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42495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376802.3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06 , H01L2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及硅基外延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催化腐蚀法制备出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然后在所述硅基纳米阵列图形化衬底上外延Ge或III-V族化合物,从而可以得到低缺陷密度、高晶体质量的Ge或III-V族化合物外延层。此外,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5812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003760.3
申请日:2013-0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转移法制备柔性衬底上半导体亚微米带的方法及柔性光波导,将绝缘体上半导体衬底的顶层半导体刻蚀成间隔排列的半导体条结构;采用HF溶液将埋氧层腐蚀成多个支撑结构,使各该半导体条结构的两侧形成悬空的半导体带结构;将一PDMS衬底与各该半导体条结构进行保角性接触;将所述PDMS衬底朝预设方向掀起,使各该半导体带结构与各该半导体条结构脱离而转移至所述PDMS衬底;可通过所制备的半导体亚微米带制作柔性衬底上硅光波导。本发明首次提出通过控制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边缘腐蚀的方法实现半导体亚微米带向柔性衬底的转移;半导体亚微米带的宽度、排列可控性非常高,可应用于较高精度的器件的制作;方法简易有效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021848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110279693.9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9/1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532 , H01L21/02617 , H01L29/165 , H01L29/66356 , H01L29/66431 , H01L29/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锗硅异质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SiGe或Ge区制作器件的源区,Si区制作器件的漏区,获得高ON电流的同时保证了低OFF电流,采用局部锗氧化浓缩技术实现局部高锗组份的SGOI或GOI,在局部高锗组份的SGOI或GOI中,锗组份从50%~100%可控,并且,薄膜厚度可控制在5~20nm,易于器件工艺实现。SiGe或Ge与Si在氧化浓缩过程中,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锗组份渐变的锗硅异质结结构,消除缺陷的产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与CMOS工艺兼容,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820209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110151803.3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K介质埋层的绝缘体上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沉积态的高K介质材料上沉积金属材料并结合退火工艺,使高K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由沉积态转变为单晶,从而使高K介质材料有了更好的取向,并通过选择性腐蚀的方法彻底去除不需要的金属材料,沉积半导体材料,最终可得到高质量的绝缘体上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形成的绝缘体上材料,由于具有高质量的超薄高K介质材料作为埋层,可以更好的控制器件的短沟道效应,为下一代的CMOS器件提供候选的衬底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42534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82838.7
申请日:2013-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 H01L21/68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2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剂量注入制备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的方法,包括步骤:1)于第一衬底表面外延一掺杂的单晶薄膜;2)外延一顶层半导体材料;3)沉积绝缘层;4)从所述绝缘层表面将剥离离子注入至所述单晶薄膜下方的第一衬底预设深度的位置;5)提供第二衬底,并键合所述第二衬底及所述绝缘层;6)进行退火处理,使所述单晶薄膜吸附所述剥离离子,最终使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顶层半导体材料从该单晶薄膜处分离。本发明通过控制超薄单晶薄膜的离子掺杂控制其对注入离子的吸附作用,可以采用非常低的剂量注入便可实现智能剥离,而且剥离裂纹发生在超薄层处,裂纹很小,可获得高质量的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737963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10254017.0
申请日:2012-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20 , H01L21/02 , H01L21/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离子注入及定点吸附工艺制备半导体材料的方法,先在Si衬底上外延至少一个周期的SixGe1-x/Si(0≤x
-
公开(公告)号:CN103985788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7764.6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18 , H01L31/08 , H01L31/0352 , H01L31/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 H01L31/1808 , H01L31/0352 , H01L31/1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张应变锗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并在其上依次形成牺牲层及锗层;S2:在所述锗层上形成一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对所述锗层提供应力;S3:将所述金属层图形化,形成一对金属主基座及一对金属次基座;S4:将所述锗层图形化以在所述金属主基座及金属次基座下分别形成锗主基座及锗次基座,并在每一对锗次基座之间形成至少一条锗桥线;S5:腐蚀掉所述锗桥线下方及所述锗次基座下方的牺牲层,以使所述锗桥线及所述锗次基座悬空,该悬空的锗次基座在所述金属层的应力作用下卷曲使所述锗桥线拉伸,得到张应变锗MSM光电探测器。本发明可提高MSM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探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820252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110151804.8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762 , H01L21/8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键合工艺的高迁移率双沟道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体硅衬底外延压应变的SiGe层,采用键合工艺将SiGe层转移至热氧化的硅片上,该SiGe层,用作PMOSFET的沟道材料;在SiGe材料上继续外延Si,采用离子注入、退火等手段,使部分应变的SiGe弛豫,同时将应变传递到上方Si层中,从而形成应变Si材料,用作NMOSFET的沟道材料。本方法其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同时为NMOSFET及PMOSFET提供高迁移率的沟道材料,满足了同时提高NMOSFET和PMOSFET器件性能的要求,为下一代的CMOS工艺提供潜在的沟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38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86554.8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锗基石墨烯的成骨促进用途。锗基石墨烯能够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及后期的骨钙素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将锗基石墨烯负载到硬组织植入体表面并植入人体或动物体,提高成骨性能和使用效果,促进植入体与骨头的骨整合,促进新骨头的长出。也可以将锗基石墨烯作为成骨促进成分用于治疗骨缺损药物的制备,或者将锗基石墨烯作为成骨促进成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制备。此外,锗基石墨烯中的Ge元素还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保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6015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83275.8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352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 B81B3/0072 , B81C1/006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形成一牺牲层及一第一应力层;S2:将所述第一应力层图形化,形成桥状结构;所述桥状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牺牲层表面的一对基座及连接该一对基座的至少一根桥梁;S3:在一对所述基座表面形成第二应力层;S4:采用湿法腐蚀去除所述桥梁下方及所述基座相向两端下方的牺牲层,以使所述桥梁及一对所述基座相向两端悬空,该悬空的两端卷曲使所述桥梁拉伸,得到应变结构。本发明可以给一定范围内的任意材料施加高张应力,方法简单有效、与半导体工艺兼容,具有成本低,且制作速度快的优点。
-
-
-
-
-
-
-
-
-