Ⅴ族激光器外延层表面且具有电极通孔的氮化硅隔离层以及电极结构。本发明采用BCB键合工艺实现了SOI硅基光波导芯片与Ⅲ-Ⅴ族激光器的单片集成,并且引入多晶硅热沉结构以提高激光器的性能。本发明可作为硅基光源器件,为硅基光集成芯片提供片上光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607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10183217.7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 H01L21/762 , H01L21/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选择性腐蚀制备带有绝缘埋层的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器件衬底和支撑衬底;采用离子注入在器件衬底中形成腐蚀自停止层,并将器件衬底分离成牺牲层和器件层;在支撑衬底的正面和背面均形成绝缘层;以支撑衬底正面的绝缘层的暴露表面以及器件衬底的器件层的暴露表面为键合面,将器件衬底和支撑衬底键合在一起;采用旋转腐蚀工艺除去牺牲层和腐蚀自停止层,形成由器件层、绝缘层和支撑衬底构成的带有绝缘埋层的衬底。
-
公开(公告)号:CN10284249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76814.6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06 , H01L2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及硅基外延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催化腐蚀法制备出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然后在所述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上外延Ge或III-V族化合物,从而可以得到低缺陷密度、高晶体质量的Ge或III-V族化合物外延层。此外,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20209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10151803.3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K介质埋层的绝缘体上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沉积态的高K介质材料上沉积金属材料并结合退火工艺,使高K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由沉积态转变为单晶,从而使高K介质材料有了更好的取向,并通过选择性腐蚀的方法彻底去除不需要的金属材料,沉积半导体材料,最终可得到高质量的绝缘体上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形成的绝缘体上材料,由于具有高质量的超薄高K介质材料作为埋层,可以更好的控制器件的短沟道效应,为下一代的CMOS器件提供候选的衬底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800590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4149.X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1 , H01L21/266 , H01L29/7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78 , H01L29/662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OI的SiGe-HBT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在基于SOI的SiGe-HBT工艺流程中增加使用一个特定的光刻版,将外基区注入限定在指定的区域,有效解决了薄膜SOI上(小于等于150nm)的SiGeBJT器件的集电极电阻大幅增加和最高截止频率Ft参数明显降低的问题。同时,相对于增大集电区注入剂量和掺杂浓度的其它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集电区掺杂浓度增加导致的器件耐压降低。此外,该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80058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4134.3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1 , H01L21/266 , H01L29/7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78 , H01L29/662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I的SiGe-HBT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所述外基区注入杂质由硼改为氟化硼,并将注入能量和剂量限定在特定范围内,有效解决了薄膜SOI上(小于等于150nm)的SiGe-HBT器件的集电极电阻大幅增加和最高截止频率Ft参数明显降低的问题。同时,相对于增大集电区注入剂量和掺杂浓度的其它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集电区掺杂浓度增加导致的器件耐压降低。此外,该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779892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20147.0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105 , H01L31/0232 , H01L31/0216 , G02B6/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质集成和垂直光耦合的硅基InGaAsPIN光电探测器,包括:SOI衬底;制作于SOI衬底顶层硅中的垂直耦合光栅;覆盖于垂直耦合光栅上的BCB键合层;位于BCB键合层之上的抗反射层;位于抗反射层之上的第一导电型磷化铟层;位于第一导电型磷化铟层之上的本征铟镓砷层;以及位于本征铟镓砷层之上的第二导电型磷化铟层;其中,垂直耦合光栅通过刻蚀SOI衬底的顶层硅制成,刻蚀深度为70-110nm;光栅周期为600-680nm;抗反射层的折射率介于BCB键合层与第一导电型磷化铟层之间。本发明的硅基InGaAsPIN光电探测器采用粘合性键合工艺将InP/InGaAs/InP叠堆材料层粘合于刻蚀在SOI衬底上的光栅上,使光与InP/InGaAs/InP层实现垂直耦合,为硅基InGaAs光电探测器的具体应用提供合适的设计及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2779837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89657.5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08 , H01L27/11 , H01L21/8244 , G11C11/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104 , G11C11/412 , H01L29/66659 , H01L29/78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存储器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所述存储器单元包括两个反相器及传输门,所述反相器由一结构对称的NMOS晶体管及结构对称的PMOS晶体管互连组成,所述传输门由两个源漏结构非对称的NMOS晶体管组成,所述源漏结构非对称NMOS晶体管的源极结构具有袋区及浅掺杂延伸区,而漏极结构不具有袋区及浅掺杂延伸区。本发明采用了具有非对称结构的传输门N型晶体管,通过去掉漏极的浅掺杂延伸区(LDD)和袋区(Pocket)引入的非对称,不改变器件加工工艺,不额外增加版图,不破坏器件使用寿命,且由此引起的电学非对称性明显优于现有的结构。本发明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适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064097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910198914.2
申请日:2009-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20 , H01L27/092 , H01L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该材料制备的半导体器件。首先在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 On Insulator)材料的顶层硅上进行第一次图形化刻蚀,将窗口区向下刻蚀到露出支撑衬底硅层;再对埋氧层进行选择性刻蚀,在顶层硅和支撑衬底硅层之间形成腔体,使得埋氧层形成柱状结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材料表面依次沉积SiGe合金层和间隔层;进行第二次图形化刻蚀,将第一次图形化刻蚀形成的窗口区由外延形成的TEOS、间隔层和SiGe合金层刻蚀掉,露出支撑硅衬底层;从露出的支撑硅衬底的上表面开始外延Si、Ge或者SiGe合金层;然后对整个材料的上表面进行刻蚀或者化学机械抛光,去除上表面由于外延形成的间隔层,最终在材料的上表面形成混合晶体(或混合晶向)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